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庆通报15所高校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2022-01-18 13:53
重庆教育
作者:

  近日,风正巴渝发布西南政法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院)、重庆电工职院、重庆工业职院、重庆城管职院、重庆工程职院、重庆城市职院、重庆青年职院、重庆财经职院、重庆化工职院15个单位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

  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 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学以致用不够”问题,聚焦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认真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服务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西政智慧与力量。

  一、从办学维度着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办学治校各方面。学校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面向党支部书记、党外人士以及学生代表举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座。党委中心组运用会前自学、辅导学习、中心发言、问题探讨、交流发言、学习总结“六步学习法”,专题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学习交流。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之际,专题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座谈会,听取学校法学专家教授专题发言,总结学校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情况。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面向全校干部、党支部书记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专题培训4次。《光明日报》以《红色领航 德法兼修》为题,整版报道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法治人才理想信念养成、专业能力训练与实践精神培养等。

  二、从教学维度着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学校党委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着力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设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研室,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积极参与中央宣传部、中国法学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2021年5月,法理学专题研究课程与教学团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试点培养高端法治人才,联合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启动“高端法治人才联合培养试点班”。与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等川渝地区400余家部门单位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学校设置11门专题课程,在近200期培训班中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推动领导干部和法治工作队伍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

  三、从治学维度着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学术研究各领域。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法院校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积极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学校《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获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立项,出版《新时代领导干部法治概论(第二版)》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8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44篇。向中央有关部门报送相关资政要报191篇;其中,56篇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批示。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把巡视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党委发挥全面领导作用不够充分”问题,强化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学校建设发展统筹力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健全议事规则。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议事程序及决策权限。修订“三重一大”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三重一大”的适用范围与决策机制。二是规范会议制度。立行立改,由校长主持校长办公会,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根据工作需要列席校长办公会。三是增强校领导之间的沟通联系与整体执行力。执行党委书记、校长周一碰头会等沟通制度,做到重大问题适时沟通、日常工作定期沟通、重要议题会前沟通、重大决策充分沟通。召开学校党政工作月度例会,加强校领导班子成员沟通协调配合。

  二、加强对学校建设发展的统筹谋划力度,不断提高党委班子驾驭全局、办学治校能力。一是党委加强研究统筹。党委常委会加大对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等工作研究力度,2021年4月以来,共研究相关议题213项。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9次研究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文化活动事宜。班子成员深入校内外开展调研学习176次。二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制定学科专业建设专项规划,完成4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1个交叉重点学科的方向凝练工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改造升级。三是优化双校区布局运行。制定“双校区功能定位调整总体方案”及后续规划布局调整方案,推动“十四五”期间逐步实现双校区按学科专业(群)和学院布局的模式运行。从2019级起材料学院学生全部在科学城校区就读,研判部分学院研究生入驻科学城校区。四是加快推动重庆智慧城市学院实体化运行。专题研究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独立设置学院及党总支,选配学院班子,有序推进师资配置、学科发展、专业招生、资源保障等工作。

  三、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党委书记、校长分别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制定《重庆交通大学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方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引入课程思政平台,新增课程思政案例429个,20个(篇)案例(论文)在全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及论文评选中获奖。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和调整辅导员配备方案,新增5名人员充实辅导员队伍,选聘34名管理服务岗位党员干部担任兼职班主任。三是严格落实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教授、副教授授课情况,严格执行《关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四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师德师风大家谈、荣休仪式、廉洁从教警示教育等100余场次,参与教师9000余人次。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

  坚持做到“四个到位” 用力抓实思想政治工作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思想政治工作用力不够”问题,坚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制度到位、队伍配备到位、经费保障到位,用力抓实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一、思想认识到位。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重要议事内容。2021年9月以来,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建设工作5次,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巡查旁听思政课13次,制定校领导上思政课的教学计划,印制校领导上思政课《工作手册》,党委书记、校长为学生讲授思政课4学时,班子其他成员平均为学生讲授思政课2学时。

