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学子谈专业》
历史:鉴古通今
文 / 赵同学
2022-06-13
相比较其他人文专业,历史学是一门面对着过去积淀的学科。

  本文作者:赵同学,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学科本身

  提到历史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件”,学习历史的人,一定是擅长“讲故事的人”。同时在诸多的常见文艺作品中,精通、写作、传播历史的人物,通常是睿智的长者形象。

  确实,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曾有“六经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等说法。在现代德语中,历史学一词“Geschichte”就有“故事”的含义;在现代英语中历史一词“history”从其词源分析也有“智者的见闻与事业”之意。

  由此可见东西方人类对于历史学认识的共通之处。从概念定义而言,历史学是人类对自身过去生活的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形式,是历史材料、科学、哲学、人性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和技艺。

  同为人文学科,相比较追求自由与浪漫的中文专业,强调逻辑与思辨的哲学专业,以及强调广泛积累联系的语言类专业。历史学专业在理论与实践中兼纳、吸收、运用这些学科的特点。同时强调学科自身的严谨、科学、求实,在学术研究中力求“每一句话皆有来源出处,每一个观点都经得起严格的推敲。”

  曾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先生也以自己的历史学家的身份所自豪,他在所作《论国故学》一文中曾说过:“发现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他与人讨论学术、尤其史学问题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拿证据来。”

  从中国自身悠久的历史学传统而言,自上古时代历史学就与华夏民族的道家思想相伴相生,传承着国家民族的精神脉络。无数的史家以浩瀚的史书道尽我们这个古老文明的沧桑变换。

  在西方,古希腊人认为历史与象征“永恒”的诗歌并列,以其具有“变化”的特点而成为人类精神的两大部分之一,并衍生出了悠久的个人修史传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其伟大的政治功绩之外,曾以其宏大的史著《英语民族史》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贯通古今中外,历史学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价值,这一切都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在理想层面,历史学有着“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司马迁语)、“历史的魅力首先触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继而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它的作用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单纯的爱好往往先于对知识的渴求。”(马克·布洛赫语)等崇高的精神追求。并非局限于“直笔汗青”、在故纸堆中“皓首穷经”这般固化或流于表面的认识。

  在现实中,历史学渗透在人类的每一个群体与个体之中。正是每个物种、种族、民族、政权、组织、家族、个人过去的历史,共同构成了当下的世界和可预见的未来。

  历史学从高处说是人类认识与智慧的载体和结晶,在政治、军事、乃至科技、工程等领域,各种方式所记录下的历史是人类思想、方法、灵感与创意的重要来源。从低处说是人类日常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众多的文学、音乐、绘画、雕塑、戏剧、影视作品,乃至当今的电子游戏作品,都大量的表现和运用历史相关题材。

  而对于期待在学业生涯中投身历史学的同学们来说,历史学也是需要具体研究考量的一个有着分类和细节的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可知,历史学类专业属于历史学门类,包括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化遗产、古文字学、科学史等9个专业。

  对于目前国内高校历史学学科的诸多具体细节,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篇章里进行详细介绍。

学科的知识结构

  历史学根据其天然的时空划分和治学特点,在很多高校内初步进行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这样三部分的划分,在所划分的个方向所需的历史知识外,还需要相关的古文献学、古文字学、训诂、经学(中国古代史),外国语言文字、外国文献/碑铭学(世界史),档案学、情报学(中国近现代史)等学科知识。同时也存在根据专业用途划分而出的国际关系(史)、历史教育等方向,也需要历史知识和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来说,历史学专业需要全面而广博的知识积累。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传统并作为主体的政治军事史,以及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历史哲学;历史逻辑与学科概论等诸多知识,包括学科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培养锻炼初步的历史学研究、思辨、分析与写作能力。如历史教育师范类专业会培养锻炼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相关技能。

  这些知识涉及的具体课程安排是根据国家学科规范要求和学校安排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内容

  基础通史

  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史学大师陈寅恪曾教导过学生:“没有通史基础,做不好专门史”。

  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的基础,通过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史实,理清历史脉络,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掌握历史逻辑、历史规律、历史哲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从而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

  这些课程一般在本科前两年阶段完成。即便将来不从事历史学相关行业,这些历史知识也是重要的人文素养积累,能以各种形式发挥作用。

  国别区域史/专门史

  包括英、法、德、美、俄、日等国别史,中东、拉美、欧盟等区域史。国际关系史、经济史、社会文化史、全球史、二战史,中国断代史、中国古代历史文献选读、中国史学史、世界史学史等专门史。

  这些国别区域史是对某一特定(外)国家和区域的具体专业研究,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会涉及到许多陌生的概念、思想和逻辑。需要与该国别/区域的语言、思想传统、文化习俗、地理知识相结合学习。

  各种专门史则有其自成一体的学术史和方法论,也是专业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这些课程知识一般在本科后两年的阶段会进行学习。

  历史师范类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历史教学论、历史教学技能等。这些知识是为了将来在中学、乃至高等学校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所能运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其他可能的社交、公关、组织、管理领域也有机会发挥作用。

