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在国关2020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2020-09-22 09:20
北京大学
作者: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以北大国关的名义,对2020级全体新生、包括因为疫情的原因还未能到校的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欢迎你们加入国关这个大家庭,成为国关人的一员!相信有了你们,国关会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

  除了表示欢迎和祝贺之外,我还想说的是,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庆祝开学,一定要满怀感恩之心。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学校,这个学期仍然还只能线上教学。我们能够如期进入燕园,聚集在这里,是千千万万的同胞坚持、忍耐,甚至牺牲的结果。让我们对他们表示最高的敬意和谢意!同时,病毒还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肆虐,那里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危险和恐惧之中,他们当中就包括了一部分现在还不能与我们相聚的同学。让我们对他们表示全心全意的支持,并为他们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而祈祷!

  这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也让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把很多原来被掩盖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更表明了对国际关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各位新同学在这个时候来到国关,既值得大家终生铭记,也应该成为大家努力前行的契机。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各位新同学表达三个方面的希望。

  首先,希望大家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启你们的这一段人生历程。希望大家树立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即缔造和维护和平,是每一位从事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人的崇高使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同时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技术的发展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免于自然灾害的摧残,外交与国际关系的进步,则有可能使人的生命免于战争的威胁。自从有了人类,我们就一直没有摆脱战争这一梦魇,这是人类的悲哀。星期一郝平校长在一次讲座中提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于人的思想中构建和平”。要改变世界,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通过终结他人的生命实现自己的追求不应该成为人类行动的一个选项。“上攻伐谋”,如果说军队存在的目的也是“止戈为武”,那么外交的目的就更是兼爱非攻。

  其次,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做到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国际关系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要研究国家间关系的特点和规律,还应该提供国际关系的规范和规则,因此,国际关系的研究与实践需要的也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才。大家不仅需要一般性地了解政治、经济、外交的理论,还需要深入了解一些主要国家、以及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当然,还有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与历史,这就需要大家付出加倍的努力。

  西方学者提供了诸多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与模型,但是这些理论模型从来既不能让人们理解国际关系的未来,也不能为国际关系提供规范。原因何在?就因为它们全都忽略了文化与历史问题,或者说做到了在文化和历史,从而也就是在价值上的中立。学者们把这种价值中立视为科学的体现。但忽略了价值,我们就没有办法深入了解人类行为真正的动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把人的行为动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如果借用他的这一理论来解释国家行为,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国家在采取某种政策的时候,它对这一行为的合理化论证与真正决定这一行为的内在机理会存在相当的距离。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虚伪,而是因为决定政治家政策选择的,不仅有他们意识到的因素,还有他们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清楚意识到的因素,这就是文化、传统和价值。这一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成立。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十分现代化了,但是如果大家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你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与两千年前的古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只是为这些想法和做法穿上了一件现代的外衣。就此而言,文化、传统与价值就是一个国家的本我。只有了解这一切,我们才有可能一叶知秋,见微知著,把握国际关系的基本动向。

  我以前讲过很多次,外交和国际关系说到底是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成为优秀的外交家和国际关系的研究者,也必须让自己同时深入了解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这样,我们才能明晰自身行为的动因,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采取一种批判性的立场,也才能深切了解其他国家行为的内在机制。当然,相互理解并不等于相互接受,或者说,理解只是共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然而,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发现真正的分歧所在,并且找到解决或者管控分歧的方法。我们现在说不同的国家应该“相向而行”。相向而行,就意味着必须相互理解,而不是“向谁看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对方对我们的误解也不应成为我们不必深入认识和了解对方的理由,需要做的可能恰恰相反。

  当然,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深刻的自我理解以及真正的相互理解,我们才有可能创造新的知识,发现新的智慧。中国古人特别强调读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因为历史中包含了前人大量的经验教训。熟读历史,至少可以让我们避免重复前人犯过的错误。实际上,中国古人把阅读历史作为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这在认识论上是有深刻理由的。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政治学,所以才需要通过历史知识来进行替代,而是因为古人很清楚,历史不可能重复,所以对人事的认识不可能通过模式化的方式来进行。读史不仅让人开阔视野,更是为了让人们养成一种见识与智慧,从而能够对当下做出恰切的判断。博古通今,恐怕正是这个意思。拥有了这样的智慧,我们才能在前人和别人认为无路可走的地方蹚出一条新路来,政治才成为列宁所说的“可能性的艺术”。

  传统的外交,无论是西方式的real politik,还是中国式的朝贡体系,都是在同一个文化母体内发生的。当前的外交,需要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之间进行。如果说同一文明内部的外交尚且没有能够保障和平的话,那么文明之间的外交面临的挑战之大可想而知。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不同文明因为拥有不同的价值体系,因而很难相安无事。当然亨廷顿自己也表示,他并不是说文明之间一定要冲突,而是强调文明因素在冲突中的重要性。再直白一点就是说,如果我们看不到价值冲突而只希望在利益层面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真正的冲突可能就难以避免。那么问题就成为,在不同价值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不同国家和民族还能够和平共存吗?对这个亨廷顿自己也没有明确答复的问题,我更愿意用康德的话来进行回答:“我们具有完善自身的义务”!

  古希腊人认为,人是具有逻各斯的动物,通常的翻译是人是会说话的动物,但准确地讲是人是会讲道理的动物。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人是会在正义问题上达成一致的动物。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既要善于诉说,又要善于倾听。当然,这里所谓的善于诉说,并不是鼓动如簧之舌,而是让我们所说的,所主张的既能说服自己,又能说服别人。什么样的话语才既能说服自己,又能说服别人呢?《礼记·中庸》中说:“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这里说的就是推己及人,而且及前人、及今人、及后人,同时出于自然,合乎规范。《周易》中有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观乎人文,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不同的文化,如此才能天下太平。归根到底,需要的还是真切的知识。当然,我们不指望通过说理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否则就没有政治与强制了。但作为国关学人,我们应通过在智识上的贡献,为和平尽最大努力的责任。

  最后,希望大家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踏实进取、学有所获。学术的创新,需要独立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北大这个地方,为大家提供了一片最好的精神家园。国关学院秉承自由、开放、包容、多元的传统,更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放飞自我的佳境。但是,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前提是博学慎思,实事求是。我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很多研究中美关系的人都在讲“休昔底德陷阱”,这似乎已经成为描绘并且规范当今中美关系的一个标准图式。但真的有这个陷阱吗?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关系是霸权国和挑战国的关系吗?大家只要认真读一读休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在希波战争之前,希腊城邦各自为政,并不存在什么霸权。斯巴达是个闭关自守的农业国,也并不追求霸业。亚里士多德有一个观点,认为城邦是自然形成的最高最广的人类联合体,而帝国、商业同盟与军事同盟只是一种人为的强制性或者功能性结构,也反映了这种价值观。事实上,亚里士多德与他的学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分道扬镳,两人之间在城邦与帝国问题上的分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是希波战争之后,作为希腊城邦盟主的雅典,其帝国野心开始膨胀,由此才造成了希腊世界两种价值和两种力量的斗争。就此而言,英国政论作家Richard Crossman,在1937年写的一本书《Plato Today》可能更有参考价值。总之,希望北大国关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有更严谨的学风,更踏实的态度,为社会贡献真正的知识与智慧。

  最后,祝大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一切顺利!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