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庆文理学院智慧农业学院:党建引领教育综合改革,赋能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新动能
2024-09-27 13:51
重庆文理学院
作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强化立德树人导向,深化学院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优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促进学科专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1.党建引领组织优化,提升学院运行效能

  面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塑造学科专业一体推进的组织优势,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按照学科专业类别优化基层教学组织结构,设置智慧农业系、园林系、生物与食品系。坚持支部建在一线原则,建设2个教工支部和3个学生支部,通过党建带团建带工会活动的方式,灵活开展基层教学组织活动,激发全院师生潜能。教工一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与专业建设、科技服务融合模式,成功获批学校首批“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并在2018-2020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中教工一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多名教师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获得“好”,学院获“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立项建设。

  2.党建引领团队打造,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学院始终坚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第一要素,坚持德才兼备、多元发展、引育结合原则,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团队建设模式。现有“巴渝学者•特聘教授”3人,“巴渝青年学者”2人,“特色经济植物重要性状形成及调控”创新群体1个、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0人,国家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教指委委员6人,国际主流SCI期刊副主编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6人,国家“三区”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45人。

  3.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提升有组织科研活力

  面向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学院发挥党建引领力,以党建为引领,统筹科技创新载体,推动产科教深度融合,构筑新质生产力资源聚合力。拥有特色香辛植物种质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园艺植物重庆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作物种质永川生姜资源圃等省级科研平台5个,拥有园林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训中心3个教学平台。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青年基金项目13项、主任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40余项,累计到账经费达5000万元;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Nature》期刊论文1篇、进入农业科学领域ESI1%论文1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8件,国家发明专利47件;出版专著10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级行业协会一等奖等省部级奖9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5项、育成植物新品种7个。新品种、新技术在重庆、四川、湖北、山东、海南等省市广泛应用,示范推广面积突破100万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生姜基因组与特有活性成分姜辣素关键合成基因调控网络图)

  4.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始终以培养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为目标,聚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党建融合课程思政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构筑了“一流+”多元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科研课程反哺教学,结合新农科人才培养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多维度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促进专业建设能力提升。园林专业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园林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于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承担教育部新农科项目4项、协同育人项目13项,省级教研教改重点项目等13项,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一流课程6门,市级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出版专著、教材60多部。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奖项19项、国家级奖27项、省部级奖41项,其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孵化市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多项,多名大学生创业成功。

  5.党建引领科技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科技特派员是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项目经费达1500余万元,为重庆全域乡村产业发展问诊把脉,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学院累计选派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100余名,老师们带着科技成果在永川、黔江、巫溪、丰都、开州、武隆等38个区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服务产业涵盖果树、蔬菜、水产、畜牧、农产品加工等,累计帮扶农户20000余户,带动山区农户增收2000-3000元/年•户,培训农业科技骨干及种植养殖种植养殖户5万多人次。学院科技服务成效受到《重庆日报》《科技日报》《上游新闻》《永川党建》《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提升了学院科技服务的辐射度和影响力,社会效益显著。

文/李天福 孙翰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