  二、政策制度到位。修订《重庆工商大学职称评聘管理办法》《重庆工商大学职称申报条件》等制度,落实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职称申报条件(标准)单列、指标(计划)、评审(环节)单列。在2021年职称评审中,高级职称岗位指标适当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倾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正高职称通过率100%、副高职称通过率67%,明显高于其他学科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单次通过高级职称5人,比2020年多2人。修订《重庆工商大学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晋级聘用管理办法》,落实专职辅导员非领导管理职务职级晋升通道;在修订的职称评审条件中落实了青年教师晋升高级职称须有至少1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工作经历要求。

  三、队伍配备到位。发布《重庆工商大学2021年下半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简章》,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10名,持续抓好专职辅导员配齐建强工作。制订《重庆工商大学学院分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岗位职责》,明确学院专职副书记带学生职责。引进博士学位专职思政课教师3名。目前,学校专职辅导员、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达到相关要求。

  四、经费保障到位。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专项经费保障,补拨2015—2021年思政课专项经费差额5.27万元,并从2022年开始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专项资金。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2020年专职辅导员岗位绩效总额,按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专职思政课教师人头数全额核拨专项岗位绩效338.4万元;依据专职辅导员岗位绩效标准,对非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按实有人数核拨专职辅导员专项绩效4.8万元。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

  在“三个坚持”上精准用力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整改原则,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在“三个坚持”上精准用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了整改工作高质量开展。

  一、坚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学校党委召开专题工作会3次,分管领导到上级主管部门、兄弟高校、业务部门调研6次,在党委常委会上专题研究3次,制定整改措施14条,全力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薄弱环节”问题整改。学校党委从健全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5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集中整改阶段,学校新出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台账》,细化构建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等8个“子体系”的内容清单82项、落实举措173条,以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破解现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坚持抓好机制建设,以制度保运行。在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面,由党委书记直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出身的副校长协助党委书记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分别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新制定出台《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成立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在抓师德师风方面,新成立“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新制定出台《2021年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对教师的行为规范。在抓学风建设方面,新制定出台《四川外国语大学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组建学风建设先进事迹报告团对典型优秀学风正面宣传。在队伍建设上,新制定出台《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申报评审细则》《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申报评审细则》《高层次人才引育激励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出台《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夯实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基础。

  三、坚持打造好特色品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持续推动“一体两翼三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依托获批的两项国家社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新获批“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学校成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全国试点的三所高校之一,接受了中宣部、教育部的评估,打造的“1332嵌入式融合型”的模式在全国推广。在新文科建设方面,依托学校外语类学科专业优势,新获批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全市共4所立项。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学校获批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全市共2所立项;此外,学校还在“朋辈沙龙”“思索沙龙”“学习共同体”等学生品牌活动上持续用力,较好地发挥了巡视整改补短板、补漏洞、补弱项的重要作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重庆文理学院党委:

  着力绘好“四色” 推动人才培养落地落实

  重庆文理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巡视整改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人才培养落地不实”问题,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绘好“四色”,推动人才培养落地落实。

  一、坚持立德树人,铸就人生底色。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集中优势资源开齐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政课程,共覆盖360余个班级、2万余名学生,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召开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670余人次,着力打造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课”,新增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6门。将美育、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新增美育类课程7门,按照“一院一策”“一专一案”思路制定全校61个专业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入选第三届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第二批行动项目1项,营造良好的美育、劳动教育氛围。

  二、打造精良师资,提升教育成色。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启动铭旌学者计划、拔尖人才引培计划、博士引培计划和团队平台建设计划。优化教育评价办法和激励机制,健全教学荣誉制度,加强教师分层激励,开展优秀教师遴选工作,首批34名教师入选。加大专业教师培养力度,出台师资队伍培训管理办法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教学创新比赛培训等各类培训13场次,参训1700余人次。

  三、强化实践实训,彰显应用本色。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建成汽车智能充电桩等实验实训室。统筹资金安排,加快推进综合实训大楼装修工程,建设智能并网技术等实验实训室。拓展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超星、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等平台新建网络课程88门、线上一流课程25门,通过智慧树平台实现课程选修约2200人次,在自建教学资源平台上新增教学视频110余个。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承办首届重庆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斩获1金1银5铜,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均位列重庆市高校前三名。

