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功利化追求导致了中国教育的各种问题丨一周教育观察
文 / 陈志文
2019-06-03
5月27日—6月2日一周教育热闻点评

  深圳副市长:有必要重提“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

  日前,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在深圳开幕,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在峰会上表示,“我们每年拿出1/3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用于基础研究。今年我们投入在基础研究方面会超过40个亿。”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也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

  王立新称,“大家从最近的形势也看到基础研究对深圳、对中国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过去讲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提那句口号,就是‘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人民日报)

  点评:

  必须为深圳点赞,为这个有头脑的市长点赞!中美大战,战的是技术,技术背后是人才,核心是理工科人才。近年中高考改革,过度强调学生选择权,不仅是物理选考人数下降,而且整体上传统理科学生所剩无几,对中学生基本知识结构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有必要再提数理化了。在人才吸引上,深圳把个人所得税降至15%,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举措,也呼吁各地都学习深圳这一做法,把愚蠢的个人所得税降下来,吸引全世界的人才!

  专栏文章:《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学好数理化”?》

  教育部“松绑”科研经费管理:高校自主确定差旅费劳务费报销标准

  5月2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从充分保护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抓早抓小,改进工作机制,强化科研管理部门责任。

  在广受关注的科研活动接待费方面,《通知》明确,根据高校科研工作实际,横向科研经费中开支少量科研活动接待费。只要委托方或合同中未明确禁止,按照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科研人员可以开支少量科研活动接待费。(21世纪经济报道)

  点评:

  在大环境不同的背景下,近年出台了很多苛刻的管理规定,其中就包括科研经费,把老师当贼防、而且经费需要严格预算制管理。我们不可否认有人乱搞甚至贪污,但也不能把所有人当坏人管吧?更何况科研如何预测管理?如是就不叫科研了。我一个在某著名大学做老师的朋友就说,现在什么项目都不想做,太麻烦。现在有很多政策都在回调,可能也是一种钟摆效应,无论如何都是好事情。

  南京师大怀远学校被指冒牌 政府称系合作办学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怀远实验学校正在火热建设和招生中, 该校宣称由南京师范大学、怀远县人民政府和江苏教育国际集团合作办学。规划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今年9月正式开学。

  然而,5 月24 日,南京师范大学发出一则声明,表示南京师范大学怀远实验学校与该校无关,没有与怀远县人民政府和江苏教育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过三方合作协议。不过怀远县政府回应,学校由江苏教育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已与南师大达成合作办学协议。(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点评:

  南京师范大学发声明否认有安徽怀远实验学校这个“亲儿子”,最大的可能是怀远遇到胆大的骗子了。显然问题出在第三方机构,南师大被冒名,地方政府被骗,得利的是举办机构,那么是谁撒下弥天大谎?看到举办机构的名字,我就知道一个大概了。可怜怀远县政府,打心眼里想给老百姓办点好事情,办砸了。

  这间是假的,各地也有一批真的挂着一些著名高校牌子的学校,前些年北大就为“北大附中”打了多年官司,至今还有一些北大不认的“北大附中”。著名高校在各地卖牌子的事情不少,背后反映了一个可笑的认知:有好学校才会有好学生,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好老师,没有进好学校。岂不知,是好学生支撑起了好学校,你是个棒槌,到了好学校还是个棒槌,不是说你进去了就马上成优秀学生了。名校陪读陪绑的学生一堆一堆的,大家动动自己的脑子就知道的常识。更重要的是,挂个名校的牌子就能把一个学校办好?做梦,也是笑话。

  家长花35万买“华侨生”资格疑被骗!这些高考移民惨了

  还有半个月就要高考了,然而王女士的孩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同学步入考场,花了35万元买的“华侨生”资格也成了泡影。王女士说,当时三一树人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她,要想让孩子参加华侨生联考,可以通过办理菲律宾绿卡或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让孩子获得华侨身份后,再去国外呆两年,等坐到华侨生联考考场时,“土著”就变成了“华侨生”。只要拿到华侨生准考证,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985、211名校的大门。然而,让王女士郁闷的是,烦心事却是一桩接一桩:办学条件极其简陋、学校合作涉嫌虚假宣传、政策调整耽误孩子高考,连终止交易赔偿也极度不顺……(中国消费者报)

  点评:

  骗子可恨,家长就无辜吗?无非是想钻空子掉坑里了。关键是此类涉嫌违法诈骗的机构为什么这么多?工商只罚1500,成本太低了!同样,百度等也是作恶同伙,只要给钱什么违法的广告都可以上!!

