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国际教育年会高端访谈丨赵灵山:教育对外开放,要将“快变量”与“慢变量”结合
2019-10-08 13:4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任蕾对话赵灵山秘书长

  10月17~20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将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赵灵山先生接受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他表示,教育对外开放,让世界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也让我们向世界展示最真实的中国声音和中国智慧。

教育对外开放要将“快变量”与“慢变量”结合,扎扎实实、行稳致远

  中国教育在线: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新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您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件?

  赵灵山: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发生在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听取了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并作出了大量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的重要指示。这时,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还没有召开,改革开放还没有正式开始。

  应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萌芽于邓小平同志主持的这次座谈会,萌芽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现代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是永远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第二件事,发生在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此前的开放是渐进式的开放,加入WTO后,全国都处于同一个开放平台上,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这是我们经过15年谈判迎来的开放格局。

  可以说,没有这两件事情就没有现在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格局。这两件事既有突破意义,又有布局意义。

  中国教育在线:为中国教育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

  赵灵山:是。第一件事,我们真正睁开眼睛看了世界,也让世界来接纳我们;第二件事,属于战略上的布局,让全国的教育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对开放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认识直击人的心灵和历史纵深感,是别的事无法替代的。

  中国教育在线:这次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围绕“教育2035:对话世界的未来”来规划,是不是有很多议题都围绕着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要求进行的?

  赵灵山:年会主题确定为“教育2035:对话世界的未来”,我们想体现的是,教育的快变量和慢变量之间的结合点。经济发展要求教育对外开放发展的快变量;另一方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必须得扎扎实实来做,一步一步走,这是教育的“慢变量”,我们希望能够行稳致远。

  中国教育发展,既要有纵向对标,和历史对标的过程;又要有横向对标,了解其他国家教育发展的程度。纵向对标让我们感到自豪;横向对标,发现我们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因此,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就是要集思广益,探讨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既是思维的碰撞,又是智慧的融合,希望与会者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各抒己见。

具有灵魂和情感、具有爱意的老师,是AI技术永远无法取代的

  中国教育在线:您能否畅想一下2035年现代化的中国教育是什么样子?

  赵灵山:对于教育现代化2035,首先从概念上考虑,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之所以要提出一个年限,就是要在一定年限时,达到国际上最先进的标准,才能够称其为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中国教育在线:在您多次的国外出访经历中,能看到国外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AI)等应用于教育领域。您觉得这些先进的技术,在我们教育现代化2035当中,是否会实现普及,有哪些作用?

  赵灵山:AI等先进技术作为教育的辅助手段,在教育现代化2035的愿景中会普及。但我更认可的是面对面的师生交流。教育现代化,永远是教育排在第一位,教育就应该是有教有育,文以化人。任何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远程教育、智能教育,都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育,也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中国教育在线:也就是说2035年现代化的中国教育,更多的是指育人的现代化上,而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赵灵山:对,教育现代化2035不仅是教的手段的现代化、或学习方法的智能化,它更深的内涵是指育人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使教师培养学生的手段达到公认的世界最前列;而不是由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来教课,由电脑工程师维持机器人的后台操作,从而让教师失业。

  更进一步说,如果机器人更多地理解了语气、表情等层面的具体含义,甚至连学生提问的难点都能清楚地解答,那么人工智能是不是就可以代替教师了?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存在争论,但是我觉得,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具有灵魂和情感、具有爱意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AI技术永远无法取代的。

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声音,真实的中国方案,真实的中国智慧

  中国教育在线:您觉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赵灵山: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简称协会)所扮演的相当于一个平台的角色。政府和民间经常会有无法跨越的地带,双方不知道在这个地带该怎样开展自己的行为,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就有可能在这个地带中施展身手,在协调和引领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从政府来说,无论从公共外交的角度,还是从公共交流的角度,在这个地带能展示的手段都是有限的;从民间来说,则常常是“一放就乱”,无序又缺乏规范。由此,恰恰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这样民间的、半官方的机构,既回应了政府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又回应了老百姓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既符合国家的规定,又符合国际上的办事准则,它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开辟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崭新渠道。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自成立起已有三十余年,在这个过程中,协会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赵灵山:总体上来讲,协会大概有两方面贡献。第一,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以前我们的外交渠道,或者说公共交往渠道是有限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成立,恰好在教育对外工作中,弥补了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对外交往渠道的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协会既服务于外交大局,又服务于教育对外开放的大局。

