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北农林大学支持杨职院建设院士工作室和院士工程中心
2020-07-10 09:56
西北农林大学
作者:

  7月6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推进大会上,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命名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康振生院士植物生物技术工作室,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涌院士动物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成立,标志着两校将携手步入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校长吴普特与杨职院院院长王周锁代表双方签署框架协议

杨职院康振生院士植物生物技术工作室揭牌

杨职院张涌院士动物生物技术工程中心揭牌

  会上,校长吴普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周锁代表两校签署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发力,服务国家战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宁、院长王周锁分别为康振生院士、张涌院士颁发首席科学家聘书。校党委副书记吕卫东主持推进大会。

  1934年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建立以来,两所学校已在杨陵这片土地上共同奋斗了86年。“一脉同源、情谊相通;校址相邻、师生相亲;文化相近、资源互补;坚守特色、共担使命。”党委书记李兴旺用32个字概括了两校的关系。

  李兴旺希望,两校以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交流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实现两校事业的共同进步。在实现路径上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落实回信精神,共担国家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是西农和杨职院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办学的思想遵循和行动纲领。双方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共担强农兴农使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互利共赢。远离中心城市办学,双方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人才引进难,留住人才成本高。学校将认真落实框架协议的合作内容,在帮助杨职院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大支持,共同加强两校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实现两个一流。在“过紧日子”背景下,同城高校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减少重复性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学校事业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要建立定期磋商机制,完善协同发展的机制,共同推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名校”建设,携手为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康振生表示,将带领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杨职院协同推进工作室又好又快发展。通过两校的合作,使工作室形成“平台、团队、学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打造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院士工作室这一平台,指导教师开展重大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工作,提升科研水平。此外,积极推动专业群的科技创新,探索科技研发模式和新技术的孵化方式,并通过优势互补的联合项目研发,推进产学研的结合以及科研成果的工程应用,构建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

  “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两个平台。”张涌表示,将带领团队不遗余力支持杨职院的发展。将两校发展有机结合,统筹考虑。依托西农建设好动物生物技术科技创新队伍;依托杨职院和企业建设好动物生物技术推广队伍。在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成家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建设好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陕西省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和动物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建设好推广平台。围绕畜牧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攻关,切实解决一些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在实践中提升两个学校学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技术地位。

  陈宁在讲话中表示,杨职院将在制度机制、资金投入、人力资源、设备条件等方面提供各种支持和保障,积极完善工作室和工程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与人才团队组建等各项基础工作,积极主动和西农沟通对接具体事项,保证协议内容尽快落地落实,进一步提高杨职院“双高”建设内涵质量,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如期达成双高校建设的验收标准,争取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名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人才工作部、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团委、教学发展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信息化管理处、动物医学院、后勤管理处学生社区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