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如何在客观公正基础上“去SCI”才是根本丨一周教育观察
文 / 陈志文
2020-02-24
不能只看SCI,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怎么评价?如何实施?这一点很重要!

  中国大陆地区三月份所有托福、GRE考试取消

  继3月份中国大陆地区雅思考试取消后,2月17日,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发布信息称,决定取消中国大陆地区三月份所有托福和GRE普通考试。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二、三月份所有托福和GRE普通考试均已取消。(中国教育在线)

  点评:

  已经过了申请季,取消3月份考试对于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影响不算大,但对于部分需要提供新语言成绩或有条件录取的孩子,影响就比较明显了,尤其是去英澳等国。虽然值得同情,不过说句不中听的话,早点好好学习,就不至于今天需要再考提交新成绩这么被动了。此事属于意外,但如果我们做好本分,好好学习,至少就不会受这个意外影响了。

  在线教育抗“疫”太火爆 服务器宕机打印机脱销

  2月17日一大早,多地中小学迎来网络在线复课,学习通、腾讯课堂等在线课程App发生崩溃,这一状况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为配合新冠疫情防疫工作,企业在远程办公,学生也开始进行线上学习。截至2月2日,教育部已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然而,2亿学生同时在线上课,对在线教育平台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有很多在线教育企业都出现因服务器访问人数暴增导致崩溃的情况。(证券日报)

  点评:

  17日第一批学校开始网上上课,但不出预料,一些平日里似乎功能强大的学习系统与平台,在疫情面前不堪一击:崩溃,黑屏,事故不断,让很多在线教育平台与企业无地自容。疫情是一面镜子,让大家终于知道,一些所谓强大的平台不过是“花拳绣腿”。最好的在线学习平台,恰恰是能保证基本服务即可:稳定运行,而不是吹嘘功能多么强大。但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也没有几家能保证。

  当然,再强大的系统,也难以保证扛住如此高的并发量。我们有1.8亿中小学生,近3000万大学生。同时保障这么多人在线学习,恐怕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因此,停课不停学,不一定非都搞视频直播,都搞在线教学,而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多做些形式、方式进行,比如最简单的直播,比如语音教学,比如在微信群里老师组织自学,及时答疑。

  对于课业的学习,知识性学习,我个人想提醒的是,学生与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大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习主要是靠自己,用心,用功,不是别人教得如何,教了多少。四川一位著名中学校长在一次论坛上曾公开讲:“生源是核心,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学生,不用老师教,靠自学都能上北大清华”。确实,在学习上,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引导者,绝不是决定性因素。我经常说,如果你自己想学好,谁都拦不住。每年都有来自穷山沟里的考生,或者身残志坚的考生考入清华北大,就是最好的例证。

  我更想提醒的是,疫情也给孩子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淬炼机会。人的成长,不仅仅只有知识,更需要淬炼。疫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但也带来了成长的机遇,我们需要投入到这场疫情大战中,从自己做起,从行动到思想,去学习,观察,思考,让疫情成为一次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成长。比如防疫知识,比如责任,比如生死,比如做人,比如思想。面对湖北全家隔离,仅剩一个孩子时,该怎么办?是你又该如何?当3万多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集结到武汉,这可能比任何课堂都能提醒我们,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的优势是其他国家与体制无法比拟的。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失误需要深刻反省,比如一些地方过激的防范措施等等。

  我几乎可以肯定,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此次疫情都是绕不开的主题,与其到时候去背诵东西,不如用自己的真切感受给出完美的答案。

  高考暂不延期 疫情下千万考生如何备考

  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突破千万。根据近十年数据变化趋势预测,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将与去年不相上下。此前,教育部多次回应称,今年高考暂不考虑延期。记者梳理发现,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从未因故改期。即便是“非典”时期,依旧执行了原定计划,比上年提前一个月,正常进行。在这个特殊时期,“千万量级”的高考生该如何保持状态,做好最后的冲刺?(河北新闻网)

  点评:

  日前接受一位记者采访,他问我“疫情对高三学生备考有影响吗”?我反问了这位12年参加高考的记者两个问题:第一,当年高考前最后一个学期你主要在干什么?第二,你当年高考数学第一道题一定是考集合,题目形式是“已知集合A=……”。为什么我会知道?因为这些年数学一直是这样考。问完后,他的问题就有结论了:高三生基本没有影响。

  从现实角度看,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没有新学的内容了,都是复习,刷题备考,基本教学形式就是做题,讲解。那么核心还是考生自己用心去学,去备考。从命题角度看,为了追求稳定,我们高考试题考核的知识点与题型,基本都是固化的,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语文、英语,对照年底的考试说明,基本上完全一致。换句话说,高考要考什么,无论是知识点还是题型,都已经告诉你了,你就踏踏实实准备吧。

  可能有人不赞同,他们分析说,疫情对学习优秀的孩子没有太大影响,但对学习处于中间部分的孩子还是有影响的,理由是在家不如在学校,学校有人督着,看着,环境氛围不同,换句话说,对不自律的孩子有较大影响。

  表面上这个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没有实际意义。人是否优秀的区别,在本质上就是自律程度的区别。优秀的人永远都能管住自己,不自律,即便有人监督,效果也是有限的,人坐在哪里,不用心的结果其实都一样,不会有效果的。

  这段特殊时期该怎么办?我想特别提醒家长,静下来。家长现在往往很焦虑,情绪是会传染的,家长的焦虑必然传导给孩子,这时家长需要平心静气,让孩子也静下心来,该做什么做什么。首先,这对大家都是公平的,高考是以省为单元进行的,即便各省疫情情况不同,但总体是公平的;第二,考试的重点已经告诉你了,这时拼的是谁能管住自己,把问题一个个解决掉。

  最后提醒高三学生,多关注疫情进展,抽空多参与、多思考,疫情在高考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主题,同时也是成长的机会。

  教育部科技部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

  《意见》指出,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需要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鼓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推动高等学校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

  《意见》强调,要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人民日报)

  点评:

  破的同时,也需要立!不能只看SCI,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怎么评价?如何实施?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可能需要系统地反思,为什么各行各业在评价时更喜欢“数数”——定量评价,而不是定性,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根子可能还在于诚信等原因,无法保证客观公正,公平正义,这和高考如出一辙。唯分数肯定不对,那么怎么办?综合评价很好,但又如何实施,如何保证公平正义?科技科研与人才评价一样,如何保证客观公正基础上去SCI才是根本。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