  四、做好综合保障,增添服务亮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增自习室4间、考研自习室座位700余个,投入100万元建成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2021年预算基础上逐年增加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经费,着力确保人才培养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全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机构设置,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新增3名专业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全覆盖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重庆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建立医校绿色通道,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交流服务。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三年滚动投入1000万元用于更新消防设施设备,把彻底解决星湖校区消防供水问题列入学校重点工程,顺利实现星湖校区内消防供水全覆盖。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

  以巡视整改推动学院 内涵式特色发展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巡视整改主体责任,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推动师范类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用力不足”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彰显师范本色,擦亮质量底色,打造儿童特色,整改取得明显实效。

  一、紧扣国家战略强化师范属性。学院整合优质资源,加快推进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成渝地区学前教育联盟、小学教育联盟、教师教育联盟重大项目持续推进,1项成果荣获教育部2020年优秀典型案例,1项成果被教育部推荐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姆丹教师发展奖,影响力逐步提升。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优先发展师范类专业,2021年增加“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方向招生,新申报“教育技术学”“早期教育”2个师范专业,力争“十四五”末师范专业达到12个,师范生比例达到35%以上。完善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合理性评价制度,组织“学前教育”等3个已通过师范认证的专业进行整改,推进“英语”专业师范认证工作,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师范性”定位。

  二、突出内涵建设增强发展动能。设立学科办,制定学院《“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发布《学科“峰原启程”计划》,构建校级学科分层建设体系,完成8个专业学位5年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教育、电子信息、艺术3个学科成功获批市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引进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建设戏剧影视研究中心平台和研究团队。出台《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修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完善“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实施第二批高水平本科教育改革专项和“新工科、新文科”专项研究,共立项28个项目;其中,国家项目2项、市重点项目2项。在2个二级学院开展“卓越教师”“卓越经理人”试点培养;其中,1项立项为重庆市“新文科”重点项目。建立三级常态化教师教学竞赛体系,荣获全国三等奖2项、优胜奖1项,重庆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1项。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开展高层次科研项目培育,1项成果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推荐《“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11项成果参评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项专著申报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已通过重庆市教委审核公示。

  三、服务儿童成长打造办学特色。编制《“十四五”服务“0~12岁儿童成长”办学特色规划》,明确建设思路、目标任务和专项计划。制定《儿童研究院建设方案》,作为独立教学科研机构进行实体化运行,充分发挥其研究儿童发展的综合性平台职能。加快推进高新区、南岸区3所附属幼儿园和1所附属小学建设,筹备成立儿童教育集团。深入开展西部科学城儿童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项目可行性“再调研、再论证”工作,邀请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研总监毛军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教授金星明、重庆儿童医院前任院长李廷玉等市内外知名专家对研究院建设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研究院建设进入实质筹建阶段。

  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院)党委:

  深化“两校一体”协同发展 探索特色发展新思路

  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强有力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落实巡视整改任务,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推进‘两校一体’融合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加强“两校一体”研究部署,系统规划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学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两校一体”研究部署。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统一思想意志,制定并实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领导班子约章八条》《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推进自我革命的决心,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先后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务虚会、专题调研44次,对标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专题研究“两校一体”办学治校重要问题,完善学校领导联系基层办学单位制度,强化对基层办学单位的支持服务,促进体系联动,增强办学凝聚力。

  二、系统做好顶层设计,引领“两校一体”协同发展。对标对表党中央面向“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做出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编制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并通过市教委评审,充分体现建双高、建开大、建本科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理念,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两校一体”规划体系。研制《重庆开放大学综合改革发展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落实“一体多元三融合”办学理念,以学校为主体,整合多种社会办学资源,打造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特色,促进“两校一体”协同发展。

