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不做口是心非的家长
文 / 陈志文
2017-11-30
家长口是心非要不得,长期知行不合一,非常容易加重孩子的纠结与不满。

  经常遇到为孩子择校,学习等焦虑不安的家长,请教我的意见。我经常问家长,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十有八九会说,没有什么期望,快乐幸福就好。很多女孩子家长经常会说,真的没有太高期望,也不指望她养活我们,但起码能自立就好。

  但和他仔细一讨论就会发现,其实家长想的并非如此简单,多数口是心非。

  怎么讲?我们会发现,一旦到实际的选择上,家长永远都是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这条思路。咨询报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等等。我想特别提醒家长,精英之路的标志性事情,就是从择校开始的,众多的课外辅导班就是精英道路的开始。

  定位精英或不是精英,都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口是心非,最后很容易导致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陷入纠结,甚至痛苦不堪。

  如果家长真的定位给孩子一个快乐,没有负担的学生生活,放手让他追求他所爱就是。目前国家在这方面实际上已经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无论是日常考试,还是考大学,基本上都比较容易了。

  比如北京今年中考海淀区语文平均分109.1(满分120),优秀率超过88%,绝不是孩子都很优秀,而是题目很容易,你想考低分都很难。全国高中升学率已经接近90%,发达地区事实上已经普及高中教育了。

  再比如考大学,目前全国近1/3的省市高考录取比例都已经超过90%,全国大面积不能完成招生计划,要想考不上大学也已经变成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了。

  当然,如果真是这样普罗大众的一个定位,这一路走下来是没有太多压力负担的。但对于很多人,人生的发展机会可能不会太多,太好。如果没有太多追求,在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最多无非就是清贫而已,关键是自己想清楚就好。

  一些家长反对说,不对,很多专家都说,美国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孩子们在快乐幸福中成长,最后还有创造力,有个性,有成就,甚至成名成家。既想快乐幸福,没有负担,又想有出息,有成就。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是典型的“做梦娶媳妇”。

  美国那些想上好大学的高中生,下半夜睡觉是家常便饭,甚至比我们更辛苦。虎妈的女儿就是一例,她的同学亦大多如此。美国著名的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爱德华.休姆斯曾经写过一本报告文学----《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么炼成的----惠妮中学成长记》,纪录了旧金山这所著名的公立中学是如何成为超级中学的。第一章就跟踪纪录了一位高三女生的一天,题目就是:魔鬼数字4:睡四个小时,喝四杯咖啡,得4.0的GPA(平均成绩,4.0是满分)。

  原因很简单,她的理想就是HYP(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所中学聚集了旧金山一批非常优秀的中学生,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到这所中学读书,不惜巨资在附近购买学区房。我特别想提醒,当下在中国非常热闹的“学区房”这个词,就是美国人的发明,而不是中国。

  长期以来,因为专家舆论的误导,我们在西方教育的认知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只说其一,只知其一,有意无意忽略了西方教育的另外一面,即精英教育的真实状况。

  从全世界角度来看,精英教育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在学业等方面,要求都是很高的,因此学业负担都很重。同时,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上,要求更高,甚至严苛,所谓更有教养,知道忍耐,管束自己,而不是由着性子放纵。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奥巴马妻子对几个孩子的要求,那几乎就是虎妈一个了。

  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比较高的定位,首先就需要有这个清醒的认知,他未来必然会是比较辛苦的,不仅是学生阶段,未来的人生都将是,因为这世界的基本道理都一样。

  我最担心的是家长的口是心非。我绝对相信很多家长真的对孩子没有太高期望,但也绝对相信多数家长一到实际中就悄悄变了,这种变化家长往往都没有意识到,最后一面希望孩子快乐幸福,一面不断主动或被动地给孩子加码。

  2010年,记得在一次重要的座谈会上,一位母亲谈到女儿八个辅导班造成的过重负担,心疼得眼泪都出来了。我追问这位母亲,这八个辅导班都是谁报的?这位母亲说“当然是我报的”,她话音未落,与会的一些人笑出了声。

  这种心态非常不好,在于很容易强化一些负面情绪,被迫害心态,也极容易传导给孩子,让孩子陷入一种长期的负面状态。如果对孩子有期望,甚至高期望,家长恰恰要在自己有深刻认知的基础上,与孩子沟通讨论这种定位,让他也有这种清晰的认识,最好也引导孩子选择这种定位,而不仅仅是你的一厢情愿。在初期,我们可以强压孩子,但随着他长大,最后很难强压。家长更需要有良好的心态,逐渐引导孩子从中获得成就感,把这种辛苦付出转化为他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迫。

  记住,负担永远是一个心理感受。如果是你喜欢的东西,一天一夜可能都不觉得累,但如果不是你喜欢的,10分钟可能都觉得是负担。我们往往会看到很多孩子玩游戏几天几夜不知疲倦,但对于学习,一节课不到就受不了,就是这个道理。正确的认知,良好的心态,是我们把这种负担与付出转换为积极心态的前提。因此,家长口是心非要不得,长期知行不合一,非常容易加重孩子的纠结与不满。

  对孩子人生的定位的确很重要,无论是精英道路,还是做一个普通人都很好,想清楚就好,不存在高低贵贱,只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而已。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不赞同由孩子做主,这是不负责任的,家长作为家长,监护人,应该积极地引导,在孩子特别小时,甚至需要强制,并逐渐引导。只是一旦确定了道路,就需要按不同的道路与规则走下去,不能既想着快乐,没有负担,又想有出息,有成就。这就如同在一个跑道上,但却想要另外一个跑道的结果与规则,不仅纠结折磨家长,也会让孩子长期处于负面,纠结一生。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