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16-2020“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
2020-09-21 14:02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9月1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16-2020“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全体在校领导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党委副书记齐鹏飞,副校长顾涛、王轶、胡百精出席会议。

  副校长刘元春主持会议。

  靳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各位专家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她表示“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志性举措,是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是党和国家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此次周期总结是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布局谋划,把好定位、找好方向,非常关键。希望各位专家“打打分”“把把脉”,帮助我们在“双一流”建设之路上走得更顺畅、更扎实。

  刘伟从组织推进、建设成效、特色贡献、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四个方面做2016-2020“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汇报。他表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几代人大人的夙愿,也是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重任。 “双一流”建设以来,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持续领跑、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形成、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一流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流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树立典范、一流大学文化固本铸魂、一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度拓展、一流的制度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在时代的大变革中,人大人将继续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著论、立心立命,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在推动中国社会科学“走出去”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专家评议环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线上参会并评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作书面反馈意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财政部教科文司原司长赵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管理分会理事长刘京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原所长刘丹青,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孙熙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重大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与推进战略研究》首席专家王战军对中国人民大学2016-2020“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进行评议。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刘大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原副校长贺耀敏参加评议。

  与会专家对学校周期总结工作和总结材料给予高度评价,并一致认为:在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学校各项成绩令人振奋鼓舞,符合总结要求,对标对表严格,事实数据详实,成绩亮点突出,取得了历史性、时代性、世界性的成就,达成建设目标,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鲁昕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双一流”14个学科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并且涌现了一批国家级世界水准的学术领域人才。希望人民大学坚定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优势,在推动新文科和文理交叉融合上做好全国大学的表率,也做好世界领域大学的表率。

  林蕙青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在“双一流”第一轮建设周期中定位方向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工作推进有力,在立德树人、人才队伍、学科体系、服务国家等方面成效十分显著,总体表现突出。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未来再接再厉,在代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和国际影响力上奋发有为,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管培俊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目标清晰、推进有力、成就显著、贡献突出,具有历史性、世界性和独创性。下一步,希望人大的“双一流”建设能够更加突显中国特色,发挥学校在管理体制、学术治理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鼓励创造创新氛围,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制度体系上展现出世界一流水平。

  赵路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符合总结要求,对标对表严格,事实数据详实,成绩亮点突出,是一份高水平的总结报告。希望人大的“双一流”建设能够适应形势变化,加快内部改革,着力提升质量,更好地迎接办好新型研究性大学的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挑战、构建高质量创新人才的挑战、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挑战、在人文社科领域领军地位的挑战、国际合作交流的挑战、强化绩效管理的挑战和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挑战。

  刘京辉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在国际合作交流中体现了人民大学的独有特色,同时党建平台搭建优势明显。希望人大的“双一流”建设能够继续在国际人文交流上深耕细作,持续输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世界影响力。

  王立胜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特别是组织保障成效显著。在时代变革的背景下,希望人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既要立足自身,也要放眼国际,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担当和使命。

  孙熙国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毫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各个方面,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不断迈进、不断超越。希望人大的“双一流”建设能够紧抓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上做出更大贡献。

  刘丹青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做的非常扎实,成效显著。人大的语言学科具有特殊意义,文学学科优势与特色明显,希望学校对中文学科给予更大的支持,对语言学的学科特色给予更多的关注。

  史静寰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定位清晰、亮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尤其注重长期积累,希望人大能够处理好长期积累性成果和建设周期内的突破性成果,扛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这面旗帜。

  王战军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成果丰富、成效显著,考核评价思路清晰,在质量、贡献、影响力上亮点突出。希望人大这所由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具有红色基因、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能用实际建设成效回应三大命题,为本轮“双一流”建设交上圆满答卷。

  刘伟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作出回应,他强调,针对专家指出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满足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展现人民大学的教育自信;要聚焦自身,凝练实践中暴露的现实问题,为今后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要提升案例表述的高度,展现出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和特色;要重视人才培养,明确“双一流”建设的落脚点是培养人才和反哺人文社会科学。今后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奋起直追,有决心和信心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带上新台阶。  靳诺作总结讲话,她表示这次“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对中国人民大学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帮助学校梳理了“双一流”建设的工作成果,凝练了建设周期中出现的问题,指明了今后“双一流”建设的努力方向,为人民大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指导。下一步,学校将根据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加强“双一流”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正确的学科导向,强化机制建设,完善组织体系,不忘办学的初心和底色,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希望在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七十周年的关键节点上,学校能够扎实推动“双一流”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既定目标,向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学院、数学学院、理学院物理学系、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国际交流处等相关学院、部处负责人参加会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 2022-04-14 09:32
中国人民大学 2022-04-12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