  三、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促进“两校一体”人才培养。针对“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融合不足”的问题,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自查和专家审核,深化“三教”改革,强化“五育并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调整资源配置方式,调动二级学院教师更深入参与到开放教育管课、教学、建团队、巡教工作中;调整教学工作量核算及绩效分配方案,增强“两校一体”思想意识,促进“两校一体”资源融合,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学校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市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4项,获批18个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

  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两校一体”治理能力。优化开放大学与高职学院融合发展治理制度体系,机构调整设置方案获市委编办同意,更加契合两类教育、“两校一体”内涵发展需求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聚焦改革创新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和师生关切的重要问题,制定完善党建、管理、教学、科研、服务、对外合作、人才工作、学生管理等方面“两校一体”融合发展制度41项,为“互联网+双一流”新型高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重庆电工职院党委:

  创新“精准对接”职教赋能模式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庆电工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落实国家决策部署有差距”问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创新“精准对接”职教赋能模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巡视整改成果落地见效。

  一、精准对接支柱产业,赋能经济转型发展。立足“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创新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群链”对接模式,对专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突出电子信息和智能化特色的14个专业群,开设专业与支柱产业集群对接率达97%。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行走的思政课”德育实践,创新“分众快乐”技能体育,开展“非遗传承”特色美育,打造“1+8+N”劳育体系,“五育”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学生获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银牌各1枚;综合竞赛成绩列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全国高职第一。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留渝就业率82%以上,每年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000余人,助力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学校就业典型经验被《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学校负责人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

  二、精准对接双城园企,赋能科技创新发展。坚定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环重电创新生态圈”服务西部科学城建设,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多主体多模式共建“重电—长安汽车大学”等16个产业学院,服务金凤电子信息、成都温江高新产业园等12个双城园企,搭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6个技能平台,助推校地协同发展。围绕硅光子芯片“卡脖子”难题等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开发的硅基集成光收发芯片各项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亮相上海慕尼黑光博会金耀奖展区。校企研发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等10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实现全市职业院校金奖“零突破”,成果转化和关联技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超10亿元。

  三、精准对接城乡统筹,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依托沈昌祥院士工作站、千人计划专家工作室等平台,充分发挥全国技术能手、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世界技能大赛专家组长等100余名杰出人才智力优势,开发农产品溯源系统,搭建农业智能知识服务平台,开展乡村直播电商等新职业培训3万余人次,提升农民数字化、智能化专业技能。主动帮扶铜梁、万州、黔江等区县30余所中、高职学校,显著提升帮扶学校办学育人水平。创新“学校+校友+农户”精准帮扶模式,成功入选“首届中国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论坛优秀案例”典型经验。携手奉节县人民政府共建“夔门乡村振兴学院”,书写“一区两群”融合发展的“重电答卷”。

  重庆工程职院党委:

  以巡视整改成效 书写内涵建设“工程”答卷

  重庆工程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工作,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学院内涵建设存在不足”问题,奋力答好“发展卷”“合作卷”和“改革卷”,以巡视整改成效,书写内涵建设“工程”答卷。

  一、优化专业发展,答好“发展卷”。制定完善《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一专业群一主任一专业一带头人一课程一负责人”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落实专业负责人制度,优化专业结构。7个二级学院分别开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形成调研及论证报告58份,结合学院实际,全面修订58个专业(含专业类)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动态调整,修订1129门课程标准,新增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撤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计划从2022年起停招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2021年7月,学院入选重庆市级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群以全A档专业群入选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二、推进校企合作,答好“合作卷”。制定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修订)》《完全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制度文件,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完成100家校企合作企业的走访工作,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57份,与2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班,在订单培养、技术服务、1+X培训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在20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覆盖学生1898人,占学生总人数10.8%。稳步推进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8个专业,积极推进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和智慧考试平台建设。加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现已建成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市级实训基地(中心)6个,校外实训基地323个,开展学生实习实训22713人次。

