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推动高校支撑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三部门解读“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
2022-07-12 09:56
光明日报
作者: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围绕“千校万企”行动的组织开展,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

  记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千校万企”行动?

  雷朝滋:“千校万企”行动是近年来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实施的专项行动。行动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目标,围绕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出“七个一批”重点任务,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力争利用5年时间,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共性问题,新增布局30个左右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和100个左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推动建设一批校企创新联合体,开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联合部署一批协同攻关任务,支持高校和企业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根据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实现与高校精准对接,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合作,突破一大批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强化企业需求牵引和市场化导向的知识产权布局,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较于以往通过科研项目推进校企合作的模式,“千校万企”行动更加全面、更加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发力。三部门分别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着力调动高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积极性,增强产学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二是更加注重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的双重优势。“千校万企”行动在着力支持推动校企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的同时,注重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采取专门举措组织高校科研人员、优秀博士生等,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业难题。

  三是更加注重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千校万企”行动综合考虑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不同层次需求,组织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博士生等不同类型创新人才,通过联合攻关、技术服务等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创新资源精准对接。

  记者:三部门为什么联合开展“千校万企”行动?

  雷朝滋: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三部门联合实施“千校万企”行动,就是为了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推动校企合作,构建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协同创新,用好高校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积累,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高校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梁志峰: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我国7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来自中小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是推动高校创新成果惠及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三部门开展“千校万企”行动,有利于发挥高校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和企业产业化创新的优势,通过加强协同合作提升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雷筱云:知识产权是高校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创新与市场、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纽带。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出台促进高校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联合财政部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多措并举,强化以转化实施为目标的知识产权运用。据统计,2021年全国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达到2.7万次,同比增长33%,是全国专利转让许可总体增速的近2倍,其中向中小企业转让许可2.4万次,占比89%。此次,三部门联合开展“千校万企”行动,将进一步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

  记者:“千校万企”行动如何更好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助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雷朝滋:为更大程度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千校万企”行动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部署。

  一是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着力提升校企协同攻关能力。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目标,新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强化与行业领军企业协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提供保障。以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建和优化整合工作,吸纳中小企业参与共建,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是发挥高校高水平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组织专家教授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探索实施“校企双聘”制度,遴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导师,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技术咨询、指导等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核心竞争力。在合作过程中,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培育卓越工程师。

  三是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派驻博士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优秀博士生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协助或组织开展技术难题攻关,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并发挥派驻博士生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对接高校创新资源,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同时,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实现博士生科研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能力的提升。

  记者:“千校万企”行动如何推动企业与高校加强协同创新?

  梁志峰: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特别是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中小企业,在推动创新发展、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千校万企”行动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动企业与高校加强创新合作。

  一是聚焦企业创新需求,分层次开展对接合作。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对接的不同需求,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帮助中小企业与高校专家团队进行对接,聚焦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二是聚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引导鼓励一批高校与中小企业组建不同形式的创新联合体,以加强常态化合作,提升协同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聚焦支持创新创业,培育孵化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加大对包含高校师生创办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平台的“输血”,推动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记者:“千校万企”行动如何更好发挥知识产权作用促进校企合作?

  雷筱云:为更好发挥知识产权作用,“千校万企”行动将推进实施一批高校专利开放许可项目。专利开放许可是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创设的新制度,是简便快捷的“一对多”许可方式,有助于促进供需对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开放许可与体制机制改革、政策资金引导等措施协同发挥作用,有利于高校盘活专利资产,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千校万企”行动将组织各省高校积极参与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降低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成本,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此外,“千校万企”行动还提出探索专利所有权共享、收益权让渡等机制,指导做好知识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工作,鼓励参照使用《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制定指引》,防范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记者:为推动“千校万企”行动取得扎实成效,有哪些保障措施?

  雷朝滋:“千校万企”行动的落实,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推进,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一是部门层面。三部门将研究制定七条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行动实施。同时,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建立完善校企对接常态化机制,提升对接效率,促进协同创新。二是地方层面。鼓励各地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制定政策措施和具体举措,加强资金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高校、企业层面。优化调整评价评估体系,把高校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四技服务”以及校企协同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作为重要内容,将开展校企合作对接服务情况作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的重要参考,加大激励引导。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05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