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巧做课堂笔记

      2016-07-08    

  大多数学生喜欢在课本上做记号,如在重要的词,短语和句子下面划线,并在边线旁写简短的说明;也有大部分同学表示不喜欢将笔记分散记在课本上,而是在一本笔记本上记录课堂重要内容;还有些学生称既在书上做记号,同时也会在本子上做笔记,理由是划线和在边线上做笔记会使他们对整个章节有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在笔记本上做简明扼要的笔记。如此一来的结果是,这些学生几乎完全依靠笔记本上的笔记进行定期复习和准备考试,如果有需要,他们也会查看课本上做的记号来补充事实和概念。

  无论如何,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积极、系统、彻底的学习与阅读。笔记应该记在哪里,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记在课本上,专用笔记本上。那么作为中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才能使学习更加高效呢?以下三种方法你都应该知道:

  1.符号笔记

  即在教科书、参考书等原文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圆圈、曲线、箭头、红线、蓝线、三角、方框、着重号、惊叹号、疑问号等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对较长的段落,可用圆圈、三角或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便于复习和记忆。

  课本上做记号的一些准则

  (1)读完后再做记号。在还没有把整个段落或有标题的部分读完并停下来思考之前,不要在课本上做记号,这样的过程可使你不致于抓住那些一眼看上去仿佛很重要的东西。在阅读的时候,要分清作者是在讲一个新的概念还是在用不同的词语来说明同样的概念。只有等读了这一段落或部分以后,才能回过头来看出这些重复的内容。

  (2)要非常善于选择。不要一下子在很多项目下划线或草草写上许多项目,这样会使记忆负担过重,并使你在同一时刻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要少做些记号,但也不要少得使你在复习时又只好将整页内容通读一遍。

  (3)用自己的话。自己的话代表自己的思想,页边空白处简短的笔记应用自己的话来写,以后这些话会成为这一页所述概念的有力提示。

  (4)要简洁。在一些虽简短但是有意义的短语下划线,而不要在完整的句子下面划线,且笔记要简短扼要。它们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你背诵和复习的时候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5)要迅速。你不可能有一整天的时间来做记号,要先阅读,再回过头去大略地复习一下并做记号,然后学习这一章的下一部分内容。

  (6)要整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自觉努力,而不是时间。以后当你复习时,整齐的记号会鼓励你学习并节省时间,因为它能使你容易而清楚地领悟书中的思想。

  (7)把事实和概念分门别类。分门别类的事实和概念比起随便编排的事实和概念要容易记得多。

  (8)试用相互参照的办法。例如,你发现第六十四页上的观点与前面第二十八页上的观点有着直接的联系,你就可以画一个方向朝上的箭头,旁边写上“二十八”;然后翻到第二十八页同一观点旁边,画一个方向朝下的箭头,注上“六十四”。用这种方式,就会使两种思想在你的大脑里,并在你复习的时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9)要有系统性。特别注意划在字句下的单线或双线,重点项目旁的星号、圈号和框架的用法,以及如何用书页的上面和下面的空白处作较长的注释。如果你对其中的一些用法感兴趣,就可以在你做记号的时候运用其中的一两个方法。但是前后要保持一致,这样在复习时你可以记得它们指的是什么。

  在课本上做记号能够有效地帮助你学习和复习,但必须小心谨慎,开动脑筋。否则,只会徒劳无益——不过是另一种逃避真正的回忆、思考、和复习的方法。如果就认真思考所学内容,仅仅划线、画框架、将问号和符号插进去,只会制造出一种好象已经读过其内容的假象。另外,如果过多地在课本上做记号,就会达不到目的:马上认清文章的重点,当重新阅读的时候,就好比在译读解密码,而不是在复习概念。

  最后一点是在书上做记号的“你”并不等于复习时候的“你”。随着知识的增长,你在十月份或十一月份觉得似乎重要而划上线、画上框号、圈号、星号、问号以及评价过的、反对过的内容,到了一月份或六月份会被认为是很平常的了。这样,原先所做的记号反而会妨碍你复习,所以,利用好做记号带来的益处,而不要做得过分。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