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 “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 论坛成功举办
2021-12-01 18:01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2021年11月28日,“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论坛作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的分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承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及教育考试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论坛采取线上为主的活动方式开展,共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科研院所及教育行政等相关代表700余人参与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持人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原《21世纪校长》杂志总编辑刘扬云担任。

  刘扬云在主持环节介绍道,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准把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研判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积极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召开“首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溱湖峰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参会和发表演讲,同时对基础教育改革经验进行深入交流,并召开了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主论坛及六个平行分论坛。“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论坛正是其中的第五个分论坛。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研究员周满生先生出席了本次论坛,并代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致辞。在会上,他对一年来学会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形势进行了回顾,强调在当前要下大力开展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对于尽快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对于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对于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开展教育评价研究,一定要抓住立德树人的核心,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一定要围绕重点目标,将“破五唯”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一定要注重科学的方式方法,以问题为研究导向,不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具有国际大视野和大局眼光,伴随时代大潮一起脉动;一定要立足自己的领域,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教育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先生,以《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当今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教育评价,而且这个评价具有紧迫性、复杂性、实践性和引领性等特点。快速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急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同时,他在演讲中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既对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理性思考,又从多年探索实践的角度,对已初步完成并初见成效的“清华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教师专业发展综合评价系统”进了深度解析,对正在着手开展的“学校评价系统”和“区域教育质量评价系统”进行了瞻望。

  王殿军校长呼吁:作为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评价的价值将日益彰显。面对这一重要而关键的问题,我们不能坐等,而应行动。做好教育评价,未来大有可为。

  湖南师范大学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明教授,以《基础教育中如何实现增值评价》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他对基础教育领域增值评价的现状及面临的困惑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增值评价改进方法的相关思路。杨志明教授以“如何利用高考成绩开展增值评价”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通过各省市每年公布的“一分一段分数表”来实现高考分数的跨年度等值,进而展示了对4所高中实施增值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效果,为大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黄慧,以《温州市实验中学学生发展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多年来,为真正体现“生本”理念,尊重差异,适性发展,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不断行思与完善,建构了“自主生长”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黄慧校长表示,尊重每个学生的成长意愿,必须允许其自我发现;必须根据学生意愿,帮助其自主设定成长路径;必须在完成评价的同时复盘成功体验,并尽可能地加以迁移完善;必须以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被肯定”。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评价即学习,学生更能够实现自我发现、自由选择和自主生长。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考试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带头人,教育部考试命题专指委委员宋宝和,以《减与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逻辑》为主题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立足哲学层面,对“减与增”进行了科学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有减就有增,关键是要搞清楚“‘双减’之后增什么?为什么增?怎么增?”他表示,“双减”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双减”之后的考试评价就应该是提质增效,突出育人导向,着重核心素养考查,增强评价目标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时代性、评价技术的科学性。

  青岛理工大学校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质量评估分会副理事长谭秀森教授,发表了《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演讲。他从高校应牢固确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治理体系等入手,探讨了如何健全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学术评价、人才队伍评价、目标管理及绩效评价等内容的内部评价机制。他认为,必须以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挥棒”来牵引,才能牵住保障和支撑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才能更好更快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以《破“旧”立“新”:中国教育科研“本真评价”探索》为主题发表演讲。她认为,破“五唯”,本质上就是要破除教育科研评价与管理中的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必须以成果论英雄,不拘一格降人才;必须对科研成果实施“本真评价”,不唯成果“主人”的年龄、性别、职务职称、学历资历、“帽子”和“门派”等因素影响,唯成果内容本身。他表示,当下国内学界亟需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重视教育科研成果“本真评价”,还要广泛采用同行评议,同行评议制度的精髓是让“学术权力”在教育科研评价中得到充分尊重和切实行使。樊秀娣主任提出,要做到这些,必须建立具有平等、民主两大基本特征的良好学术共同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