  三、深化教学改革,答好“改革卷”。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在1129门课程标准中融入思政元素,3门课程被立项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7门课程入选重庆市线上一流课程。加强教材建设管理,成立学院教材选用委员会,建立教材编写、选用、征订、审核常态化机制,将教材建设与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相结合,完成10本教材的编写出版,建成新形态立体化教材3本。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多维度、分课型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开展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及同行互评,使用“教学云平台”对评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反馈。加强教师与学生竞赛能力提升。2021年,教师参加重庆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两组团队入选国赛。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一等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获全国银奖2项、铜奖5项,重庆市金奖9项、银奖18项、铜奖16项,国赛获奖数量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

  重庆工业职院党委:

  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 推动创新发展

  重庆工业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推动职教改革发展不够有力”问题,深化职教改革,为学院发展增值赋能。

  一、高质量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以走访、调研、专题会、个人与集体约谈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掌握情况,全面实施“双高计划”建设攻坚行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加强“双高计划”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建设过程管理,优化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周计划表”“月报表”制度,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及时调整、充实7名“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牵头部门负责人,提高资金使用率和任务执行力。加大国家级和市级成果培育,累计已获国家级成果59项、市级成果200余项,处于全市同类院校前列。

  二、建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全面实施学徒制、共建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方式,不断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2021年,学院有效深度合作项目达78项,比2020年增加21项;获市教委职教集团建设奖补资金140万元,落实企业投资约1000万元。继续深化推进两江数字产业学院等两个股份制产业学院相关工作,2021年新增项目学生400余人。

  三、切实健全专业群“一盘棋”统筹发展机制。构建以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主体、电子信息和财经商贸两大专业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联动”专业群发展格局,统筹形成“2+4+8”国家级、市级、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机制。加强教学设备采购廉政监督,形成绩效考核评价长效机制,统筹国家级、市级、校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强化党委对博士人才引进计划的审核机制,制定《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与考核办法》等,统筹引进急需紧缺博士27人,切实为专业群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牵头单位作用,形成“月月有活动”机制。聚焦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需要,在高竹新区筹建新校区,制定面向重庆“智造重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推进高水平人才资源共享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多渠道扩展就业市场,校领导带队走访10余家企业、向300余家企业加大就业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到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就业,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资助经费360万元,组建8个面向区域发展亟需的科技创新团队,重点服务重庆“智造重镇”建设。建立横向技术服务项目成果认定、激励机制,2021年横向技术服务收入226.3万元,超2020年同期96%。发挥重庆市版权研究基地作用,2021年许可转让金额2000万元,超2020年同期80%。

  重庆城管职院党委:

  对标对表抓整改 全力推动内涵式发展

  重庆城管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扎实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工作落实,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破解内涵式发展瓶颈问题用力不够”问题,对标对表抓整改,有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聚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一是完善专业建设规划机制。召开专业建设专题党委会2次、专业调研会议3次,着力推动专业优化升级;制定《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健全专业评估、预警和调整动态体系,细化专业申报、暂停、撤销;完成2018至2020年专业绩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3个专业列为2022年首批调整专业。二是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多次召开教学工作例会研讨优化专业大类结构,撤销2个专业,停招4个专业,新申报4个专业,专业大类数减至10个,办学方向更加聚焦;修订完善“十四五”专业群发展规划,增设体育康养、食品药品专业群,届时将构建校级专业群5至8个。三是健全专业运行配套机制。制定《教研室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学科、专业群、专业来构建优化教研室设置,将68个教研室整合为52个;健全教研室主任岗位绩效发放制度,强化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教研室评价体系。

  二、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一是提升融合质量效度。制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合作企业退出机制,终止合作13家、暂停合作4家;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立项建设6个产业学院、3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二是强化合作项目管理。召开产教融合专题党委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实行校级领导对接联系企业制度,压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责任;出台《校企合作项目过程评价及跟踪指导办法(试行)》,将产教融合纳入二级学院绩效考核和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综合督查。三是加强现代学徒制建设。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的指导意见》,优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遵循由点到面、优势带动的思路,召开教育部4个试点专业建设经验交流会;启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专业申报,9个专业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3年内将实现专业全覆盖。

