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厦门大学发布“文科提升计划”30条 建设新时代一流文科!
2020-06-17 10:15
厦门大学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决策部署,继承发扬厦大优良传统,提升文科综合实力,推动文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厦大风格、世界一流大学,在百年校庆倒计时300天之际,6月10日下午,学校召开人文社会科学大会,系统总结“繁荣计划”实施以来文科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明确新时期文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并就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文科工作作出部署。校党委书记张彦、校长张荣讲话。副校长杨斌做工作报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建发主持。

  张荣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民族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传统优势,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课题,厦门大学要勇担历史使命,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站位,准确把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正确处理好根与叶、魂与形、力与态、新与旧、中与外的关系,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厦大风格、世界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巩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张荣表示,要坚持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紧紧抓住“学科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科研体系”着力点,全力推动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产出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以一流学科助推一流大学建设。他强调,要发扬学科历史传统,统筹兼顾学科发展现实基础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未来需求,加大优势特色学科重点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掌握学科发展主动权;要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运用新思维,发展新方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新文科,努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研究范式革新和理论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研驱动模式由兴趣型向指向型发展,科研组织模式由单兵型向团队型发展,科研管理模式由管理型向组织型发展,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一流学科体系。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文社会科学管理架构,建立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打破学院(研究院)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人才特区”,扶持更多学科迈进一流。

  杨斌从“文科为什么要提升”“提升什么”等问题入手,解读《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提升计划》30条及系列配套文件,提出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抓住学科建设这一关键点,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厦大文科综合实力。

  人文学院院长朱菁、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邱七星、法学院/南海研究院院长宋方青、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程、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朱仁显、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有奎等八位代表做交流发言,线上线下分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新文科建设、智库建设、科研育人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不少同志提出,新时代厦门大学文科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瞄准国家急需,紧扣时代主题,以大平台、大项目为依托,深入研究关系国家与地方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坚持传承发展,巩固传统优势学科,提升新兴应用学科,积极发展新文科,实现协调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拓展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机制,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组织、管理、服务和保障水平;要坚持开放合作,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文科各学院、研究院要切实增强学科发展责任,增强做好文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张彦在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始终把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神圣使命,把服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为重要导向,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任务,诞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建设了一批有突出地位的优势学科,形成了鲜明的厦大特色。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党和国家对学校发展的新期待,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新挑战,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努力为一流大学建设“铸魂”,为一流学科发展“聚力”,为服务经济社会“汇智”,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张彦强调,建设新时代一流文科,要扎根中国大地,推进创新发展,打造学术高地,建立厦大在国家战略中的话语权和发言权,努力发挥智库优势,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树立世界眼光,深化学术交流,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方法和经验,不断寻求科研方法创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厦大声音,提升中国学术的影响力;加强学科建设,巩固传统优势,加快特色发展,补短板、重培育、促协同,依托项目建设、标志性科研成果建设、科研评价等抓手,形成新增长点和新优势,推动学科建设取得实效;坚持人才先行,优化落实政策,汇聚各方面合力,建设一流队伍,在重大领域和重大方向上努力开拓,结合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积极探索推广“课程思政”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学生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科研管理部门要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科研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塑造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校、院要加强互动,共同策划运作重大项目,推动作风和学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潜心科研、拼搏创新提供良好条件保障和氛围支持。

  2012年,学校召开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会,发布了《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繁荣计划实施以来,学校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内涵发展,人文社科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社会服务深化拓展,对外交流取得实效。2019年,学校总结“繁荣计划”实施成效,对照“双一流”建设新要求,着手制定《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提升计划》并广泛征求意见。文件确定了厦门大学文科建设六大目标,明确了六项基本原则,列出了30条具体举措,同时推出了14个配套文件,就推动文科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做出具体部署。大会召开期间,同步推出厦门大学“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展上线,从成果、项目、经费、平台、重要学术活动、社会影响等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取得的成绩。

  校领导、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文科资深教授;文科学部主任;文科各类高层次人才;机关部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学院(研究院)党政主要领导,系(所)负责人,科研秘书等参加会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24320123 2022-04-07 16:04
厦门大学 2022-03-31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