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南理工27个项目(个人)获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2020-03-27 14:21
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近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教授参加大会。会上颁发了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华南理工大学27个项目(个人)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有突出贡献奖1人、一等奖8项、二等奖18项,获奖数量居广东省首位。

  其中,王迎军院士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数学学院朱长江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液体-气体两相流模型的适定性理论”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国强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界面调控技术”、土木与交通学院曹洪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地下结构截排减压主动抗浮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荣获技术发明一等奖,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强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大宗淀粉资源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还参与完成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2项。

  据悉,大会共颁发了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79项(个人),其中突出贡献奖2人,特等奖1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122项,科技合作奖4人。

  附:获奖人/获奖项目简介

  突出贡献奖:王迎军院士

  王迎军,女,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院Fellow。华南理工大学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院长。王迎军从事生物材料研究与工程化工作35年,在骨、齿和血液净化材料,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被Nature Materials,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 等国际顶尖期刊引用和高度评价。王迎军教授提出类骨仿生构建创新理念,建立生物适配理论雏形,丰富和扩展了新型生物材料研究理论体系。她和团队研发的大缺损骨再生修复体在临床转化应用,保住病患肢体,减少残疾,解决了承重骨大缺损再生修复国际难题。该成果转化企业已获得CFDA证和CE证,在中国和欧盟400多家医院、30余万病人临床应用,产生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液体-气体两相流模型的适定性理论

  刻画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液体-气体两相流模型是石油工业中描述管道和深井中油和气的生产和输运的常见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深刻的物理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数学理论价值。本项目“液体-气体两相流模型的适定性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一维液体-气体两相流模型的自由边界问题,得到了弱解的整体存在性;研究了高维液体-气体两相流模型的Cauchy问题和初边值问题,分别得到了弱解的整体存在性以及强解关于液体质量上界的爆破准则;研究了液体-气体两相流模型解的长时间性态和稳定性等问题。

  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界面调控技术

  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是国家在先进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所制备的半导体器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界面问题贯穿于“材料生长→结构设计→器件制程”的全线程,是实现高性能器件的关键挑战。因此,项目组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发明III-V族半导体的低温外延生长技术、设计多种异质界面结构以及高效的晶圆键合和衬底转移技术,解决了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界面问题,所研制的多种高性能半导体器件已应用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生产及多项国内外重大工程。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超过17.8亿元人民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发明摆脱了国外相关核心技术封锁,解决了我国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地下结构截排减压主动抗浮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提升为国家战略。城市地下结构的规模越来越大,抗浮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抗浮问题成为地下工程建设的关键。课题组经过15年的系统研究,创新划分了平地、坡地、临江三类场地的抗浮设计类型,提出了对应的水浮力计算方法。提出了多层区域复杂渗流场“有限元+解析解降维”计算理论,揭示了无砂混凝土长期通畅的机理,几何和力学条件;截渗帷幕渗流稳定机理和自愈条件。发明大直径无砂混凝土减压井截排减压抗浮成套技术,以及排水廊道自流减压抗浮成套技术,解决了主动抗浮技术在强透水地层,以及坡地、临江条件下的应用难题。在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创新及工艺产品研发,工程验证及应用,规范标准编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23件,发表SCI/EI收录论文93篇,主编行业和广东省标准各1部。成果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行业,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市近100项工程。

  大宗淀粉资源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项目针对淀粉改性反应效率低、产品稳定性不足,淀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应用领域窄等行业难题,发明了淀粉高效疏水改性、多酶协同糖化和可控酶解等淀粉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通过淀粉预处理技术实现了淀粉高效反应,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开发了具有包埋、乳化稳定、表面活性和脂肪替代功能的乳化淀粉、淀粉基表面活性剂、流动性淀粉和高纯麦芽糖浆等淀粉深加工产品。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其中国际PCT 2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出版《食用变性淀粉》等专著2部。相关核心技术在广州浪奇、广州双桥和东莞东美等多家大中型企业推广应用,提升了高端变性淀粉、日化产品和淀粉糖品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 2022-06-14 09:54
华南理工大学 2022-06-14 09:50
华南理工大学 2022-06-09 10:21
华南理工大学 2022-06-09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