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高等教育普及化,我们如何面对越来越多根本不想学习的大学生?
文 / 陈志文
2023-12-04
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一些基础差,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甚至不愿学习的孩子也进入了大学。于是,大学不得不把大学生当中学生管,从基础的学习习惯养成做起。

  近日媒体报道,一些地方高校出台各种措施,要求学生上课需要坐到教室前排,否则给与相应处分,或者在相关评比中不予评选资格。

  对于一些学校的这种做法,舆论给与了不少批评与嘲讽。毫无疑问,首先老师需要检讨,讲得好,何必愁学生躲着?多数舆论也是这个论调。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老师讲得好,大学生早就挤满了课堂,比如某某教授的课堂,一座难求,何必驱赶着听课?

  这个说法没有错,但能否让老师个个都是名师?显然不现实。同时,大量理工科的基础课,很难讲出花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大量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学习意愿与习惯,这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出台类似措施的学校,大多都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即所谓二本院校、三本院校甚至专科学校,鲜有著名大学,为什么?

  伴随高等教育的快速普及化,一些知识基础差,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甚至不愿意学习的孩子也进入了大学。于是,大学不得不把大学生当中学生管,从基础的学习习惯养成做起。

  我们都知道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但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已经普及到什么程度了。

  简单从录取率上看,近年高招录取率基本都在90%左右;而从录取分数看,则已经不能更低了。2023年,媒体关注到吉林本科线仅有292分,一片惊呼。但随即发现,黑龙江更低,仅有287分。其实早在2021年,黑龙江的本科线就仅有280分。满分750分,考到280这个分数是什么水平?

  至于专科线,大多只有100多分(新高考地区因为赋分原因,起评分就120分或60分,略微高一些)。2021年,广东专科线150分,第二次征集志愿降至100分,广东是新高考地区,后2门科目搞赋分制,起评分30分。如果扣除这30分,是多少分?但如果扣除起评分,满分750分下,100多分甚至更低就可以上大学,这样低的分数是因为智商问题吗?显然不是,是因为不想学,不愿意学。即便如此,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都不得不在9月开学后进行二次补录,因为批量考生不报到,导致招生计划大量浪费,不得不二次录取。

  换句话说,在高等教育普及下,大量不愿意学习的孩子都顺利地进入了大学。

  其实老师好与坏,已经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高校面临着艰巨的质量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仅是如何讲好课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去学习?

  这是以前的大学,尤其是精英教育时代所不同的。比如刚刚恢复高考时,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高校的老师良莠不齐,很多老师也往往是照本宣科,但却阻挠不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在那个精英教育时代,上大学的机会是稀缺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知识不一定丰富,但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动力,都在拼搏奋斗,不会因为老师的好坏就不去学习。


▲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新华社发)


▲1978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1977届新生在学习中交流。(新华社发)

  那个时代的大学课堂,都是对学习充满了渴望的面孔。但是现在不同了。即便是有优秀的老师,同学们也未必想学习,愿意学习。为什么大家喜欢抢教室后面的位置?因为可以在老师的盲区方便摸鱼,溜号。

  一位高职的老师曾在网上吐槽说,一节大课,八九十人只来了7个,这7个人课堂上外放打游戏,看视频,如若无人。在愤怒下,他咆哮了一番,后来他有点后悔:好歹这些孩子还来了,其他孩子彻底就没有到教室上课。但他也感慨道:最后还不敢给这些孩子不及格,万一有个寻死觅活的,他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于是,高校不得不想各种办法,把孩子们驱赶进教室、图书馆。比如东北某专科学校为了防止学生缺席课堂、打游戏,索性把宿舍楼锁上,上午十一点前不开宿舍楼大门,就是防备孩子们溜课,回到宿舍睡觉打游戏。提前回宿舍需要向辅导员等相关负责人申请,获得批准方可提前返回宿舍。为此,还被同学投诉到网上,形成不小的舆情。

  一些高职学校索性进行封闭管理,辅导员下沉到学生宿舍,班级课堂,严管作息与宿舍电力、网络供应,以防备学生通宵打游戏,比如到时间断电,断网。日前江西也出台规定,为加强高校的教育质量管理,禁止大学生手机随意进课堂。

  一些学校不得不把大学生当中学生管,因为他们在学习行为习惯上还没有养成,像中小学生。

  其实不仅仅是普通大学会遇到这个问题,著名大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日前,某著名大学教授感慨:以前学生上课是偶尔缺席,现在是经常性的,这个学期最全的时候也只有70%。

  怎么办?

  第一,还是需要解决老师与课堂质量的问题,恰恰越是层次低的学校,对老师的水平要求越高,绝不是越低。

  当然,最根本的是,我们的高校必须针对这种变化,在办学定位与培养模式上做出调整、变化。绝不能再用“千校一面”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去培养这个层次的大学生了。对于这批孩子,如果知识基础很差,甚至不愿意学习,他们可能更擅长和喜欢的是动手,而不是传统的课堂与知识学习为主。如果还按以前的大学模式去培养,对大家而言都是浪费,是双输!

  坦率地讲,如果不愿意学习,何苦非要上大学?我们的大学生与家长都值得想想。虽然学费低廉,但是我们至少还搭上了时间、发展机会,为什么不考虑一下更适合的发展路径?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