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三问:为何评?怎么评?啥亮点?
2021-02-08 08:56
光明日报
作者:

  继2014—2018年审核评估总体完成后,备受关注的新一轮审核评估又来了。教育部2月7日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明确了评估对象、周期及分类,首次提出导向鲜明的两类四种“评估套餐”,可由高校自主选择。指标体系要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等成为审核重点。

  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在于审核评估总能戳到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软、弱、碎”,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方面存在“五唯”顽疾……在新一轮审核评估中这些将得到评估诊断,最终推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新一轮审核评估有哪些突出特点?又将如何为高校把脉诊断、强筋健骨?

  为何评:夯实本科教学的基础性地位

  “新一轮评估有利于夯实本科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成效上。”——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

  为什么要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究竟如何?是否达到自身设定的目标和国家、社会的期盼?这是所有高校都理应回答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义务。定期在内部评估的基础上接受外部评估,一方面回应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切;另一方面,也是学校自身盘点成绩和不足、深入反思以利继续前行的契机。”彭刚如是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上轮审核评估在引导高校“强内涵、促特色”方面作用明显,评估理念标准已形成广泛共识,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品牌,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但还存在评估推动高校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力度不够、评估分类不明确、评估结果刚性不强、评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工作进行改革创新。”该负责人说,“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一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

  这位负责人补充道,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彭刚认为:“新一轮评估有利于夯实本科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成效上。”

  怎么评:两类四种“评估套餐”高校自主选择

  “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阶段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力求有效遏制‘千校一面’。”——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

  《方案》要求,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应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原则上获得“通过”结论5年后方可参加本轮审核评估。

  “在坚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方面,上一轮审核评估存在国家尺子过粗、高校自设尺子不清晰的问题。”彭刚坦言。

  对此,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按类型把尺子做细,提供导向鲜明的两类四种“评估套餐”由高校自主选择。

  两类评估方式的差别在哪里?

  该负责人解释,第一类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第二类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三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

  该负责人认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目标和服务面向,实行分类施策、精准评价,突出评估诊断功能,当好“医生”和“教练”,强化评估结果使用,促进高校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把分类标准进一步细化:第一类高校评估方案侧重于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设有党的领导、质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指标,第二类高校评估方案侧重于评价教育教学要素和能力,设有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指标。

  李志义发现,这是首次提出两类四种评估方案,通过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这些举措,充分尊重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阶段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引导和激励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特色发展,力求有效遏制‘千校一面’。”李志义说。

  该负责人还强调:“同类型常模比较长短,高校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常模数据作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找准所处坐标和发展方向。”

  “新的评估指标中对‘近三年新增专业数’‘近三年停招专业数’两个指标的连续监测,既能客观反映我校专业的动态调整情况,也能避免对专业数量监测过于单一片面的评价,符合新时代专业建设的要求。”汕头大学副校长陈敏结合学校实际还发现,“对‘升学率’‘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及结构’两个指标的客观监测,采用与同类高校、他类高校间对比的方式,能够协助我校在复杂环境下进一步洞察危机、多元判断,推动科学决策。”

  啥亮点:减负担、“长牙齿”

  “坚决杜绝让参评高校重复统计数据、重复编制材料,确保高校集中力量做好自评自建工作。”——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

  “指标多、环节多、时间长”,上一轮审核评估中,不少高校都有这样的困扰。“这一次会好吗?”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方案》坚持减轻评估负担,增强评估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线上线下评估“一体化”,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采信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让评估负担“减下来”。

  评估负担持续减轻,也是王稼琼关注的重点之一。“专家组入校考察坚持问题导向,直奔现场、直面主题,以明快、高效的节奏完成评估工作,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同时,评估技术更加先进。用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国家数据平台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坚决杜绝让参评高校重复统计数据、重复编制材料,确保高校集中力量做好自评自建工作”。

  “打造菜单式、可定制的评估工具,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让组织实施选择权‘落下来’。”这位负责人认为,这样的方式也可大幅减轻评估负担。

  让审核评估“长牙齿”,同样也是《方案》的重点之一。该负责人最后强调,新一轮审核评估要监督高校把握办学“红线”,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同时,还要把上轮评估整改情况作为申请受理门槛条件,列出问题清单,咬住问题清单一纠到底,建立“回头看”随机督导复查机制,对整改期内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的高校,采取约谈负责人等问责措施,切实让评估整改“硬起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2-07 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