  三、强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顶层谋划人才工作。召开人才工作专题党委会,研究审议教师队伍建设重要事项;举办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年度人才工作会,听取不同层级人才的意见建议。二是务实打造人才队伍。加强制度供给,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等文件;实施“四大工程”,突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平台建设、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建立校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机制,全方位推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育工作,2021年考核招聘博士研究生4名。三是培育一流教师团队。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1名教师获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着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1名教师入选2021年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个团队分别立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

  重庆城市职院党委:

  实施“岗课赛证”融通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重庆城市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差距”问题,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学院成功入选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培育单位和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群成功入选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

  一、深化课岗衔接,构筑育人载体。探索职教20条关于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印发《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首次以专业群为单位修订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业岗位,解析岗位能力模块,优化重构模块化能力结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课程—项目”三要素协同、“第一、二、三、四课堂”四课堂结合、“理实一体化、独立实践、社会实践”三项目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所有专业由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建在线开放课程11门、教材12种,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供了载体。

  二、实施岗位育人,增强实践能力。与科大讯飞、云华教育、长城汽车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企业选派55名专业人员驻校,组建3个混编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和学生管理。与中国移动、重庆广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构建以企业和学校共同作为主体、学徒与学生双身份、师傅与教师双教学、企业与学校双管理、企业与学校双评价、分散学习与集中授课双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新模式,并通过教育部检查验收。制定《岗课融通学习指导意见》,组织2000多名学生到企业进行“课岗融通”学习,推进课岗综合育人,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三、坚持育训结合、推进课证融通。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识岗、跟岗、顶岗等实践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内容融入课程。申建“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3个“1+X”证书市级考核管理中心,累计申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等1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并建立考核站点。2021年,学校参考学生平均获证率93.46%。

  四、推进赛教融通、提高技能水平。校内建有69个实习实训室,政校园企合作共建“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西南赛区基地、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赛项重庆集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重庆集训基地,搭建学生技能训练平台。成功承办川渝甘陕四省市“西门子杯”西南赛区挑战赛;承办“巴渝工匠杯”互联网+国际贸易、花艺、移动机器人、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市赛项目。坚持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在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5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写作大赛上实现零的突破,获二等奖各1项;重庆市“巴渝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获奖50项;其中,一等奖12项,获奖数量并列全市高职院校第三位,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组织单位。

  重庆青年职院党委:

  健全学习机制 创新学习方式 以理论学习新成效 开启学院发展新征程

  重庆青年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以更大的政治责任、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政治担当,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政治理论学习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方式,以政治理论学习新成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先”,坚持领导带头学。建立党委会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党委会第一固定议题,不断改进学习形式,推行“领学+分享+小结”的方式,由领学同志读原著、学原文,其他同志结合思想、工作实际分享学习体会,党委书记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小结,一方面谈学习的所思所悟,另一方面结合学院实际安排部署有关工作,从而推动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同时,将2021年度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学习心得体会和交流发言材料汇编成册,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确保党委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以学促思、学思践悟,推动工作。

  二、聚焦“全”,确保内容不漏项。全面梳理应学内容,建立学习篇目清单,及时组织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修订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不断完善理论学习查漏补缺机制,及时修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等,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理论学习计划联席修订机制,在党建工作季度例会上就更新理论学习计划适时征求意见,充分吸纳各条战线的要求和动态,从多渠道确保学习内容不漏不缺、及时按时。修订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年度考核办法》,加大对二级单位政治理论学习的考核、评价和反馈的力度,常态化观测和提示,提高二级单位政治理论学习考核在年度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健全二级单位政治理论学习旁听跟学制度,制定《政治理论学习旁听跟学管理办法》,持续深化学习效果督导,组建政治理论学习旁听跟学小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旁听跟学10余场次。

  三、围绕“实”,全面提升获得感。创新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建立“1+2+N”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1名同志进行领学串讲,2名同志原文领学并分享体会,其余同志围绕学习内容跟进分享学习心得,并将此模式推广应用于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增强了学习参与感,提升了学习获得感。建立理论专家进校辅导常态机制,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重要内容,分批次邀请市级理论专家为干部师生作专题辅导报告5场,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资源,制定《关于开展2022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积分活动方案》,采取激励措施,引导党员干部及时学、主动学、广泛学,从学习中获取工作的动力,激发工作的活力。将政治理论学习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师生关心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46件,大大增强了师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重庆财经职院党委:

