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要不要复读?什么人适合复读?
文 / 陈志文
2018-07-31
不得不承认,所谓发挥失常的说法,绝大部分只是一个幌子。

  高考录取临近尾声,于是复读的声音又起来了。

  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是975万人,比2017年大涨35万人。但实际上三年前,全国普通高中只招收了797万人,全部都参加高考也不应该超过800万,多出的那近200万人,大部分是中职中专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则是复读生。

  复读的理由有很多,比如第一学历的问题。第一学历是一辈子也改不了的,没有考上一个985、211,有复读的理由,没有考上本科也有复读的理由,起码这是一个重要的门槛。现在人人都是大学生,本科学历总是应该有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专业不如意,或者志愿填报出现意外等等。​

  ​我下面分不同的情况做一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很努力的好学生,要不要复读?

  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人,是否可以复读?这是复读人群的主流,我个人原则上不赞同复读。

  目前高考试题已经完全模式化了,更像一个等级考试,水平测试,对于已经很努力的孩子,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今年的成绩与明年的成绩,变化不会太大,有时会因为试卷难易不同,分数表现不同,但位次大体变化不大。一旦复读,心理压力过大,反而更容易发挥不好。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已经非常优秀的孩子,在目前高考完全水平化的状况下,想多拿几分是很难的,但是多丢几分却很容易,而这几分往往就是数百人的区别,影响巨大,还不如上一个985,最好读研究生时再去更理想的学校。

  我曾经认识的一个孩子,第一次高考没有考上北大,虽然分数可以上一个非常好的C9学校,但孩子不心甘,于是复读,结果第二次更惨,位次下来一点,在985学校里选择也非常有限,志愿填报也不理想,竟然未能进一个985,只好第三次参加高考,最后上了一个985末尾的学校。

  ​发挥失常的学生要不要复读?

  有些孩子成绩比较差,给父母说发挥不好,并以此成为复读的一个重要理由。对此,我想提醒家长,这个理由对于多数人基本站不住脚,是不可信的。高考试题已经完全模式化了,我们对照一下三年内的试题就会发现,至少80%以上的题型几乎一模一样,变化的只是参数。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每道题考什么,都是固化的,换句话说,其实考前就已经大致知道要考哪些了,只要听老师的话,想发挥失常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孩子对父母说发挥失常,无非是给自己没有好好学习找一个借口而已,家长不必揭破,但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当然,这里面语文是一个复杂的科目,经常会出现平时语文不好的得了高分,学的好的却未必。尤其是作文,受阅卷影响很大,“跳大神”的事情时常发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再考试遇到一个明白的阅卷老师?

  当然,对于考试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在目前考试下,复读的理论意义更大:但凡努力学习,就可能大幅度提升成绩。但是,这类孩子复读的前提是要好好学习。十多年下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短短几个月,半年时间里就会变得刻苦努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可能的,因此,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再复读。

  志愿填报出现失误的孩子

  因为志愿填报出现大失误的孩子,我还是支持复读的。只是我想提醒,是大失误,比如可以上一个211、985的,结果掉下来了,可以考虑复读。只是一本二本的区别,我觉得意义就不大了。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孩子被录取到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学校,抵触情绪严重,我也支持复读。

  ​其他考虑区别化支持

  还有一些家长、考生想钻空子,比如想突击一些专业课,利用文化课要求低的机会,调整一下方向,我有条件支持。这的确是可以的,因为往往艺术类专业,对于专业课要求实际并不一定高,一年是可以突击解决的,只是钻这种空子可能会上一个好学校,但专业上未必是孩子喜欢擅长的,甚至是反感的。算计是成功的,但最后结果可能是失败的。

  最后,总结一下。一般情况下,不赞同复读,无论是考的还不错的,还是考得比较差的,在考试已经模式化、水平化的今天,进一步都是很困难的,变化不会太大。对于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不可能指望他很快就会改变学习习惯,努力学习,因此也不适合复读。只有那些因为志愿填报出现重大偏差的孩子,或者是被录取到非常反感的学校与专业的学生,我支持复读。对于所谓发挥失常的说法,绝大部分只是一个幌子,因为在考试已经完全模式化、水平化的今天,考试发挥失常太困难了。​​​​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