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文明校园建设再升级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无声力量”铸魂育人
2019-05-22 16:52: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自然的规律,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也展现了它的神奇之处。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园文化这股“无声力量”以其特殊的影响力,凝练了重电特有的“聚合力”。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校园在提升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校园文明创建呈现出基础扎实、发展均衡、特色鲜明的新面貌,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彰显“无声育人”的力量。也因此,学校被授予“重庆市文明校园称号”。
  坚持立德树人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在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评选中,学校杨成兴同学获得十大“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奖,成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学子同获此殊荣的唯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
  一直以来,学校通过全面实施“十三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规划和质量诊改方案、团改实施方案,推进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制定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方案,主持思政课集体备课,将课堂思政纳入课堂管理,推进4个中心和平台建设,推行了“1368”学生管理模式。
  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早已打破了教室的“藩篱”,将其搬到了教室之外的广阔空间。为了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学校通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价值引领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关键一环。
  作为团学改革的全国示范,学校累计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讲座百余场,先后2名辅导员获市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1名辅导员入选2017年全市辅导员择优资助计划,为高职院校“唯一”。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做学生的“引路人”
  文明风尚离不开人的引领,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汇聚在这里,形成了一股文明与思想的合力。
  这里有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独当一面的物联网专业人才的优秀教师陈良;
  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称为“汽车医生”的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中国国家队教练的“大国工匠”杨宪福;
  也有坚守教学、科研战线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曾晓宏。
  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不断优化师资人才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和人才质量,把完善教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作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不断抓细、抓实培训工作,积极构建校内外培训体系。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和教师职业发展,统筹教师的思想引领和管理服务。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师德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和岗位聘任等各环节。
  建好用好活动阵地 创新校园育人功能
  每年新生入学,重电校园里总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军训还没结束,学校的各大社团和学生会就已拉开“抢人大战”。据统计,学校各类师生社团50余个,每个社团均有自己的亮点及特色,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让新生们挑花了眼。
  “我们协会常常做一些志愿者服务,除了校内,校外活动也不少。”一位来自“青年志愿者团”的学生说,“之前我们去了敬老院,我感触非常大。”在那里,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和老人交流聊天,给他们表演节目,为他们带去了不少欢笑,而自己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彰显特色文化。积极推进校园文化“10大精品项目”建设,突出重电文化品牌,努力形成“一学院一品牌”的文化态势;编撰《校史》,打造“重电大讲堂”文化品牌,依托校史陈列馆、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构建重电文化体系。
  学校强化了校园报纸、期刊、网络、出版物等的管理;成立新媒体矩阵联盟,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组建网评员队伍,加强网络舆论引导。2018年,学校官微荣获“2017年度重庆教育十强政务微信(高职院校组)称号”。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发挥“硬性”教育功能
  别致的校园景观、一流的实训基地、明亮整洁的教室……走进重电校园,自然与人文的景观相得益彰。大到一室一楼,小到一树一景,都已成为重电人内心特有的“精神标记”和强有力的“重电聚合力”。
  学校加强校报、校刊宣传橱窗、艺术展览展示空间等校园文化的平台与载体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绿化美化,优化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绿化及文化墙设计,建设主题园林、浮雕、塑像、名人名言等校园景观,实现实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强化校园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到2020年,重点培育3项重庆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着力打造10项校园文化精品;建设2门以上思想政治精品课程,开设一批传统文化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1个以上创新创业文化展示区,5个以上办公区域、实习实训中心、学生宿舍文化示范点;建设1个校园文化及校史展览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1-13 09:58:00
中国教育在线 2019-12-27 1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