  以巡视整改为契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重庆财经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而不紧”问题,以巡视反馈意见为基础,坚持举一反三、狠抓整改,以整改成效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

  一、抓牢思政工作保障,补齐短板弱项。一是积极落实经费保障。制定《思政工作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追加单列岗位绩效分配管理办法》,及时足额兑现工作经费和单列岗位绩效。二是加快补齐专职队伍缺口。严格按规定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2021年下半年新进思政课教师9名、辅导员16名。三是选优配强大思政工作队伍。调整优化思政工作一线队伍结构,为党委宣传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名,对5名非中共党员和18名劳务派遣的专职辅导员进行岗位调整。加强思政工作干部配备,面向市内本科院校公开选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1名,面向校内公开选拔专职从事党建、思政工作的副处级领导3名,进一步强化党委对思政工作的领导。

  二、抓实“三全育人”改革,增强协同育人效应。一是强化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全面领导。召开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三全育人”试点学校建设方案》,全面启动“三全育人”试点学校建设。二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试点。立项建设第二批校级“三全育人”试点学院2个、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8个,着力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学生入学至毕业全过程,打造“三财”特色育人品牌。三是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进思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建成校级思政课示范课堂2个、正立项建设3个。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2项,遴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门,实施思政教师与专业(课程)结对子计划,切实提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

  三、抓紧学风教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一是多措并举培植优良学风。学校党委定期召开学风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学风建设工作。狠抓优良班风建设,印发优良班风创建与评定实施办法,对216个班集体按A、B、C、D四级进行优良班风评定,评出A级班风班级22个,B、C级143个,并严格督促D级班风班级整改。加强校院两级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委员会建设,开展学风巡查29次,切实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开展学生法治与纪律系列教育活动,覆盖班级332个,参与学生近1.3万人。二是多维发力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印发《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大会、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师德宣誓和系列培训活动,引导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增强纪律意识。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评选2021年度教书育人楷模、“四有”好老师、优秀教师等47名。制定《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处理与考核实施办法》,将师德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和教师聘用等工作,对师德失范行为实施“一票否决”。

  重庆化工职院党委:

  科学谋划精准定位 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重庆化工职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职教大会精神,针对市委巡视反馈的“整体发展谋划不够”问题,强化政治担当,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综合改革,以改革促整改,以整改促发展。

  一、以深化治理体系改革为引领,构建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定位战略目标,精心组织学校“1+6+10”的“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工作,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坚持依法治校,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成立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法制工作,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师生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制定《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学生会章程》《党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题征集暂行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二、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构建师生成长成才新生态。以重庆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课题为切入点,推动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制定和修订《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绩效考核方案》《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等制度,聚焦育人主责主业,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双师型教师达55%。成立高质量发展促进办公室,建立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优化考核体系,构建利于教师全心从教、潜心育人、安心治学的文化生态。优化学生评价,打造学生成长成才新生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将“五育并举”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全覆盖,开足体育课程,注重美学教育,开设《音乐鉴赏》等选修课,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成功申报市级文明校园和绿色校园。

  三、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龙头,助推学校改革发展提质增效。以市级“双高”项目建设为契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成立“双高计划”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搭建12个“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组。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和重大项目管理平台,制定学校市级“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有序推进“双高”建设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加大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改革,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大国工匠。

  四、以深化科研创新改革为重点,开创校地协同发展新格局。与长寿区政府和长寿经开区共建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长江上游(重庆)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教育部制药领域关键共性工艺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长寿经开区创新中心,筹备建立长寿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研究院,助力成渝两地医药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借助西南科技大学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共同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形成“企业+高校+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的成果转化模式,推动高价值成果产业化。积极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化工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联盟毕业生就业推介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6-06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