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海外留学第一步从哪里出发?

  北京晚报    2016-07-08    

  高考过后,出国留学又成为热门的话题。那么,什么才是海外留学的第一步?日前,龚亚夫、储朝晖、程方平、詹文玲等国内教育专家以及来自人大附中、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北京一零一中学等学校国际部负责人齐聚中国教育在线,共同围绕 “海外留学第一步”话题展开讨论。

  传统评价体系

  制约外语语言学习

  尽管越来越多的海外院校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但是语言成绩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申请条件。因此,对于国内学生而言,语言仍然是海外留学的第一步。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认为,虽然学生及家长都知道语言能力是海外求学关键的一步,但是不少学生海外求学回来后,英语水平依然没有明显很高。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与中国人在一起。

  大量的研究表明,到国外去学习、生活,一两年时间解决英语水平根本不成问题。但是,真正要想达到本地语言、学术语言水平,则需要4到7年,甚至5到9年的时间。因为这不仅需要单纯地掌握语言,而且还需要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等,这些确实不是一两年就能达到的。

  龚亚夫认为,人的品格和思维方式与语言能力是同等重要的。缺乏批评性能力、缺乏创新性能力是目前国内学校最缺乏的东西。

  “语言是一个工具,是出国的第一步,不是最终目的。国外大多数本科对雅思总分要求6至6.5,研究生6.5至7,语言是最基本的准入条件。”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高级市场经理鞠琳琳指出,“但是,从雅思考生的整体表现来看,部分考生只会通过语言进行描述,并不能掌握西方的思维和逻辑,长此以往,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都会遇到困难。”

  针对国内出国语言考试培训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仓促应战、只拼分的学习习惯,鞠琳琳表示,这反映了由于中国传统的评价体系所导致的对于考试理念的错误解读。对于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意识到,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准备考试,都应该以交流、实用为导向。雅思考试一直倡导的也是以考促学的理念,希望学生通过扎实的学习,真实提高英语能力。

  国内外课程融合

  仍需回归教育本身

  当前,为了对接海外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公办高中国际、私立国际学校。显然,选择各类中学国际教育成为迈出海外留学的重要一步。那么,国内中学国际教育开设了什么样的衔接课程呢?

  据介绍,八一学校国际部的课程引入了一些优秀的国际课程,诸如国外合作学校的医学中心、创作中心、冰上运动中心等。同时,也保留八一学校优质的选修课程,比如:科学探究课程体系、领导力的课程、德育课程体系等。这样就形成了八一学校一个走得出去,又能回得来的课程体系。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国际部则采取国内国际课程融合的方式,一方面是内容的融合,另一方面是能力的融合。内容的融合涉及数学、地理、化学等学科,每个学科有一个中方、外方教案,将国内会考的难点、国际课程需要涉及的内容进行融合;而能力的融合,则是指学校开设单独能力培养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此外,还将飞盘、曲棍球等国外院校的体育项目纳入到中方教学的体系当中,其目的则是考虑到学生出国以后能够顺利地融入当地校园生活。

  广东中信山语湖双语国际学校校长詹文玲认为,学校课程融合是一个化学反应,两种文化的融合非常必要,但一定要找到两者的共同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既是世界人,又是中国人。因此,国内的国际教育必须系统地教授学生们中国的文化体系,而不能是碎片化的、拼盘式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表示,“之所以讲课程融合,归根结底还是把课程分成这个国家的、那个国家的,之后形成了各种框子。其实,课程融合还是要回归到教育本身。”在他眼里,衡量一个课程有三个关键性的标准:首先,课程要符合孩子的天性。天性需要什么、天性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提供学习的材料、天性处在个体某一个阶段需要什么东西等尤为重要;第二个就是生活。一个不同生活阶段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应该需要什么,课程学习及经验分享需要有效组合;第三个才是知识自身规律性结构。

  海外院校人才选拔

  促进高考改革

  对于出国留学而言,无论语言考试培训,还是国际课程学习,都是为申请海外院校、进入海外院校做准备。那么,国内的基础教育能否实现与国际教育的对接?

  事实上,随着各地高考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中国高考模式及未来趋势与国外院校选拔人才的模式越来越贴近。不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依然认为,虽然国内考试评价体系,尤其是高考评价体系已向世界主流教育评价方式去靠拢,但彼此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国外很多大学虽然认可了国内高考分数,但只是将其作为入学的其中一个参考因素,而非全部。所以,新高考改革及其评价体系变化固然对海外留学带来了一些改观,但是仍需继续调整才能更好让中国学生适应国外学校的学习与生活。

  尽管教育专家们并不认同国内高考改革能够对接海外院校,但国内学校的教育、教学确实开始发生了一些改变。据介绍,北京三十五中从2013年开始,就将国际部的定位为应对未来高考改革的实验田,相应地建立了导师制,让导师取代之前的班主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业规划指导。此外,学校还配套了学部制、学长制、学分制等一系列的改革,而这些制度的建立都是从选择课程改革开始的,最终以完成架构的整个改革。

  北京市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也表示,国内高考改革逐渐与国外评价体系靠拢,直接带来了选拔方式的变化,而这又将直接影响的是整个学校架构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学校要为学生大量引入生涯指导规划、学业指导规划课程。学生入学以后,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学业选择。至于选择什么课程,则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来做相对应的决定。

  本报记者 郑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