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电子科技大学防疫期间坚持推进“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
2020-05-07 17:41
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近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万里教授团队召开多场“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栋梁计划’”工作推进与研讨会,深入总结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布置下一步工作安排。项目组全体老师参加研讨会,围绕构建“软件-电路-芯片-系统演示”的全链条科研育人体系,实现本科课堂教学与高水平科研实践的融合互动展开了探讨,并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情况以及对“后疫情时代”如何持续完善教学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了研讨。

  项目骨干罗文博副教授汇报了项目2019年工作的总体情况。2019年,项目完成了培养方案的修订、三大挑战任务的内容建设与分阶段规划、实验平台搭建、传感芯片实验箱设计与调试等工作,组建了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充满热情的教师团队,完成了课程责任教师和挑战性任务责任教师分工。2019年12月24日,项目组正式发布了“基于传感芯片的工程拔尖人才培养”项目。随后,在学校和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首批69名本科生的报名、选拔工作,并于本学期正式开课。

  项目组彭斌教授、王韬讲师等人汇报了《传感芯片应用开发基础》课程的准备情况。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利用传感芯片实验箱,使学生了解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原理与构成,理解传感器芯片化的重要作用,具备使用软件对传感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疫情期间,团队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克服元器件供应紧张、物流受阻、交流受限等困难,完成了多功能传感芯片实验箱的软硬件综合调试,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涵盖声、光、电、磁等常见物理量的传感测量,涉及数字、模拟、射频等类型的信号获取与处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对教案和授课方案进行了细化,准备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多套预案,保障课程的高质量顺利开课。电路设计课程责任教师谢晓东教授、芯片微细加工课程责任教师张国俊教授就后续课程衔接、教学内容、考核要求等方面内容与《传感芯片研发基础》课程的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沟通。

 

 

  新生研讨课《电子工程师眼中的咖啡》责任教师曾慧中副教授汇报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课程以咖啡的色香味和萃取制作为引子,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开展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气体扩散、咖啡萃取、颜色变化等物理现象,并掌握其定量参数的获取方法;开发了使用DVD碟片、牙膏盒和手机制作简易光谱仪的课程设计,让同学们“宅家也可以做科研”,并通过分组演讲和展示增强课程设计的竞争性和展示性。

  挑战性课程《微系统集成技术》责任教师罗文博副教授汇报了该课程前期教学情况和挑战性任务的设置思路。课程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讲授微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关键问题和实现技术;在课程设计上,从微系统集成的实际科研项目中选取了学生易于理解的电子系统散热问题,整合多物理场仿真方法、体加工与表面加工工艺、三维集成与互连技术等知识点构成课程核心内容,设置了包含系统设计、集成制备和性能测试在内的挑战性任务,通过文献综述报告、课堂讨论、课程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应用能力进行考核。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志清副教授、帅垚副教授、潘泰松讲师分别汇报了重点实验室微细加工平台为挑战性任务实施所做的工作。

  针对科研育人项目对学生写作与表达能力的要求,项目组各位老师与《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责任教师赵晓辉副教授进行了讨论,反馈了在新生项目课程和挑战性任务课程中学生写作与报告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与科研育人项目密切结合《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课程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

  项目组负责人张万里教授简要总结了项目启动以来学生选拔、核心课程和挑战任务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分析了疫情对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要求项目组全体老师多做预案、细化教案,应对在线授课带来的挑战,化危为机,通过多种形式做好与学生的互动,保证教学质量。项目组老师纷纷表示,在线授课即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教学效果良好,同时网络教学新技术的引入极大扩宽了教学思路,给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条新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电子科技大学 2023-08-29 15:20
电子科技大学 2023-08-24 16:15
电子科技大学 2023-07-28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