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同济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政策解读
2020-05-10 10:06
同济大学
作者:

  同济大学始终把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从2009年开始,我校以强化数理基础、注重前沿引领、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国际交流为人才培养核心要素,探索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区。2020年起,为落实教育部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关精神,经教育部批准,同济大学在原有试验区的基础上,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四个专业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招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招生对象、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校在全部省份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提出申请。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第二类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指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二等奖(含)以上的考生。

  我校强基计划招生的分省计划见报名系统。

  大师引领、三全育人:

  学校为强基计划学生配备以各专业院士、杰青、973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等人才队伍为主的高端导师,从思想引领、专业指导、学术引导、职业与人生规划、答疑解惑等各方面给予强基计划学生全面指导,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同向而行,构筑中国特色三全育人培养体系。

  科教结合、平台实践:

  持续推进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育体系,全面落实科教结合、平台育人理念。除了小班化、学习环境智慧化、更多启示式、讨论式、探索式教学方式以外,学校将积极推动强基计划学生进入各顶级科研平台,使他们在培养过程中感受到科研乐趣、激发学术志向,了解国家战略需求、树立应对人类未来重大挑战的远大志向并培养科研探索能力,淬炼解决科学问题的本领和培育锲而不舍求真求攀登学术高峰的科研精神。

  国际视野、取长补短:

  同济大学不断拓展搭建国际化教育实践基地,并与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交流项目。各专业将针对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需求,组织学生出国交流、参加国际会议、联合培养,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来校授课、开设讲座、举办暑期学校,推动国内外双向合作,促进学生开阔国际视野,融汇中外精华。

  质量管理、持续提升:

  同济特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实施 “六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定期对强基计划的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确保打破各种壁垒的“交叉”教学、实践、科研、创新的质量控制有保障,持续完善强基计划的培养体系。

  培养模式、专业特色:

  入选该计划的学生将采用“2+1+X”的本-研衔接培养模式。全部学生入学后首先进入新生院学堂分别进行为期两年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等基础学科强化学习,同时进行通识教育与计算机、外语及写作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第三年,在高端导师的引领下,依托各前沿科学中心、重大科研平台进行学习。第四年,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阶段学习任务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将通过专门的渠道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需求。

  2020年同济大学强基计划4个招生专业均有优秀的办学传统、强大的师资、雄厚的教学保障体系、先进的前沿科创中心和科研平台、明确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各招生专业都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点出发为强基计划量身打造了本-研衔接的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整个培养过程依托智能计算与应用同济大学数学中心、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或地方重点科研平台进行拔尖人才培养。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完成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阶段学习任务后可通过专门的渠道进入同济大学数学或交叉一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可在一级学科内任选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就读。

  应用物理学专业整个培养过程依托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大科学工程、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或地方重点科研平台进行拔尖人才培养。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完成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阶段学习任务后可通过专门的渠道进入同济大学物理学或交叉一级学科如建筑学(智能建筑、建筑技术、建筑声学等方向)、微电子、海洋科学、地球物理等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可在一级学科内任选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就读。

  应用化学专业整个培养过程依托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可持续城市水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化学品分析、风险评估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技部光响应功能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金属功能材料应用开发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或地方重点科研平台进行拔尖人才培养。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完成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阶段学习任务后可通过专门的渠道进入同济大学化学或交叉一级学科如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可在一级学科内任选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就读。

  生物技术专业整个培养过程依托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上海市信号转导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干细胞与转化学科),以及教育部心律失常重点实验室、国家(华东)干细胞库、中美干细胞研究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等国家或地方重点科研平台进行拔尖人才培养。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完成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阶段学习任务后可通过专门的渠道进入同济大学生物学或交叉一级学科基础医学(智能医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选择生物学的学生可在一级学科内任选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就读。

  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均享受博士生待遇和配套奖学金支持,各学科博士阶段的课程充分发挥所在学科优势,结合学生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人才和行业精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同济大学 2022-06-02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