  第二,对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的发展作出综合性贡献。由于很多境外基金会不和政府部门直接展开合作。协会成立以来,吸引的教育交流基金,大大改善了教育事业资金匮乏的局面,并在资金注入的基础上,拉动就业,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018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这样的背景下,协会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在中国教育的发展中,既服务于国家外交全局,又服务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此外还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非政府”形式的优势,起到综合性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教育在线:刚才您谈到,中国教育交流协会引入了很多外部基金,推动中国教育的对外交流。这其中有哪些项目,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赵灵山:协会引入的基金项目有很多,从早期的中外师生文化交流项目,与香港、澳门有关机构合作的项目,到现在的足球外籍教师支持项目等。校园足球外籍教师支持项目通过吸纳各渠道资金,引进国际足球人才,学习借鉴国外青少年校园足球先进经验,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发展。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项目每年邀请美国各领域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来华研修,通过行走中国、体验中国,了解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现状,促进中美优秀青年人才学者之间的交流沟通。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等机构合作举办,由完美世界支持。项目开展五年来,共访问了26个城市,几百家单位,成为促进中美友好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教育在线:这样说来,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还能够让世界更好地、更深入地去了解中国。

  赵灵山:应该说,很客观地宣传了中国治国理政的方案,让世界客观地了解到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有很客观地展示出中国跟西方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用了三个“客观”,也就是,我们的交流和展示是真实的,我们已经有底气、有自信让中国最真实的一面展露在世界面前,不再惧怕来自国外的有色眼镜。我们发出的声音是真实的中国声音,提供的方案是真实的中国方案,凝聚的智慧也是真实的中国智慧。

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达到“鲇鱼效应”,目前这种效应已经初见端倪

  中国教育在线:教育国际交流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赵灵山:双一流建设,既然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那标准自然要向国际看齐,向最高水平看齐。这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的高水平,学生的高水平,科研学术成果的高水平。

  首先,在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上,离不开国际合作。以建国初期的一个数据为例,五六十年代,我国派遣了约10000名留学生到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这其中产生了200多位两院院士。而改革开放之后,约80%的大学校长,都有海外学习的经历。从这一点来讲,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造就我国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因素。

  中国教育在线:这个比例相当高,那学生和学术成果方面呢?

  赵灵山:可以这样说,全国在校大学生中高水平的学生,有一定比例是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习、一定比例是有海外研修经历的学生、以及引进的国际师资正在教授的学生。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也不再是封闭式的教材。这几乎全部得益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此外,双一流建设中常常被忽视的一点是,学生吸纳国际优秀成果、成为世界一流学生的能力,也就是外语的掌握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提升往往伴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

  至于学术和科研方面,首先,高校开展的科研项目,如果没有国际合作的元素,没有对境外同行的科研研究水准的判断,就很难立项或通过验收;此外,如果一个实验室没有任何国外学者跟学生的参与,就谈不上是国际一流的实验室。

  中国教育在线:那么,协会在促进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师、学生以及学术成果方面,有哪些举措?

