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寄语2019级研究生新生:矢志创新
2019-09-09 10: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

矢志创新

——徐惠彬校长在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曹淑敏书记和全校师生员工,对6700余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站在这里,看着你们青春洋溢的笑脸和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从踏入北航校门的那一刻起,你们的人生又迎来一个重要而难忘的阶段,你们将以研究生的身份开启新的求学生涯,向着更加未知和更为艰深的领域进发。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求知求真的初心,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在学习和探索中塑造科学精神,筑牢学识基础;也希望你们能在学习之余多去体育场锻炼身体……当然,我最希望的,还是你们能潜心钻研、严谨治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团队的协作中矢志创新,并将创新精神融入灵魂,作为一生的奋斗追求。

  矢志创新是北航精神的核心元素。67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北航人怀揣“空天报国”理想,围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创新性研究,创造了多项令人骄傲的记录,获得了多个全国“第一”,有的成果在世界领先。大批栋梁之材从北航走向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学校毕业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硕士和二分之一的博士到国防科技战线工作,进入航天系统企业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刚才开场视频中播放的那些事例,就是对北航敢为人先、矢志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我曾多次说过,研究生是北航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在这段宝贵的学习生活中,你们应该如何做到突破自我、矢志创新?借此机会,我想给大家分享三点建议。

  首先,矢志创新要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这是北航人干事创业的一贯风格。上世纪80年代,你们的老学长、我校高歌教授在北航读研究生期间,面对我国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的现状,心系为国分忧,成功研制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这项成果于198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钱学森称之为“一项为中国人民争气的重大发明”。进入新世纪,“3D打印”、“长鹰”系列无人机、临空飞艇,“月宫一号”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等一系列重大成果涌现,彰显的是北航人始终服务国家空天事业的担当和决心。北航人正是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成绩,十四年14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是国家和社会对北航人的高度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研究生同学的支撑,近五年有近50名研究生成为国家奖励署名人,展现的是北航研究生的卓越学术能力和使命担当精神。

  同学们,时代和国家的舞台无限宽广,只有把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才有机会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业绩。作为新时代的北航人,希望你们传承“空天报国”精神,以担当国家使命为己任,把爱国情怀实践在行动中,把个人的理想奋斗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在爱国报国的行动中创造精彩未来。

  其次,矢志创新也要坚持兴趣驱动。兴趣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源动力,科研创新的征途并非总是充满灵感与顿悟,而是需要在一次次实验和尝试中不断总结并曲折前进,如果没有强大的科研兴趣作支撑,很难坚持到最后。兴趣的产生有天生的因素,但更多是在于后天的养成,只有不断扩充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夯实多学科基础,广通博识,勤于思考,敢于批判,长于发问,才有可能真正养成学术研究的深厚兴趣,并在科学研究中实现与创新的“偶遇”。

  机械学院博士生张鹏飞,凭借敏锐的科研嗅觉,发现了猪笼草口缘区液膜单方向搬运的神奇生物现象,与科研团队集体攻关揭示了猪笼草“油嘴滑虫”机制,对解决微创手术器械防粘技术难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为我校首位学生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的在读博士生,张鹏飞说,他和创新的“偶遇”得益于他对科研事业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广泛阅读不同学科书籍文献,经常思考和构建不同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

  同学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创新之路方能行稳致远。作为新时代的北航人,希望你们能始终对未知领域和研究方向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深耕自身研究领域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相关联的其他领域,在全神贯注沉浸其中的潜心研究中感受到科学真理的“趣味”,在博采众长和融会贯通中擦出创新的火花。

  第三,矢志创新还要坚守研究定力。科研创新的道路绝非坦途,创新成果的取得也不是一蹴而就。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谁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虽然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仍有许多“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还未攻克。想要在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除了要勤奋努力外,更需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电子学院蔡开泉教授,从2000年进入北航学习,十余年投身民航空管技术领域,读研期间他数年如一日,跟随导师持续钻研全国空域缩小高度层垂直间隔技术,正是由于他的这股闯劲和韧劲,使得他在博士生期间就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署名完成人。

  同学们,坐得住“冷板凳”,把得住“大方向”,最终才能收获“大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北航人,希望你们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始终坚守研究定力,不害怕失败,不畏惧难题,更不急于求成,以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前行,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并最终收获“会当凌绝顶”的成功喜悦。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将开启砥砺奋斗的北航求学时光,希望你们以国家需要为己任,激发兴趣,坚守定力,矢志创新,聚力前行,继续传承发扬新时代北航创新精神。我相信,青年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夺取下一个科学研究的制高点,你们很快就会实现。我也相信,在北航的这段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一定能成为你们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祝各位同学在北航学业有成,再攀高峰,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6-10 09:3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6-10 09:3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5-31 1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5-07 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