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结果出炉,中美两国参赛队伍并列团体冠军,这也是中国时隔四年后再次拿到这项冠军。
△图片来源:澎湃视频截图
虽然奥赛得奖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数学教育和科研水平的高低,但我们的确需要反省:为什么几十年的奥赛冠军宝座在前几年丢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我们奥赛夺冠的前一天,科技部联合教育部、中科院、自然基金委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关。
△图片来源:国家科技部网站截图
就数学研究专门发文,我印象中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
数学是学科之母,是基础中的基础,它的重要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这个文件说得非常直白,自然科学的基础尤其是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在过去的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战等热火朝天的军备竞赛背后,实际是一路狂奔的数学竞赛,哪个阵营的青年能更好地抽象思考、迭代系统、处理大批信息,谁就能最终获胜。
而最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不惜以紧急状态法为借口想置华为于死地。任正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谈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数理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数学。他还表示,如果退休就去学数学。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华为之所以在美国全面围剿之下还能不倒,就是因为技术有一定的领先性,这也是美国不惜一切代价要打垮华为的根本原因。而这些技术的取得,用任总的话说,就是依靠了华为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的力量。
然而,在基础教育领域,数学的待遇却没有那么好。
这些年,社会上对奥数人人喊打,奥赛从政策层面全面退出各级保送生与加分的指标体系。
在小升初等考试取消后,好学校想挑好学生,好学生想去好学校,数学水平自然就成为核心依据。不让考试,各种数学竞赛成绩便成了各学校量学生的重要尺子,这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就是奥数。于是,全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奥数热。
2009年,“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的口号一出,奥数就成为众矢之的,各种数学竞赛几乎被赶尽杀绝,各种和升学挂钩的渠道完全被关闭。
△图片来源:央视报道视频截图
不仅是数学竞赛被喊停,在一系列招生改革中,数学实际上也在弱化。
高考不分文理科,数学难度必然降低,在极端功利的现实情况下,考得少必然就教得少,学得也就更少。
加之长期以来,媒体舆论以及很多公知对各级考试题横加指责批判,认为是考试难度推动了负担的加重,无论什么考试,动辄被扣上偏题、难题、怪题的帽子,于是各级选拔性考试不断退让,降低难度成为一个指标,越来越趋于水平化,模式化,向水平测试迈进。“万年不变”的基础题分量越来越重,数学满分者比比皆是,2018年高考衡水中学数学满分者就高达100余人。
今年高考数学考试一结束,一些舆论就开始批判数学题难了,甚至还有很多自媒体煞有介事地说,是南京师大附中葛军校长参与的结果。后来,葛校长亲自出来澄清没有参与命题,同时表示,在他看来,这些年的数学题不是难了,而是越来越容易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前会长瞿振元透露,北京某著名大学对东部某省新生的长期监测表明,本以数学见长的该省学生,数学成绩与水平下降明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该省2008年高考改革后,高考试题难度大幅度下降。
无独有偶,物理等科目也遭遇了类似的窘境。
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选择权,学生可以在史地政、物化生中自选3门。2017年新高考第一年,浙江选考物理人数仅占35%,第二年下降至28%,仅次于信息技术,位列倒数第二。在一系列措施下,这一现象才得以遏制。
不仅选考人数下降,实际上物理的分量也在降低。以浙江为例,物理实际区别分仅有60分,而语文、英语分值则为实打实的150分。新的8省高考改革方案中,后3门赋分制度设计上,分值虽然为100分,但起评分就是30分,即便选考了物理、化学,实际区别分仅有70分,不足语文英语的一半。
除此之外,物理化学等考试难度也在大幅度下降。
在新高考的制度设计中,物理、化学等科目定位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难度开始大幅度下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曾撰文表示:今天中国的中学、大学里所教的物理不仅不难,而是浅得离谱,浅得让人无地自容,浅得有辱祖宗,浅得让人不由得为民族的未来担心。
北师大对新高考改革的调查评估中也得出一个结论:超过84%的高校教师认为选科弱化了中学生理工科基础知识。
坦率地讲,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我们对于基础教育的判断与定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指导思想导致的结果。比如之所以会有“三点半”的问题,就是因为一些专家强调,OECD国家中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是6个半小时,于是我们很早就把孩子赶出了校园。再比如我们的数学、物理等教授内容与难度下降,也往往是拿一个OECD国家平均尺子量我们的结果。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要大国崛起,我们要民族复兴,我们要领先世界,参与全世界的竞争,却选择一把平均水平的尺子给人才培养,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中美贸易大战,战的是技术,技术背后则是人才,而人才的核心就是理工科人才。华为与任正非给了我们最好最及时的诠释,美国与川普也给了我们最好的佐证。在中华民族处于复兴前亟需用人之际,在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严峻情势下,数理化人才的培养无疑应成为重中之重,值得大谈特谈。
西方很多专家在分析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我们重视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大文大理时代,最多时有近70%的学生是学理科的,我们每年培养的工程师几乎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总和,而这些工程师为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基础教育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需要看到我们在数理化,尤其数学教育上的成功之处。前些年,英国专门派出数学教师到上海取经,也邀请中国教师到英国传经送宝,甚至直接选用中国的数学教材。奥巴马也曾表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非常优秀。
加强数学研究的水平,有必要在基础教育中再次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否则,我们的数学研究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然,我并不赞同对多数人提高要求,我更希望的是不要做封顶,不要做一刀切。对于一部分优秀的孩子,尤其是有数学天赋的孩子,支持、允许他们多学一些,参加一些竞赛,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
△图片来源网络
2019年菲尔茨奖颁奖表彰的国际数学家,多数都有奥赛获奖经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数学竞赛包括奥数本身,在培养数学特殊人才上的积极意义,国家可以借此选拔有创新力的人才。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就是给学有余力的中学学生提供一个多学的机会,公办中学也普遍存在“天才班”,给那些优秀的中学生一个特别的成长通道。我们有必要检讨目前一些教育政策“一刀切”的做法,有必要给这些数学苗子一个适合的、特殊的成长机会,而不是用不能学、不能参加竞赛、不能以此招生等“一刀切”政策遏杀这些未来的科学家。
关键技术买不来,更求不来,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这也是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文的根本初衷。但这并不表示,我赞成全民奥数或其他学科竞赛比拼。在我看来,奥数以及其他学科竞赛,其实更适合的是学有余力的孩子,真正有天分的孩子,真正有爱好的孩子,并不适合所有人,这是我特别想提醒的。家长也需要对自己与孩子有一个清醒的判断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