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SCI论文指标作为职称评聘依据 教育部、科技部印发通知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意见》指出,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需要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要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办法,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以及作为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人民日报)
点评:
一、去SCI、不唯SCI,并非是不看SCI,不看论文不唯SCI并不意味着不再看论文,不看SCI了,这个道理还是需要讲的,破“SCI至上”目的是破除唯SCI,唯论文。SCI有其局限性,不仅不合适所有学科,也过于单一,但SCI本身的价值也不宜全面否定。仔细阅读《意见》,文件中也没有全面否定其价值,只是强调不能唯,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核心尺子。这是我们需要明确或者吃透的一点。
二、不破不立,尽快遏制不良影响尤其重要近些年“SCI至上”,甚至“唯SCI”导致科研界出现了很多功利性甚至是荒唐的做法,误导科研工作,带偏科研作风,对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在部分学科与关键技术上。因此,破除SCI为代表的论文至上,变得紧迫,需要尽快遏制这一导向。这大约也是这个文件的核心,先要破!
三、要破也要立,需要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实践中给出答案当然,既要破,也要立。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破了之后怎么办?唯是错误的,大家都赞同,但破比较容易,立是很艰难的,到底该怎么办?在某种程度上,《意见》只是给了一个精神,一个指导思想,给了一些原则性建议。如定性与定量结合,比如小同行评审等,都只是原则性建议与指导,具体该如何实施呢?这可能需要发挥一线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积极性,深刻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根据新的指导思想,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贡献自己的智慧,在评价评审的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方案、具体的药方。因为即便是在同一所学校,不同院系与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思路与做法,在探索实施过程中应该给与鼓励与支持,并不断在这些成功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合新时代的科研与人才评价体系与方法。
四、但无论如何,需要解决客观公正,才能立得住之所以会“唯论文”,“唯SCI”,其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公平公正。因为人情社会诚信的缺失,我们在各行各业(不只是教育、科研)的评价中,更习惯于定量评价,就是数数:对于学生的考核、招生,是看分数;对于教师招聘、评职称,是数论文。只有深刻认识到”唯论文”、”唯SCI”背后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才能找到符合国情文化的解决办法,解决大家的担忧困惑,尤其是确保公平公正,如此才能真正去“SCI至上”,让新政立得住,否则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在一些定性评价、主观评价、小同行评价时,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公平公正。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行评议或者各种定性评价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公开评议专家身份与评审专家意见,这既是对被评价者的公平,也是对评审专家最大的约束,公众与同行共同监督;再比如,适当放大评审量,增加所谓“做工作”的难度,以最大可能降低各种灰色空间的可能性。
破除“SCI至上”是正确的,但也是艰难的,建立新的符合中国国情文化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值得注意的是,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改革就如同高考改革一样,要更科学合理,但不能缺了公平公正。
【网友故事】我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的
本人来自一线城市,初高中均就读市里最好的学校,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各方面都显得极其突出。如果留在国内高考,就是清北复交。但是家里决定本科申请美本。最后去了一个top30 当初当作safety school的学校。对这个结果,当然是不满意的。
大一以及大二上,依旧带着高中的惯性,选最难的课,取得最好的成绩。但是觉得自己好累,我知道这一切都不是我喜欢的,我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上课做作业还社团科研社交都让我觉得身心俱疲。于是大二下,我开始放飞自我~社团科研什么的自然放弃,连课也不去上作业也不做,GPA自然已经被我糟蹋得不能看了,无法申请任何研究生项目,工作也找不到。最后到了五月份,卡线毕业,灰溜溜卷铺盖回国。(嘉兴微同城)
点评:
这个例子虽然是北大的少数,但很典型,给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到最后,人拼的是自己的控制能力,能管住自己多少。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更需要启动孩子的内在动力、发动机,仅仅靠父母看管,或者缺乏内在动力,最后很容易“放纵”自己,失速。还有一个小技巧给家长,如果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尽快转文科专业,还有机会混到毕业,拿到毕业证,可能最后还有调整机会。理工科专业这种状况下毕业是没有可能的,基本上把人就打垮了。
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招生比去年增加18.9万人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今年还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预计分别比去年增加18.9万、32.2万人。研究生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专升本增量将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新闻联播)
点评:
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目的很明确:延缓大学生就业。与之相关的还有专升本的扩招,增加30多万。今年高校毕业生874万,回国留学生也逼近60万,合计930多万人,几乎占到城镇新增劳动力的85%。疫情防控进入后半场,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在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疫情的突袭下,大学生就业迎来了最艰难的时刻,没有之一!扩招只是解决就业的措施之一,此外还有很多,比如教育部推出的“24365”网上就业平台,希望通过网络最大程度打破目前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扩招硕士研究生等,只是把就业需求推后,当然,未来最根本的还是有待经济好转,需求提升。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毕业生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今年研究生招生总量已经逼近大扩招之前本专科的招生总量,在几乎人人都是大学生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只能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扎扎实实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惊天学术造假!400余篇论文或来自同一“论文工厂”
“学术打假人”Elisabeth Bik 再次拉响了学术造假警报。她和团队发现了 400 多篇来自不同机构的论文,在条带、图形版式和标题上高度雷同,似乎都产自同一个“论文工厂”。
根据 Bik 爆料显示,这些论文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的几十家医院,其中包含了多家三甲医院。截止发稿前,共有 412 篇论文在列表中。Bik 认为,这样的出自论文工厂的文章可能有几千篇。疑似造假论文列表还在更新中。(DeepTech深科技)
点评:
再次出现大规模论文作假,虽然根子是相关人员的基本操守问题,但此事也再次说明了“惟论文”,“SCI至上”的荒诞与不足。以SCI论文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手段,在历史上的确有贡献,这一点也必须承认,但以SCI论英雄的负面效应,也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境地。这也就是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出台破SCI至上的若干意见的根本原因。
双一流启动后,各高校推出的重点建设学科,高度聚集在化学、生物、医学、材料,各高校纷纷抢办医学院,根子原因还是这些领域更容易出论文,更为重要的数学、物理学科没有几个在重点建设,更不要提应用学科与社会科学了。
当然,去SCI不是不要SCI,也不是不看论文,新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任重道远,尤其是要保证公平公正,不容易啊!