  争议漩涡中的“美国数模竞赛”:95%以上队伍来自中国

  今年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以下简称“美赛”)的成绩已经揭晓一个多月,而围绕这场比赛的争议却难以平复。当记者将目光聚焦这项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举办的竞赛才发现,今年参赛的2.5万余支队伍中,95%以上来自中国。

  批评相对集中在:被判“取消资格”的参赛者比例大幅上升,不少人在网上为自己喊冤;有人认为这项“国际性比赛”基本都是中国学生参加、中国老师阅卷,所以“很水”;另外,去年参赛者信用卡遭遇盗刷一事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光明网)

  点评:

  一个美国的竞赛,95%队伍来自中国!这个故事再次提醒我们,是功利化追求导致了中国教育各种问题,不是教育或者考试制度本身,应试教育就是典型代表。最可笑的是一些人竟然把应试教育归结为高考制度。美国这个竞赛可以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以及其他东西,于是我们就蜂拥而至!

  IEEE禁华为专家审稿:清北教授退出编委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止合作

  5月29日,IEEE通过邮件宣布华为员工将被禁止作为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5月30日,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下令禁止华为专家参与学术编辑与审稿,引起学界哗然。对此,以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清华大学副教授刘奕群为代表的教授公开表示退出IEEE并不再向IEEE系列期刊投稿,中国计算机学会宣布暂时中止与IEEE通信学会合作。

  点评:

  最新消息,IEEE竟然下令不让华为的人参与学术审稿,担心敏感技术流失,学术界炸了窝,觉得美国彻底疯了。其实也挺好,美国各界全面撤下了遮羞帘子,也是前所未有地让中国人统一思想:丢掉幻想!中美大战,战的是技术,而技术背后,就是人才,而人才的核心就是理工科人才。所以深圳副市长说的很对,80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今天中美对峙的背景下,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我们可能会有至暗时刻,有更艰难的时候,但学好数理化,不仅自己有一份好工作,也才有可能为国家迎来最后的胜利。

  75.2%学生家长称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

  曾经的中小学校园里,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会响成一片。可如今,很多学校和老师却不允许中小学生课间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许学生课间在教室大声说话、疾走,课间往往安静如上课。“安静的课间十分钟”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分析,“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是学校和家长相互博弈的一个结果。“学生在课间一旦因为打闹出现一些伤害,家长会认为是学校监管不到位。所以学校在课间尽量约束学生外出,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中国青年报)

  点评:

  为什么会有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绝不是老师图省心,是老师担不起责任,孩子们小小的磕绊打闹,都容易引发某些神经质家长无休止的闹,学校与老师不得不让同学安坐。如果我们对老师与学校宽容一点,如果家长少一点神经质,相信就不会有这安静的十分钟了。

  5名小学生跪地被多名同学棍打脚踢 校长班主任被停职

  最近,一则疑似校园欺凌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当中,五名身穿校服的小学生跪在地上,另外几名身穿同样校服的小学生则不断对其进行喝斥,甚至棍打、脚踢。

  这件事发生在黔南州独山县。视频中的学生都是独山县影山镇友芝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事情发生以后,我们就把打人者的家长和被打者的家长叫到了一起,打人者一方,向被打者一方做出了诚恳的道歉。”独山县教育局局长华磊说,在获知情况之后,教育局立即派遣法规科科长前往学校了解情况,并立即向独山县委县政府进行汇报。独山县委县政府随后成立了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

  独山县教育局局长华磊:“我们责成教育工委作出深刻的检查;对教育局的分管领导和影山镇分管教育的领导进行约谈;第三,对校长和班主任进行了停职的处理。”(看看新闻)

  点评:

  校外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首先被停职的是老师,校长,而不是对恶霸学生的处理。基层在遇到这种问题时的处理方式无法认同,这实际上是教育局的不负责,不担当!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混账孩子的处理,没有惩戒,还会发生第二次,发生更多,非常反感现在一些人举着道义的旗帜,对这类孩子一再迁就宽容,真想把这些孩子都给那些说漂亮话的专家,看看他们如何教育。

  12天、20万元就能拿韩国博士文凭?中国高校教师集体赴韩“补学位”引发关注

  不少中国高校教师赴韩读博,仅用12天便能修完全部课程。这种速成的全日制博士在韩国已发展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市场,17万元左右的学费加上均价1.8万元的中介费,20万元不到就能买回一个博士学位。5月20日,韩国《东亚日报》发表社论“来韩留学拿速成博士学位,韩国恐成中国的‘学历工厂’”,抨击了中国高校教师赴韩修读博士学位仅用12天完成全部课程的现象。(新民晚报)

  点评:

  假文凭好办,一旦查就清楚了,最麻烦的是这种真的假文凭,讲一堆客观原因,不如一起重罚。只是对于真的假文凭,查处的技术难度不小,也涉及法律法规问题。从这件事情,也能看出韩国在有些地方和我们一些人还是很像的:不择手段!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