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甘肃省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2022-04-15 09:05
甘肃省教育厅
作者:

  甘肃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谋划、协调推进,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一盘棋”考虑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路径,打出“组合拳”,持续推进“职教高考”和“专升本”考试改革,建立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强化统筹推进、分类实施,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建立省招生委员会统一领导,省教育厅牵头抓总,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的工作体系,制定《全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基础上,启动“职教高考”改革试点,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方法,打通各类考生升学通道。根据不同生源考生情况,提供普通高考、综合评价录取、中职升学考试、五年一贯制转段、特殊类型单独考试等5种升学通道,实施不同类型的考试方式,普通高中毕业生可通过综合评价录取和普通高考升学,中职毕业生可通过中职升学考试录取和五年一贯制转段升学,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社会考生可通过院校单独考试录取。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实行省级指导,院校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考生报名情况等自主确定批次录取比例、调整批次计划结构,将“职教高考”提前录取的招生计划控制在50%—70%,有效保障招生计划的科学编制与合理分配。优化招生录取方式,按照“成绩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原则,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进一步规范招生录取程序和方式,推动实现考生与院校的“双向选择”。

  注重科学规划、严格规范,推动“专升本”改革。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省“专升本”改革工作。省教育厅开展多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学校、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改革协调推进会等方式,研究完善改革措施,明确改革重点与路径。成立“专升本”考试大纲编制工作专班,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制定《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考试大纲和25个专业大类职业技能测试大纲,实现专业大类全覆盖。出台《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工作方案(试行)》《高职(专科)和本科专业大类对照表》,按照“文化基础+职业技能”模式,科学设计“专升本”考试招生方案,采取“统考”“免试”两种方式进行。不断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升学通道,建立健全免试入学资格审查公示制度,制定免试入学竞赛资格清单,对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及以上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前3%的应届毕业生、退役大学生士兵等3类考生,可免除文化素质统一考试,只申请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能力测试,拓宽技能拔尖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等免试升学的通道。严格组织程序把关,紧盯考试招生关键环节,建立“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阅卷、统一录取”的招考联动机制,实行专业二级类报名、网上填报志愿、平行志愿录取的考试招生方式,进一步规范招考程序,确保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畅通工作机制、成长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建立“统一招生政策、统一招录平台、统一考核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四个统一”工作机制,实施竞赛成绩转化制和省级备案制,将“职教高考”与教育教学改革、院校分类管理、专业设置布局、“双师型”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平台更新升级等有效衔接,推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全省中职学校招生人数由2018年的7.27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8.4万人,增长率达到15.57%;中职毕业生升学人数由2018年的1.43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26万人,升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由2018年的38%提高到2021年的72%。全省中职招生人数与升学人数实现连续“双增长”。全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由2018年的7.5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1.3万人,其中通过“职教高考”进入高职的人数由2018年的4.98万人增加到2021年9.14万人,占招生总数的比例由2018年66.2%提高到2021年的81%,“职教高考”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渠道。持续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提高应用型本科招生比例。全省高职“专升本”人数由2018年的2466人增加到2021年1.39万人,升学人数比例由2018年的4.76%提高到2021年的20.23%,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升学通道,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提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5-31 11:46
zyjy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5-24 14:47
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