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人大代表吴普特:瞄准未来农业发展 扎实推进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2020-05-28 11:01
人民网
作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给西部高等教育带来了新契机。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接受人民网视频连线专访,围绕“瞄准未来农业发展,扎实推进一流农业大学建设”话题进行交流与分享。

  人民网:作为人大代表,您今年带来什么建议?

  吴普特:我今年带到会上的有三个建议。一是关于发展健康引领型农业,支撑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建议。二是关于设立“黄河流域晋陕蒙能源基地生态修复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国家科技专项的建议。三是关于加强涉农高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第一个是关于发展健康引领型农业,支撑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建议。为什么要建议国家发展健康引领型农业,因为国家正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建设健康中国。这一次疫情,包括2003年的SARS,尽管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都侧面验证了一个古语“病从口入”。农业生产的东西主要是植物产品、动物产品和微生物产品,也就是人们食物产品。如果没有健康的食物,很难保证人类的健康。所以,如何发展健康引领型农业,可能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所说的健康引领型农业,是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指以药食同源理念为指导,在绿色农业基础上,能生产出特定健康功能因子以及强化营养素的新型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关生物产业。想通过发展健康引领型农业来助力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一个支撑。同时,这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

  第二个是把黄河流域晋陕蒙能源基地生态修复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列入国家科技专项的建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根据我们多年在黄河流域研究的结果,要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某些难点和重点可能在晋陕蒙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什么这样讲?晋陕蒙能源基地是黄河流域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也是多沙粗沙区和能源开发区,能源开发势必会对生态和环境带来影响。晋陕蒙基地又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区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时曾提出“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指示精神,如果我们把黄河流域的晋陕蒙能源基地的生态恢复好了,它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了,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协同发展,那么,也有利于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的问题解决。

  第三个是关于涉农高校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建议。今年国家进入脱贫攻坚决战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同时,我们还要做好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衔接。但是,我们目前涉农高校的学科、专业的布局与乡村振兴总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学科专业这方面建议国家做一些调整,同时建议在培养机制方面做一些改革,让涉农高校的一大部分学生攻坚或者奋斗在乡村振兴这个大的领域。好多年轻人对农村农业了解的不深,国家在培养机制方面能不能做一些改革?比如涉农专业或乡村振兴领域的本科生,能不能像师范生一样,实行国家公费,能不能再加大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规模,乡村振兴还急需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此外,如何能把高水平的涉农人才留在乡村振兴领域,建议国家设立“后稷人才”岗位,岗位身份也可以是公务员,也可以是事业单位人员,通过在高校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同时又热爱乡村的知农爱农高水平人才,在县乡村三级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人民网: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给西部高等教育带来了新契机。从学校出发,您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呢?

  吴普特: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好多机遇,不仅仅这一个机遇。我们可能有五个机遇。

  第一个机遇,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我们学校在黄河流域、在黄土高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个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鼓励涉农高校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第四个机遇,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时提出,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我们学校也承担了三项工作,一项是组建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另一项是成立上合组织国际联合实验室,还有一项是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大学。

  第五个机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1999年9月11日由两所大学和五所科研单位合并组建的大学,实行省部院共建机制。2019年是学校合并组建20周年,现在这个机制又延续下来了。去年,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陕西省人民政府7个共建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意见》。

  我觉得这五项都是学校目前面临的很好的发展机遇。学校怎么样发展?学校应该怎么做?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在也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一个“12345”的发展思路。

  “1”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2”是朝着顶天立地两个方向努力,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既要水平高,要卓越,同时,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是实施三大战略,一是人才强校战略,二是国际化战略,三是信息化战略。

  “4”是履行四大学科使命,就是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乡村振兴。刚才,我说了为什么要发展健康引领型农业,这不仅仅是一个食物的问题,而是整个农业今后的发展问题,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问题。

  “5”是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五个标杆。一是争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标杆;二是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学校的定位是服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三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未来几十年,30年甚至50年,乡村振兴是涉农高校服务的一个重要的支点、一个方向;四是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战略,也是实现国家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个重大战略;五是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标杆。涉农高校的学科应用性比较强,必须服务地方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五项机遇,围绕“12345”发展思路,把机遇抓住,把学校建设好,朝着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方向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迈进。

