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开大学以“三全育人”格局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2020-05-17 10:54
南开大学
作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彰显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南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并努力在这一格局下努力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效途径。

  一、“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全方位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

  南开大学坚持开好思政课,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主渠道。2019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遴选优秀教师专题授课,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制定实施南开“思政课30条”,着力打造思政“金课”。

  校领导、专家学者走上讲台为全校学生讲授“中国发展”课、“形势与政策”课,以鲜活生动的主题课程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学校还开设“文化自信与党的文化资源概论”“毛泽东的领导方法”等思政类通识选修课,培育一大批课程思政典型,加强学科学院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引领功能,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二)社会实践与“师生四同”相贯穿,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开探索形成了师生“四同”(同学、同研、同行、同讲)的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在鲜活生动的实践中,强化了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认同和爱国报国的坚定信念。

  在2018年“知行南开”暑期社会实践中,5200余名学生和100余名教师组成500余支实践队深入基层,或宣讲新时代新思想,或以专业知识服务当地发展。2019年寒假,“小我融入大我 南开与祖国同行”主题社会实践蓬勃开展,2000多名师生以各种形式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部分师生还以亲历者身份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南开时的情形,与乡亲们畅谈了学习体会。

  南开大学“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旨在全面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助推南开实践育人在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再谱爱国奉献新篇章。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赓续百年爱国传统,倡导师生同行,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让实践真正成为师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互动平台。

  (三)校园文化与校史教育相融通,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开大学率先发起成立天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联盟,举办全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术论坛,组建爱国奋斗精神宣讲团,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述南开爱国奋斗的光辉历史和动人故事,激励广大师生在新时代传承“爱国三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南开大学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百年南开校史中挖掘德育元素,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不懈探索。在八里台和津南校区陈设的“爱国奋斗 公能日新”百年校史主题展,成为校园“网红”打卡点位,全年参观近 4 万人次。“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纪念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展览,开展10天接待超5万人次参观。“周恩来与两弹一星”“纪念周总理视察母校60周年”“百年南开校园与文化的历史变迁”等专题展览,在广大师生和校友群体中凝聚爱国、报国、奉献的时代正能量。

  二、“入学”“在学”“毕业”全过程育人,塑造爱国主义认同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校训,意思就是要“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南开大学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公能”特色,南开大学将爱国主义和南开“公能”精神的教育贯穿始末,从学生收到入学通知书之日起,直至学生毕业离开校园。致力于通过持久、全面、深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为社会输送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一)入学教育:把握第一课,打上“公能”底色

  入学前,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起,新生就开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录取通知书,从样式设计到内容安排,处处融入南开元素、彰显南开精神;《致新生一封信》倡导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为新生开列书单,开展线上读书分享会;组织文化素养、科学精神、学校历史、时代发展等主题的线上学习;连续13年推动新生在报到前走上社会,开展义工服务、社会实践、岗位实习。

  报到后,由校长为新生上入学第一课,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专题教育;宣传“良师益友”获奖导师事迹,激发学习科研的动力和热情;开展入学鸣校钟、校史微课直播、校史宣讲等,组织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周恩来精神宣讲会;让新生感受南开力量,传承南开的爱国精神。

  (二)在学教育:“润物细无声”,培养“公能”精神

  南开大学牢牢抓住学生在校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公能”精神深深印刻在每个南开学子的心上。

  在战略规划层面,南开大学自2011年起全面实施“公能”素质教育,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制定实施《南开大学“十三五”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全面构建南开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启动《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打出本科教育改革“组合拳”;推出《南开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方案》,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周恩来是南开大学首期学生,老校长张伯苓曾多次说过:“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用“六个杰出楷模”,深刻阐述了周恩来同志崇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培育、践行、传承周恩来精神,是南开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导向。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带领新生参观周邓纪念馆,还会在周恩来总理的诞辰、逝世、入学等时间节点举行相应活动,“周恩来班”更成为南开大学授予本科生班集体的最高荣誉……号召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走近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研究周恩来,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恩来精神,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信条,以“恩来精神”为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努力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众多南开学子的普遍追求。

  (三)毕业教育:“小我融入大我”,实现“公能”理想

  在毕业生步入社会之际,南开大学用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教育照亮择业就业的路,点燃学生“小我融入大我”的爱国情怀,助其实现心中美好的“公能”理想。

  学校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出台《南开大学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单位就业的实施办法》,向赴基层单位就业和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奖励;自1999年至今,南开大学已累计派遣241名支教团成员分别赴新疆阿勒泰、西藏达孜、甘肃庄浪开展支教服务工作,为促进服务地教育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2019 届毕业生到西部就业316人,参加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223人,每年占比稳步增长。

  学校开展“公能”培训为进入选调生、公务员队伍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保驾护航。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立公研究会举办“焦桐计划”毕业生公共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公务员实用技能培训、公务员工作方法和思路培训等,增强准毕业生的政治素养与工作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坚定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

  三、“导师、朋辈、校友”全员育人,凝聚爱国主义合力

  南开大学积极统筹各类成长资源,统筹多部门合力,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学生群体的需求设定目标,开发推出多种成长资源,供学生依据成长计划和个人喜好自由选择,推进“全员”育人,凝聚起爱国主义的强大合力。

  (一)专业导师:在“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中践行爱国主义

  教师是活跃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线的“传道者”。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加强教师思政工作的专门文件,健全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建立校院领导讲党课的制度,普遍建立校院两级领导干部与一线教师谈心谈话机制。

  南开一直有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为了让喝过“洋墨水”的南开教师们也能熟悉“土货”的味道,学校面向广大教师举办国情校情教育和社会实践,组织青年学科带头人和留学回国人员到甘肃庄浪县进行国情调研,赴云南昆明重温西南联大的刚毅坚卓。

  在“师生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响应,参与踊跃,深入挖掘本学科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实践课题,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他们带领学生奔赴各地,与学生团队同吃、同住、同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把小我融入大我,知中国服务中国,在社会实践中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二)朋辈导师: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内化爱国主义

  自2012年起,学校每年统一选拔优秀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兼职从事辅导员工作,选聘标准参照专职辅导员实施,并在工作安排中严格执行“带班带生”原则。在此基础上,学校启动实施“公能”朋辈导师计划,将工作队伍细化为驻学院工作的兼职辅导员和驻楼宇工作的驻楼辅导员两大序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作用,充分落实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取得了良好成效。

  学校统筹多部门合力,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学生群体的需求设定目标,开发推出多种成长资源,供学生依据成长计划和个人喜好自由选择。

  学校也一直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各类成长资源的设计开发中,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细分和归类基础上,注重发挥学生在资源设计和推进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营造氛围、搭建平台。

  (三)校友导师:在南开人的“血脉相连”中传承爱国主义

  南开人的爱国基因与生俱来。校友导师计划是由行业校友发起,面向南开大学在校大学生实施的职业发展指导实践项目。该计划将聘请相关领域的南开校友担任在校学生的导师,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加快职业化发展,实现校友间的纵向交流和企业学生间的横向交流。校友导师计划体现了南开公能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母校与校友间的纽带,南开校友指导在校南开学子成长,对于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学生课外及社会实践经验,诠释南开人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有着积极作用。

  除此以外,学校专门配备生涯教练团、心理咨询团、校友导师、班导师、宿舍导师、学业导师等多种咨询指导专业师资。“领导力训练”“学业指导”等多门实训类辅学课程以及多主题的素质提升训练营、工作坊,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中,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和本领,更帮助学生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马超 周冰玉,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