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
2024-12-18 16:30
武汉大学
作者:

  12月18日,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校长张平文院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德仁,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启红,中国电科研究生院(党校)副校长徐海苹,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詹勇一同为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指出,培养卓越工程师既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光荣使命。“武汉大学责无旁贷,必须勇担重任。”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并实体化运行,是学校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武汉大学将坚持守正创新,抓实关键环节,促进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培养建制,汇聚优势资源,增强工程硕博士等人才培养能力。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致辞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宣读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文件,并指出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加快建成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学院。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宣读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文件

  “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保证我国在全球新型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需求。”武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伟汇报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方案,表示学院将依托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创新平台,聚焦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智慧能源、智慧制造四大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伟汇报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胜指出,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培养卓越工程师要聚焦国家战略,厚植家国情怀,注重产教融合。希望作为研究生导师,为武汉大学加入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队,培养更多卓越工程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导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胜发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企业代表、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罗昆初期待,通过与武汉大学共同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素质过硬、勇于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工程人才,在国家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保障上发挥更大责任担当。


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企业代表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罗昆初发言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24 届硕士毕业生黄骞分享了参与武汉大学与三峡集团联合培养的卓越工程师项目的经历与感受,实现了从“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蜕变。更多武大学子将在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卓越工程师的道路上坚定信念,勇担责任,不负期待。


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学生代表水利水电学院2024届硕士毕业生黄骞发言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磊表示,武汉大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方重镇,研究生教育体系完备,处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队”的第一方阵。希望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立足服务“国之大者”,深刻领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新要求、新使命、新任务,紧扣培养体系重构关键环节,找准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的着力点、关键点、突破点,坚持一体协同系统思维,提升培养范式变革的牵引力、带动力、辐射力。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磊致辞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郝彤亮热烈祝贺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希望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做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资源配置,遵循工程教育规律,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持续推进培养全链条各环节标准体系建设,协同产学研用主体,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充分调动多主体力量,营造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良性生态,形成共同奔赴的良好局面,探索具有武大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道路。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郝彤亮致辞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两天,12月16日,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也刚刚正式揭牌。

  据悉,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学院将面向人工智能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武汉大学数智教育体系建设布局,深度整合学校优势力量和办学资源,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质量发展赋能平台。

  期待这两所新学院为武汉大学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