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外学者齐聚清华大学跨学科研讨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
2019-11-25 09:11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研究高层论坛”11月18日在清华大学举办。来自新闻传播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艺术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5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智能时代传媒伦理和信息价值观研究展开了深入研讨。论坛直播在3小时内吸引了3000多人次参加并进行热烈讨论。论坛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全球传媒学刊》协办。

与会专家合影

  国际著名学者、引领媒介伦理学研究数十年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休教授克利福德·克里斯汀(Clifford G. Christians)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人工智能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他指出:人类是一种积极行动并不断生成意义的存在,我们应该发展一种替代语言理性主义的语言,将艺术、哲学等能够体现人性的因素纳入进去,以丰富人类的道德性。

克利福德·克里斯汀

  智能伦理正在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中国伦理学界著名学者、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部主任李伦教授认为,以自由、开放、共享为内核的共享伦理必然成为信息时代的时代精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林爱珺系统分析了算法新闻带来的技术风险、社会结构风险等,提出对算法新闻进行赋权和赋责的治理路径,一方面将以人为本和公共性作为重要的价值原则,实现算法的自净和纠偏,另一方面让用户参与算法优化,用主流价值观引领算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易容教授从符号学的视角,提出了涵盖媒介、结构、语境在内的宏文本概念,并提出据此来整合智能时代的信息秩序和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方师师提出“计算知识”的概念,并在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参与知识生产的可能性以及局限性。

  本次论坛还征集到近40篇论文,经过专家们的匿名评审遴选出18篇论文参会、在分论坛上发表。分论坛分别围绕“智能时代的传播机制及价值观建构”“智能时代的伦理反思与传播规制”两大主题展开,对生物符号学视域下的脑机传播、新闻写作算法把关机制、事实核查新闻、5G时代智能媒体应用等话题展开了别开生面、富有成效的研讨。论坛还评选出4篇优秀论文,并举行颁奖仪式。部分论文将在会后入选“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课题组论文集。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克里斯汀教授的新书《数字时代的媒介伦理和全球正义》(《Media Ethics and Global Justice in the Digital Age》)发布会,克里斯汀教授特别感谢陈昌凤教授为该书写的阅后记(Afterword),并向“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陈昌凤、子课题负责人张霄和仇筠茜等学者赠送了新书。

  多位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课题组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杭敏副院长、戴佳长聘副教授主持主题论坛,彭兰教授、曹书乐副教授(《全球传媒学刊》编辑部主任)担任主题论坛的点评专家。中国政法大学阴卫芝教授、北京邮电大学黄佩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刘知远副教授、复旦大学徐笛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张蓝姗副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吕宇翔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仇筠茜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宇琦博士等在分论坛担任主持和点评专家。论坛闭幕式特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靖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清华大学 2022-06-07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