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再次就降低英语教学比重、考试权重提出了建议,而且和传统文化学习对立起来。教育部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大概意思就是,教学权重早已降低,而且很低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外语6%-8%,等等。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普通高中外语必修学分课时比例约占必修总学分课时的7%。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但是考试权重是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保持语数外分值不变。这份文件其实就是现行高考改革的核心文件,言下之意,中考已经有调整,下调了,但高考是中央定的。
英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还是需求强调的,尤其是在当下,第一,就是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时,英语是必备工具。美国要卡我们技术的脖子,我们不重视英语学习,是自废武功。事实上,我们也有调查表明,绝大部分院士都有过海外学习的经历,就是明证。第二,也是破解西方妖魔化中国的有效工具。通俗地讲,你和人家吵架,批驳西方对中国造谣,泼脏水,起码得会用更国际化的语言,英语吧。当然,这种破解,更重要的是交流,语言是基本的载体,每一个人多交一个朋友,就少一份误解,就破解了一份误导。第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英语是熟悉了解别人的基本工具。
但是,对于英语在中高考中的分值与占比,我认为的确值得探讨。事实上中考已经降低了,普遍比语文数学低了20分,焦点是高考。
大约在9年前,即2013年10月,北京率先发布了自己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当时说,从2016年起,中考英语分值从120降至100分,化学也从80分降至60分,同时提高语文分值提高到150分。高考改革方案也一样,英语分值从150降至100,并进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语文从150调升至180分,但数学仍然保持150分。
但很快,北京这一方案被废止,事实上2014年中央在高考改革的文件中,明确表示各科目保持分值不变。北京的这一方案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公布,显然也是经过了一些程序与讨论的。
也就是说,是有道理的。在升学考试中分值占比,的确有讨论的空间。比如原来北京的方案,适当降低20分?但我坚决反对把这降下来的20分加给语文,也反对目前中考改革中,普遍下调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分值与占比,过度提高语文、道法、历史等文科以及体育等占比与权重。中、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考试,从选拔的科学角度讲,哪些科目更可靠?显然是自然科学,是理科,而不是文科。
同时,在中美博弈的当下,表面上是贸易战,是技术封锁,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战。什么人才?首先是科学技术人才,是理工科人才。美国目前对我们留学生签证下手核心就是理工科人才,不是人文社科,我们不能“自毁长城”。因此,在承担人才选拔的中高考上,尤其是高考,务必加强数理化的权重,而不是降低。
当然,最理想的方式是各高校根据自己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对英语设定不同的要求与权重,但是,这已经变成另外一个大问题了。即高校首先需要有全面的自主权,不仅仅是对英语,对其他科目也可以有自主权,比如要求提供哪些科目的成绩,权重分别是多少?加大数学或物理权重,下调英语其他科目权重,是否可以,可行?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