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国际教育年会高端访谈丨沈雪松:传统议题新发展,新型议题惹人眼
2019-10-09 09:2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任蕾对话沈雪松副秘书长

  今年是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第20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传统议题依然备受关注,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女性教育、文创教育等新型议题也进入教育国际交流的视野。那么如何思考全球教育交流中出现的新话题,推动国际教育发展?中国教育在线特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深入解析年会议题。

聚焦国际学生就业,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服务意识

  中国教育在线:近年来,来华留学规模扩大。您对来华留学的意义有什么认识?

  沈雪松: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来华留学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中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来华留学学历生总数达25.81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2.44%。随着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中国在全球国际学生流动中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国教育在线:本次“国际学生服务研讨会”的主题是“加强新形势下的国际学生实习与就业服务”,在确定这一主题时,协会有怎样的考虑?

  沈雪松:国际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始终是值得关心的事,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国家国际学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对我们来说,这也是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的重要环节。

  探讨国际学生的实习与就业问题,有利于结合目前的新形势,推动我国教育机构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加强以学生为本、结合学术教育和就业服务的机制,拓宽服务渠道。同时,协会还将借助此次研讨会推出交流协会来华留学实习就业平台--海涯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留学生实习就业服务的发展,为来华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并以此提高来华留学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

  中国教育在线:未来国际学生服务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沈雪松: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与改进,政府、组织以及高校正在逐渐转变管理服务意识。在入学报到方面,目前我国各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与校外出入境管理局、地方派出所等单位基本形成统一联动,做到了学生入学一站式服务模式,校园APP等信息化手段,更是大大方便了对留学生日常生活上的服务与管理。

  在课程教学方面,2016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教育部指导下组织完成了全国第二期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评选工作,在各高校课程建设期间,除汉语语言教学外,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学科涵盖了文、理、工、医、经济等12 个门类。针对国际学生的教育方面,高校都意识到了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重视建设“以教学为中心”的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科专业上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虽然在国际学生服务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空间,包括政策的支持,法律法规的完善,服务意识的提升等,但总体发展方向是乐观的,高校在国际学生服务方面正在从“传统化、特殊化”向“规范化、人性化”趋势发展。

加强双多边教育交流与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教育在线:本次“中澳大学校长研讨会”的主题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设有“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生流动、实习与就业”、“研究与教学的融合”等分议题,这些分议题与中国“双一流”建设之间有哪些相互呼应的地方?

  沈雪松:中澳大学校长研讨会是中国和澳大利亚大学校长的对话平台,定期交流两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共同面临的挑战。自1999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澳大利亚大学协会合作举办大学校长论坛,并实施“中澳大学领导能力建设项目”,为两国高校提供了交流平台,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卓越领导力的教育管理者。

  此次中澳大学校长研讨会将重点围绕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分享两国在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生流动、实习与就业,研究与教学的融合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和成功案例。未来我们将更加重视中澳两国高校在科研领域的合作,成立“中澳科研大学合作联盟”,加强优势学科互补,鼓励学生双向流动。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如何更好的贯彻“一带一路”倡议?

  沈雪松: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完善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会员主体、社会参与的“一带一路”教育交流机制,以协会“一带一路”教育智库和分支机构为抓手,发挥会员单位基础性作用,通过机制创新、项目合作、平台搭建,深化“一带一路”教育双多边务实合作与互联互通,立足沿线国家、面向全球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联盟,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助力推动中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

  中国教育在线:“2019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将邀请各国职业教育专家分享经验,请您说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所开展的工作及贡献。

  沈雪松: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直致力于职业院校国际化建设和发展,从2008年起执行的“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为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先进经验的院校领导,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十几年来,交流协会建立了广阔的国际合作网络,搭建国际(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区域(东盟教育部长组织、非洲技术大学和学院协会)和双边(美、加、澳、德、瑞、新、爱、法等)三级平台,汇集各种优质资源,极大满足了广大职业院校日益增加的国际化发展需求。

  中国教育在线:那么新形势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下一步的工作是什么?

  沈雪松: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将响应国家号召、贯彻各项政策,开拓更多国际资源,发挥国际网络优势,打造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升级版,积极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落到实处:

  第一,配合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开展“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推动专业共建、课程研发、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深层次、实质性的合作,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二,实施“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遴选、推广有特色有成果的合作项目,内容覆盖境外办学、来华留学、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等多个领域,发挥示范作用,促成了一批项目的落地和蓬勃发展;

  第三,推动产教融合,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探索与中航国际、中兴教育、美国路创等国内外企业携手,为院校提供安全、稳妥、可持续的走出去办学模式;

  第四,开展境内外培训,聚焦职教改革最为关注的领域,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提升院校能力和水平。其中,自2019年起,交流协会执行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任务,连续五年每年派出千名职教教师赴德培训,打造世界水平职教师资团队。

紧跟时代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今年第一次举办“女性国际研讨会”,出发点是什么,将围绕哪些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沈雪松:在全球教育议题里,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一直都是核心的话题。教育公平涉及的主要是特殊教育和性别问题。伴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不断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传统家庭角色的桎梏,成为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中的女性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女性管理者和女性教师数量越来越多。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此次年会举办“女性国际研讨会”,主要围绕高等教育领域的女性管理者领导力提升、女大学生职业发展、高等教育女性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性别教育等话题展开讨论,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探讨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问题。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今年还有“文创教育国际研讨会”,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教育,特别是文化产业学科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那么高校应如何应对文创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沈雪松:高校的核心产品就是人才。应对文创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高校的核心工作也就在于培养“适销对路”的文创人才。文创产业是一个交叉学科,但同时它不可能把所有被交叉的学科都包含进去,而必须有所侧重。因此,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一方面,各个学校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整合形成特色方向,做到“因地制宜”;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市场需要进一步改进课程设置,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此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交流中,取长补短,探索更好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手段。这也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直在推动的重要工作。

  中国教育在线: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文创人来适应文创产业的发展,培养模式是怎样的?

  沈雪松:文创产业的核心就在于人的创意和智慧,而这正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文创人才是一个大概念,针对不同的产业门类,其培养路径和模式都是不一样。但是总体而言,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共通的:

  第一,文创产业具有双重属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尤其是社会性关系着其对消费者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引领的问题。因此,在人才培养上,高校要强调“立德树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养具有“正能量”的人,这样的人才才能生产出具有正能量的文化产品。

  第二,要强调专业复合。针对文创产业的复合性和交叉性,人才教育要跳出传统的专业之间的“土围子”,鼓励专业融合、专业交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出适应文创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要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同样的熊猫,同样的花木兰,为什么好莱坞能制作出世界知名的影视产品?核心不在于文化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创意思维的培养,因此,高校的文创教育要逐渐从“知识性”“技能型”向“创意性”“思考型”转变,要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教育哲学。

  第四,注重课堂教育与业界实践的结合。文创产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高校文创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打通学界和业界的大动脉,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创业。交流协会下设的分支机构“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分会”,就是致力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业界与学界的沟通与合作,结合国内外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文创人才的创新培养。

  访谈整理:付涵

  摄影:刘显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30 19:46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30 19:42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29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