日本全国学校从3月2日开始临时放假
为了防止新冠肺炎在日本进一步扩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要求日本全国小学、初中、高中从下周一(3月2日)开始临时放假。(人民日报)
点评:
对比日本的整体疫情防范措施,停学放假显然是最激进的,在日本这样的国家,称得上雷霆之举了。日本显然也是平衡掂量了一番,从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小化角度,以及操作难易来说,给学校放假显然是社会成本最低,也容易操作但效益最大的。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学校在疫情防范中是关键一环。
今日,中央也明确了中小学开学日期再次延后。我充分理解家长的焦虑,但从疫情防范大局看,也是不得已的办法。既来之则安之,大家都是一样的,疫情给我们孩子过于平静的生活带来了一次特别的机遇,何不让孩子暂时从应试的轨道上下来,力所能及参与到疫情的防控中,思考生死,协作,社会治理与我们的体制优势等等,让孩子们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成长。
深圳一名师被曝著作多次抄袭 龙岗区教育局开展调查
近日,有网民反映龙岗区如意小学胡姓名师侵犯著作权的问题,龙岗区教育局对此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调查核实。据介绍,胡姓名师在教育界尤其是阅读推广圈颇有名气,不少人更是以听她的课为荣。而后她本人于朋友圈发布了致歉声明。但该声明并没有得到举报人的原谅,却因其极端言辞引起举报者的再次不满。举报者之一儿童阅读推广人、青年作家、被称为“大猫老师”的陈迅喆表示,胡姓名师的致歉声明中以“认识不够”说辞太过轻巧,强化公益弱化责任更是可笑,并不接受这样的道歉声明,至今胡姓名师本人并未主动联系过她。(南方+)
点评:
深圳一名师被举报大面积抄袭,这位胡姓老师已经道歉,但我很难想象这么明目张胆的大面积抄袭,几乎抄遍国内外。遗憾的是,胡老师的道歉信仅仅是强调版权意识不够,引用没有注明,而且特别强调了自己的出发点是阅读,是公益。看完这封道歉信就知道她为什么会这么做了,至今她都不愿意承认抄袭这一基本事实,换之以没有标明出处的引用。有这么引用的吗?没有想到底线这么低。教师,我们不得不要求再高一些!恐怕深圳教育部门需要给一个严肃的说法了。
衡水中学校长接受白岩松采访谈高考,让人感到一种可怕的从容
“由于疫情的影响,这个对高三学子来讲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孩子们都是在各自的家里度过。
日前央视“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了两位校长,一位是湖北孝感高中校长,另一位是衡水中学校长。在节目的最后,白岩松问衡水中学的郗会锁校长:“根据现在复习的情况,毕竟也受到疫情的冲击,你对今年学校的高考成绩有什么预期,是否会调整?”
郗会锁校长回答说:“我觉得大家都一样,都不在学校,都在家,面临的困难也是相似的,所以对今年的高考我们有必胜的信心!”而且,对于是否做好了开学准备,郗校长也表示,生命第一,疫情得到控制前不开学为好,但只要疫情得到控制,衡水中学已经随时做好了开学准备。(明珠絮语)
点评:
衡水中学校长这番话背后,是基于对学校管理和学生的自信,尤其是其学生的自律。对于多数孩子,习惯、教养与其说是教育出来的,不如说是严格管理出来的,严格训练出来的。
教育部最新通知,这几类学生可提前返校
2月28日,教育部党组印发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通知指出,原则上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通知提到,在制定具体返校方案时,可安排高三、初三等毕业班学生先返校。高校医学专业和医学类院校学生、毕业年级学生可先返校。(中国教育在线)
点评:
有一些地方出现零增长已经10天左右,全国非湖北地区也是个位数增长了,复课有望了。教育部此番规定也是未雨绸缪,用心良苦。通知中特别规定初三复课需要以市为单位统一安排,高三以省为单元统一行动,不允许各地各自为政,其核心目的非常清楚:公平备考!初中升学考试都是以市为一个录取单元,而高考则是以省为录取单元,因此,如果复课备考,大家要齐步走,以确保疫情严重地区的考生不吃亏。说白一点,比如湖北,大家需要等武汉可以了,高三才可以一起复课。我们大家齐心协力,让疫情严重地区恢复平静大家才能一起复课备考。
有人担心能否落实,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升学考试是家长盯防重点,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没有人敢造次。其实现在即便复课,也是做题,讲解题,不涉及新知识,备考核心比的还是自己,是自律。考试的知识点与题型都基本固定的背景下,主要是靠自己,而不是老师。为了一个更好的机会,考生们自己用心努力才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