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燃!国科大举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话剧大赛
2023-12-18 09:21
中国科学院大学
作者:

  郭永怀、李佩、王承书、王希季、邓稼先、王淦昌、钱骥……一串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师生共同打造的一幕幕话剧作品中被再次点亮。

  12月15日,国科大在雁栖湖校区礼堂成功举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话剧大赛决赛。此前,10部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两弹一星”主题剧目经预赛选拔,从23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周琪,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校领导肖作敏、杨国强、李浩然、徐中平、牛晓莉、金德鹏、谭红军等出席活动,并与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铁路文工团及校内外的20余名专家、学生代表共同担任决赛评委。

  决赛现场,师生观众跟随舞台上演员的生动表演,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热烈鼓掌,一次次在先辈的足迹里感悟老一辈科研人员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动人品格。

话剧决赛现场

  在决赛剧目中,生命科学学院《追梦之路·郭永怀的奋斗纹章》展现了郭永怀一生践行的“不放弃,不抱怨,不停止,不后退”,殷切的话语激励着同学们砥砺前行。

生命科学学院《追梦之路·郭永怀的奋斗纹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隐姓埋名三十载,一生三次“我愿意”》在王承书诞辰111周年之际,再现王承书报效祖国的一生,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致敬老一辈科学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隐姓埋名三十载,一生三次“我愿意”》

  本科部和物理研究所《戈壁滩上的守候》讲述了1969年卫星试验火箭携带关键信息回落西北戈壁却出现意外时,前辈科学家们于茫茫大漠上演的动人故事。

本科部和物理研究所《戈壁滩上的守候》

  生物物理研究所《蘑菇云背后:21号任务组》用动人心魄的表演再现了罗布泊上空升腾的蘑菇云背后,“21号任务组”长达二十载的拼搏岁月和传奇故事。

生物物理研究所《蘑菇云背后:21号任务组》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平安无事》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遇见那位为了国家和人民安全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英雄——邓稼先。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平安无事》

  “禾之秀实,在野曰稼”,意为根植于中华大地,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一粟。物理科学学院和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禾之秀实》于鲜活的生活点滴中书写“舍小家为大家”的前辈胸怀,带领观众体悟邓稼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科学家精神。

物理科学学院和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禾之秀实》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骥当先 太空有席》回顾了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背后,以钱骥为代表的一群科学家为了国家民族的梦想,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顽强拼搏、奉献火热青春的感人故事。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骥当先 太空有席》

  微电子研究所《无尽的追问》演绎了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只为造出“大国重器”,当一声巨响响彻世界,中国挺起自己的脊梁。

微电子研究所《无尽的追问》

  资源与环境学院《风云决断》则在一场与气象条件的“较量”中回顾了身处罗布泊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核试验的“风起云涌”。

资源与环境学院《风云决断》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迎春》全剧紧扣“迎春”这个一意双关的意象,其中深意,流淌在郭永怀先生“不忘初心志报国,留取丹心照长空”般奉献的一生,演绎出个人与国家之间一代功勋的不悔答案。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迎春》

  最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骥当先 太空有席》和生物物理研究所《蘑菇云背后:21号任务组》荣获决赛一等奖。其中《一骥当先 太空有席》团队包揽了“最佳剧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舞台美术奖”“最具潜力男演员奖”,现代农业科学学院《迎春》摘得“最具潜力女演员奖”。


周琪为获一等奖单位颁奖


王艳芬为获二等奖单位颁奖


肖作敏为获三等奖单位颁奖

  本次大赛由国科大党委宣传部联合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共同举办,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文联、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铁路文工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文联现场表演原创剧目《在那遥远的地方》


周琪为中国科学院文联颁发活动“特别贡献奖”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让更多人知道他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这在西方国家对我们‘卡脖子’的当下显得极有意义。”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骥当先 太空有席》剧组成员肖易东表示,在搜集“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历史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以钱骥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艰苦奋斗甚至舍生忘死的感人故事,让大家肃然起敬,十分动容。

  “此次大赛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热爱科学事业,勇攀科技高峰,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熔炼’。”

  生物物理研究所《蘑菇云背后:21号任务组》指导老师许琰艳十分感谢此次参与的机会,她回顾整个剧本创作和排练过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和历史背景,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他们的背影深深走进我的心中,激励着我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隐姓埋名三十载,一生三次“我愿意”》剧组成员邓力铭表示,参赛过程中越来越深地了解到一些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感人故事,他们奉献“小我”,成就“大我”,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了祖国科技的自立自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排演中同学们从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到代入科学家的身份,再到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的精神。未来,希望我们一起不断创新更多传播形式,让科技报国的种子深埋国科大人的心中,以科研实践将‘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生命科学学院《追梦之路·郭永怀的奋斗纹章》导演李关蕊回顾了过去一段时间一次次的排演历程,形容为一场真正的“精神洗礼”。


活动人员合影

  本次大赛于10月初启动,得到各院系和培养单位师生的积极响应。在2个月的时间内,来自15个学院和10个研究所组成的23支团队报名参赛,参赛学生总计300余人。经过前期的初选,18支团队参加预赛,并评选出10个作品参加本次决赛。

  “两弹一星”精神是国科大文化的历史根基和精神脉络。一直以来,国科大师生秉持“两弹一星”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贡献力量。本次话剧大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和支持广大师生通过话剧创作等方式,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