国内顶尖高校历史系简介

  顶尖高校历史系的学科知识课程由其自主安排的空间较大,课程会有自己编写的教材以及大量的课外辅助阅读要求,也会有与其他多院系的合作共同培养项目。较为灵活多变且具有自身特色,因校、因时而异。

  通常具有的特点是引导有潜力和兴趣的学生较早在专业领域继续探索,比如涉及简牍学、敦煌学、埃及学、亚述学等具体方向领域。先以北京大学为例介绍这些高校历史系的一般特征,再就各学校继续进行详细的特点介绍。

  北大历史系在本科教学件中非常强调从本科阶段就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学术能力。从大二开始就陆续会有较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合上课程,直接快速进入到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

  在通史教学中,会以北大历史系老师所写《世界文明史》为基础教材,形成北大自身的学派特点。

  其他相关课程均会有各自的阅读要求,包括专业内的知名专著,例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之历史-地理类。非常考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包括自主思辨能力在内的各种学术研究能力。

  此外,北大历史系非常注重改革开放与国际化,拓展海内外学术合作交流。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师生参与到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开拓视野,把握学术前沿。

  同时,北大历史系的老师也热衷于在更大规模与范围的校级通识课程中,从知识与文化传播的角度讲解历史。对历史有兴趣与爱好的同学和其他各界人士,不论专业、学校,地区,甚至国籍,都有机会能参与其中。共享历史的智慧与乐趣。(目前受制于疫情缘故)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最高人文学府,依托其业内深厚的积累,占据着国内史学领域的高位。在中国史领域与诸多知名高校各有千秋。在世界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诸多其他高校的世界史老师,多数都与北大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有着师承或其他渊源关系。近些年,由于教育资源的调整和学科发展的道路等问题,北大历史系的地位也在受到各种挑战。

  南京大学十分强调对史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十分重视对国际领域的学术交流互动。由于其历史区位优势,在民国史的研究中独占鳌头。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在世界古代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经学史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海上交通研究等领域都曾有过杰出的成就。近些年来在世界史领域发展迅速,吸引了一批杰出优秀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诞生过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王桐龄、方国瑜、朱希祖、张星烺、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白寿彝等,他们中的一些在当年的新文化运动和后来国内历史学高等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名声如雷贯耳。在教学方面,北京师范大学以扎实渊博的基础知识,赢得业内的一致认同。在历史学和博物馆学领域有着杰出的成果。

交叉学科与常见双学位选择

  1、交叉学科

  语言文学专业:

  同样需要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中国古代史需要良好的文言文和对应时代古文字(甲骨文、篆书、隶书等)的识别、阅读能力,区域国别史研究需要学习对应国家的全面语言(英语、法语、德语、西语、俄语、日语)能力,世界史古代史需要学习世界古代文字包括可能的“死文字”(如拉丁文、梵文、古盎格鲁撒克逊文等)阅读能力。

  历史学的语言文字能力更注重于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即阅读各种史料,包括熟悉史料所在时期、所在地的语言文字特点。为历史学的分析、思辨、写作而服务。

  考古学专业:

  考古学与历史学同样是一种“发现、分析、解释、还原/建构过去的学科”,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学会较全面的运用各种材料和理论进行研究,并较为注重最后所还原的史实及其现实价值。

  考古学倾向于基于实物和本专业的理论、经验进行这一工作,倾向于保留并尊重历史实物所能证明的历史原貌,并衍生出“碑铭学”、“博物馆学”、“文物鉴定”等相关学科。

  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人文社科专业: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过去的人类”,其中会涉及并运用到与人类文明相关的各种人文/社科理论。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常会涉及。

  哲学是史学作品构建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诸多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哲学专业也会运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来进行理论论证和构建。较之历史学专业,哲学专业更强调思辨,历史学强调史实与各种实际材料。

  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经常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加以运用,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些学科在历史学中是一种解释与构建的手段,而其学科本身更加关注自身理论的发展与实证。与之类似的还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

  (国际)政治/关系学专业:

  (国际)政治/关系学专业是在自身研究中大量运用历史学成果的学科之一,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实践中,此类专业与历史学(世界史)专业的学生互相转换专业的人数比例较高。

  (国际)政治/关系学会在研究中会以某一当下的现实政治问题为研究核心,运用历史学(主要是政治史)进行背景介绍、脉络梳理,以及推导、预判这一政治问题未来可能的发展演变的的根据。

  2、相关双学位

  常见的是国际政治、经济、管理类双学位,不同院校对此的政策和实践情况各有差异,双学位的相关问题需根据在校生的情况因校而异。

  3、求学期间可能参与的学术项目和其他实习机会

  参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暑期班(summer school)

