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包干制”为科研人员松绑解困
2019-03-07 08:00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大国,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已达1.7万亿元。国家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日益加大,一些科研及经费管理上的短板逐渐显现。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更大财务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开展“包干制”试点等一系列改革要求,是本届政府对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的又一次“松绑解困”,体现了新时代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充分信任,也对科研管理体系的深化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整体科技投入的迅速增加,经费使用和报销制度成为科技界关心和渴望改革的问题。构建一个更为科学、高效、诚实、节约的经费申请和支出体系,不仅与政府管理部门有关,也与高校自身管理水平和研究个体的执行能力密切相关。

  基于长期的科研和管理实践,我认为解决之道是先完善和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服务和培训工作,使每一位研究者不仅清晰研究本身,还要熟悉预算制度和经费支出规定,在研究团队组织、项目经费(包括间接经费)测算、项目申请和执行等各个环节力求科学、精准,做到间接经费有对象、直接经费可计量、支出优化调整有预期,消除“拍脑袋造预算”的弊病。同时,梳理科研单位在项目执行中的各项费用支出规定,按照国家要求,做到“废改立”,完善材料和仪器设备论证、招标、采购、验收和使用规定,制定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差旅标准,试点执行新的差旅报销、间接经费支出审批方法,将“包干制”落到实处。此外,要将科研工作从当下“层层审批、人人存疑、每票必核、违规难罚”优化为“规矩在先、责任自负、科学抽样、违规必究”的管理模式,使科研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掌握国家和学校的规定和要求,明确自身责任,做到遵规守矩。

  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建议再次梳理和更新现有经费、财物规定、支出标准,使之符合实际支出要求,让规定和标准可行可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总理要求的简政放权、“包干制”等工作落细落实,使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从这些耗时费工的烦琐申请、待批、报销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和服务。

  这项工作貌似不大,但所涉及的部门广、内容多,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改革工作,必须从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团队、研究个体等多个层次形成合力,在试点中优化、优化中推广,形成相关工作规范和管理系统,最终将好政策用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96691744 2019-03-08 09:15
SRC-1991952092 2019-03-1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