  赵灵山:这主要体现在教育部委托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任务上。第一,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的高水平师资比较多;第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后培养的毕业生,进入世界顶尖高校和国内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毕业生;第三,这些学生在研究生及本科阶段发表论文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学生。这些都是协会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服务给学生和老师提供的帮助。

  中国教育在线:也就是说,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评估对国内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赵灵山:对,我们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初衷,就是希望这些服务能够反哺于它的办学母体,使其教育、科研、人才培养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达到“鲇鱼效应”,虽然这种效应目前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已经初见端倪。

  中国教育在线: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趋热、分数见涨,其实也说明百姓对中外合作办学有了更好的认知,认可它的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

  赵灵山:教育教学质量高是一方面,还有很现实的一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就业率也比较高。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国外的企业进入中国,有一个迫切的需要是人才的本地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毕业生得益于外语和国际化知识结构的优势,进入这些外资或是合资企业工作的比例远远的高于普通毕业生。

  中国教育在线:刚才您谈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我听说协会在来华留学的教育质量上也在做一些保障工作,是吗?

  赵灵山:更准确地说是来华留学的教育质量认证,从目前情况来看,认证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中国教育在线:开展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的初衷是什么?

  赵灵山:开展认证的初衷,是因为我国来华留学工作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部2010年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这个目标,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相适应。在数量目标达到之后,来华留学工作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功利主义现象,只注重招生规模,不注重学生培养质量。没有质量的规模扩张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接受教育部的委托,协会于2014年开始进行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标准研发和制度设计工作;2015年底,正式启动认证试点试测工作;2018年3月,协会获得了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资质。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发展的流程还很漫长

  中国教育在线:这两年我国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在推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进程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做了哪些工作?

  赵灵山:教育的国际交流工作,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非常重视职业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每年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我们都会举办职业教育研讨会,邀请世界上职业教育领先的国家代表到中国来交流经验和做法;自2019年起,协会承担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每年选派1000名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校长赴德国培训;协会副秘书长宗瓦(曾任)、沈雪松连续先后当选世界职教院校和应用型大学联盟(WFCP)的副主席,此外协会还承担了该组织2014年年会。

  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我们的职业教育很具有中国特色,但是,如何让职业教育和企业结合得更加紧密,让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三年后的员工”培养过程,我觉得这条路还很漫长。

  中国教育在线:企业和“三年后的员工”培训之间不衔接,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更是用人单位的理念问题。

  赵灵山:对,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不够,主动性也不够。如果是企业办的职业学校,在参与度方面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随着教育的转型,由企业自己办的技术学校(技校)在不断减少,熟练技术工人越来越缺乏。企业面临着经营问题,对利用自己的车间、原材料、熟练工人的时间来给学生做教学实习,缺乏足够的意愿。但这恰恰导致了企业招不到对口对位的合适人才,而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双向缺乏”局面。

  从另一个角度讲,职业教育师资的缺乏,缺乏的不是理论教师,而是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从业资格证的双证型教师。这种教师从哪来?一定是来自于企业。这是我们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教育现代化2035的进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国教育在线:您认为,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会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赵灵山:职业教育阶段将不仅停留在中外合作办学。根据政策方案,海南将试点境外工科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独立办学,探索境外高水平企业在海南独资办学。这是中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中国教育在线:中外合作办学和外资独立办学等,都会更好地带动职业教育新一轮的发展。

  赵灵山:对此我毫不怀疑。因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而来的,我国承诺的开放市场,都不容忽视来自国外的力量。国外企业要进入中国市场,培养自己的人才,就一定要跟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合作或开办自己的职业教育机构。这会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新的冲击。“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是应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中国教育在线:在对国外教师的引进上,各层级学校都很缺乏,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规范措施?

  赵灵山:规范引进,规范管理非常重要。教师是很崇高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外籍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技能,更要约束行为。协会通过丰富的联系渠道,与优质正规的境外机构,如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等合作择优选聘外籍教师。外籍教师在入境后统一参加协会组织的岗前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文化国情等,再分赴各地学校上岗教学,具备登上中国讲坛的资格。

  中国教育在线:在外教的引进来源上进行把控。

  赵灵山:对。此外,协会还通过建立过程支撑管理体系,启用外籍教师数据库管理平台等对外教的工作进行规范的管理和跟踪考核。

  访谈整理:项阳

  摄影:刘显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