  参与导师带领的科研团队进行史料整理、田野考察、翻译译著、专业研讨等学术活动

  参与史料数据库建设工作、大型史籍编纂、档案研究整理工作

  档案馆:参与历史档案的识别、整理、编修工作

  博物馆:参与与博物馆相关的各项工作

  田野考察:遗址、文献/档案、碑铭,口述史考察

  学术交流活动的志愿协助工作:史学论坛,国际/国内大型学术推广、交流、合作活动。

  大型活动的志愿工作:不限于学术方向的各种其他大型活动的志愿、协助工作

  学生自主选择的其他各类实习与课外活动:常见的有学术研究、出版、文化、传媒机构,党政机关,企业等

专业前景

  北大中国古代史著名教师阎步克也曾对入学新生教导道:“史学要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北大历史系前系主任高毅老师也曾言:“历史学是精神贵族的事业”。

  历史学专业学习研究的收获是持久且全面的,就长久的人生而言,有极高的成长上限。无论将来从事何种事业,历史知识和素养均有极好的指导、辅助、提升作用。

  大部分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会选择继续进行硕、博阶段的学习深造,其中有人继续本专业、也有跨专业。各个阶段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的选择较为多样,较多集中于中学历史教师,高校研究机构、博物馆、档案馆,公务员/选调生,法律行业,出版、文化、媒体等行业就业,也有部分进入企业、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

  就专业对口的高校科研机构就业情况而言,历史学专业对从业者的门槛要求较高。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在经历了前些年的扩招和整编之后。就业竞争已经较为激烈。国内众多高校教学、研究岗位入职招聘基本都要求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同时也需要业内的相关成就与推荐的加持。

  当下历史学的传播展示平台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和教学场所,诸多的公共媒体和网络资源也成为重要的平台。随着对历史学感兴趣的爱好者不断增加,历史学传播发展的途径和机会也在不断增加。这个行业的前景值得每个史学从业者不断的拓展与探索。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兴起壮大,涉及历史内容的文学、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对其中专业历史知识和表述的审查也越来越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这一职业也是历史学系毕业生就业的可能途径。

  建议知识积累与文化素养深厚全面的同学选择历史学专业,这里将使你的自我得到充分地成长与发挥。

学术圈现状

  历史学术圈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一部分由于其自身的从业者的行业学历、素质与能力要求较高,内部竞争激烈。在以深厚的史料和学术技艺功底的基础上,还需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新的史料、理论范式、工具学科,需要尽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即便是有数十年学术经历的资深从业者,依然需要在掌握两门外语的基础上,仍然在从零开始学习第三、第四门外语的范例。无论是从事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研究,都需要积极参加国际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活动。了解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思想、观念。

  存在众多各个领域的从业者相互竞争。有众多的其他专业的从业者、创作者、爱好者会进入到历史学领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的思想会在社会的不同平台上传播,形成另外一种思潮和认识。对专业内的从业者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和影响。

  同时也由于历史学这一行业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牵涉到宣传、政治相关。需要历史学从业者具有全面敏锐的目光、视野,应对现实情况的判断力、反应力。

  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研究员,目前会面临较大的著作发表的科研压力和教学压力。至于长远的职业发展,历史学领域非常讲究师承、成就与资历。业内资深老师曾有过概括:在史学界四十岁还算学生,五十岁逐渐崭露头角、六十岁开始发光发热、七十岁成为学界泰斗,获得各种成就、荣誉之后逐渐退隐。从业过程中经常会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经历,选择了这一行业,就要具备相应的热忱、韧性、耐力、学术道德和各种心理准备。上述情况,是当前大部分历史学学术从业者的真实状态。

专业的文化氛围

  作为一个主要以文献为基础的学科,历史学最为重视的就是书籍文献。最大文化与氛围就是藏书、读书、评书。对此史学各专业都有一套内部的标准、话语与体系,外人难以言谈。书籍文献及其衍生而来的一切是历史学专业最重要的文化氛围。尤其是中国古代史专业,以搜集珍贵的一手史料和精华、多样的文献资料为荣,并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良性竞争氛围。

  历史学也是一门注重见闻与实践的学科,在国内外各地旅游考察,实地探访本专业所研究对象并研究撰文也是历史系广大师生们乐于从事的事业。一些业界资深从业的老师,扎根自己所研究的地域数十年,积极获取诸多材料,这种治学精神与态度十分值得敬佩学习。

  在世界史领域,出于专业的需要,对外语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北大历史系会要求学习世界史的学生将英语作为母语使用,同时尽可能多的掌握自己专业研究所需的语言。学习多门语言和多国、多地区的文化与思想,也是历史系不限于世界史专业的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日常状态。

  相比较其他人文专业,历史学是一门面对着过去积淀的学科。在长期的影响下,历史系的师生较之同龄人都较为成熟、稳重、内敛、通透。热衷于关注时政、军事、文化、经济、人性等领域。但历史系绝不是沉闷、古板的代名词。音乐、摄影、诗歌、写作、竞技运动、旅行、健身、美食等等年轻人常见的喜好,也一样在历史系深受欢迎。

  总之,学习、进步,不断的提升、充实和超越自我,与周边积极互动,是所有历史系人的追求。

简介
集智汇聚来自清华、北大、上交、人大、北师大等著名高校的五十余名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推出了这套专业探索文章。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