  到底怎么来做呢?就是要聚焦未来农业。

  什么是未来农业?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怎么样来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虽然不知道未来农业到底是什么样,但是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未来农业有六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三产融合。我们现在要转变一个观念,未来农业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一定是一二三产的融合,比如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旅游等等,涉农人员所从事的产业也一定是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

  第二个特点,主体多元。经济主体是多元化的,有新疆建设兵团、东北的农垦集团,还有小的家庭农场、农业的企业和小农户的经济,以及农业的生产经营合作社,发展的模式、经营的主体都将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第三个特点,绿色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再不能走那一种以过度的牺牲自然资源换来所谓的高速增长这个路子。

  第四个特点,健康引领。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健康引领型农业发展的道路。

  第五个特点,装备智能。我们现在有14亿人口,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也就三四亿,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智能化的装备,劳动力都不够,所以,未来农业一定需要装备智能。

  第六个特点,全球配置。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各个国家分布资源是不同的,有资源禀赋,有资源特性。比如我们国家现在还要去国外进口粮食,这也是一个全球资源的配置。

  尽管不知道未来农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知道未来农业的特点,知道如何去探索未来农业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围绕着一二三产融合、主体多元、绿色发展、健康引领、装备智能、全球配置这六大特点,来布局、探索、研究未来农业到底怎么发展。学校联合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在西咸新区征了一块地,通过学科交叉,来探索未来农业的发展。未来农业的发展,一定是要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道路,就是涉农学科一定要和理、工、医、经、管、文、法结合,西咸新区既有西安交通大学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还有西北工业大学的翱翔小镇,三所高校的学科交叉、融合,又会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来支撑未来农业的发展。

  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等时代机遇下,加上七省部院局关于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意见指导,学校把未来农业发展的路径、内涵探索好,结合乡村振兴的推进,来优化布局学科、专业,培养新型人才,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来支撑国家农业的发展,为实现两个百年梦贡献力量。

  人民网: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作为涉农高校,如何助力脱贫攻坚?

  吴普特: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也是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涉农高校理所当然应该为脱贫攻坚做服务。这几年来,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给学校安排,对接联系陕西省合阳县,也做了一些探索。我有这么几个想法。

  第一,产业扶贫是最基础的。现在就是要巩固产业,只有产业发展以后,这个区域的经济状况才能够好转,农民才能脱贫。

  学校曾组织三千多名师生在2018年暑假、2019年寒假开展“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我去看望学生时,碰见一个村的老支书,他告诉我两句话,我到现在记得都很清楚。他说,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出路在技术。我说你怎么说出路在技术,不说在科技呢?他说,只有技术才管用。我说那我理解了。我说怎么不需要产业呢?他说没有技术怎么有产业呢?所以,依靠技术发展乡村产业,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这几年在合阳扶贫,发展红提葡萄、中草药、苹果等等,都是因为依靠技术发展产业才给当地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找准产业、巩固产业,让产业不断地升级,让产业能持续下去。

  第二,要有人才,没有人才不行。所以,学校当时和合阳县联合探索形成了“三团一队”的服务模式,包括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一个队是什么队呢?就是合阳县本土人才组建的“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通过我们的学生、专家到当地去做一些试验、示范,培训当地的人、留住当地的人才,这个模式就探索的比较好。

  第三,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衔接的时候,我们还要培养一大批人才,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乡村的产业水平,使乡村能得到可持续地发展。

  第四,创新模式做好持续帮扶。学校今年和陕西的几个高校也在探索集群化的扶贫模式,就是若干个学校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共同把乡村振兴做好。乡村振兴实际上就是做好三农问题,解决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

  我刚才说了,未来农业的发展,第一个特点就是一二三产的融合,需要多学科的结合,这样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在当前的这种状况下,我们还是不敢松劲,还是要把产业抓好,把技术传给农民,然后通过培训、试验示范,带动当地的一批能留得住的农民,让他们掌握先进技术,把产业持续发展下去。最后,就是要通过涉农高校的努力,通过学科的交叉,给县乡村三级培养一些更高层次的人才,能引领当地落实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的人才,然后把这项工作持续地推动下去。的确,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希望工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7-07 10:59
SRC-20258202 2017-12-27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