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中国一流高校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宜妄自菲薄丨一周教育观察
文 / 陈志文
2020-09-28
这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一流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

  南京等地现民办校学费大幅上涨 优质学位供不应求

  南京多所民办中小学收费在今年秋季学期翻倍上涨,其中南京泰晤士学校,每学期学费从2019年的1.3万元跃升至5.6万元,涨幅超过200%;南外雨花国际学校,每学期学费从1.8万元涨至4万元,涨幅达到122%;南京汉开书院(小学部),每学期学费从1.7万元涨至3.7万元,涨幅117%;南外方山分校,每学期学费从1.8万元上涨至3.5万元,涨幅也接近一倍。(财新网)

  点评:

  南京民办学校学费大涨!理由也充分,涉及成本,其实还有一点不好意思说,要盈利。对于私立学校没有错,但对于普通老百姓,可能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近年在一些错误的教育治理政策下,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小学初中普遍出现“国退民进”的现象,最好的学校几乎清一色私立。这种背景下,就出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想上好学校,钱是基础,需要交得起高额的学费,同时,还需要学习好。仅仅学习好还不行,这是我们要的教育吗?显然不是。

  公民同招是遏制这种现象的一个做法,但不大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需要系统检讨一些教育治理政策了,尤其是对公办学校。美国那套公办学校治理政策,本就是保基础的薄弱校做法,再照搬下去,必然“国退民进”!

  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信号!

  9月22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介绍“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意见》提出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晰职责边界,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教育部介绍,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给负责任的导师撑腰,此外,教育部即将出台配套文件,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意见》要求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抓住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置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国教育在线)

  点评:

  研究生教育全面改革开启!

  日前紧急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核心还是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重新定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相关文件终于公布,信息量非常大,改革动作非常多,简单总结和一般人关系比较大的几点,不全面,见谅:

  1、继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对于考生是好消息,但研究生文凭也越来越不具有标签价值了。今年仅硕士就招了100万,你是否还考?

  2、学科方向上,特别突出强调了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结构上还是以理工科为主,尤其是博士。

  3、结构上,硕士新增的全部限定专业硕士,换句话说未来学术研究上更多依靠博士,在硕士层面不再强调学术研究的定位。更希望硕士面对实际需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即专硕。

  4、办学方式上,特别强调开门办学,产教融合,即面向实际需要。

  5、招生考试上,总体是分类实施,改革笔试测试内容要求,加强复试权重。博士一方面强调申请审核制,更强调直博制度建设,即本科开始对接。

  6、强化质量,该分流淘汰早分流淘汰,比如博士不行就早分流,给个硕士走人。

  7、加强研究生导师的规范化评估与管理,也实施相应淘汰机制。

  西安外国语大学回应学生集体喊楼

  9月20日晚,陕西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因不满长期封校致物价上涨,在宿舍楼集体喊楼,持续近30分钟。21日中午,漩涡视频联系到学校,宣传部刑老师表示,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从凌晨1、2点开始连夜开研讨会处理此事,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最新,据西安外国语大学:近期,网上出现涉及学校疫情期间校园管理服务工作的信息,学校针对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措施,简化学生外出报备程序,改善校内购物条件,进一步提升学生用餐、洗澡、快递等后勤保障能力。(漩涡视频、封面视频)

  点评:

  校园封闭管理不是不让进出!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孩子们呐喊30分钟,喊出了一个小新闻,也是对一些学校类似一刀切、一关了之措施的不满。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就曾多次回应,封闭管理并不是不让学生进出。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简单防控显然不恰当。清华大学等高校在这方面是典范。学生可以在线申请报备,自由进出学校。学校只是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外出。但学校防范措施力度并没有减少。校外人员不得进出外,无论学生老师,都有一个紫荆码,进出学校任何一个建筑都需要扫码留痕,目的是方便未来跟踪,做针对性防控。

  北京疫情期间并没有简单封城,而是精准防控,从这个角度来说,类似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做法,的确需要修正、检讨。一关了之简单,精准防控才显水平。

  体育总局、教育部: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科目分值

  9月21日,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指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人民网)

  点评:

  能否让体育在已经没有区分度的中考中扮演关键先生?

  我们的文化特点之一是功利。于是,希望加强孩子们这方面的能力,或者重视什么就加入考核,尤其是各种升学考试就是办法之一!这也指挥棒的作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引导孩子重视体育,注意身体健康。

  分值加大的目的,是希望体育能在升学考试中扮演一部分关键先生,引起重视,换句话说,过去的体育考试没有扮演关键先生,大家基本都是满分,因此,失效了。中考5分都是很大的差距,不要说40分分值了。关键的关键不在分值,而是区分度。

  如果体育考试真的拉开差距,有区分度,那么文化课考试也必须拉开区分度,不能像现在这样,否则,体育很容易在中考中扮演关键先生。如果其他文化课太简单,没有区分度,体育成了优秀学生区分的关键先生,那就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也走到了这个政策的反面。毕竟,我们不是考运动员!

  上海落户新政:在沪四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9月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站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办法中明确提出,将之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因此这四所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

  点评:

  上海可以落户的高校从北大清华扩展到在沪4所985高校,但研究生被“歧视”了,只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什么?

  2018年上海曾推出新政,清华北大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再计算积分,可以直接落户,但硕士博士被排除在外。原因大约还是出身含金量的问题。以清华为例,研究生招生量是本科生两倍还多,上海可能认为这些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所谓“金本科”就是这个道理。

  今年这一政策拓展到上海的四所985高校,上交,复旦,同济,华东师范大学。但首先还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也被排除。不过今年对于研究生也开了口子,只是有限定条件,不像本科生无条件。

  有人说上海也开始抢人才了,但很苛刻,注意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这就是非常明确的看出身,也可以说是出身歧视,这不是一般用人单位,是上海市。志愿填报时学校和专业哪个重要?从这个角度看,毫无疑问是学校,否则连某些资格都没有!

  柳州女生举报副校长猥亵续:检方以涉嫌猥亵儿童罪批捕副校长

  9月18日,广西柳州柳江区人民检察院发布通报,某中学原教师林某涉嫌强奸罪、强制猥亵罪及猥亵儿童罪,已提起公诉。 林某是该校的副校长,因教学水平高而任教尖子班,然而却是个没有道德底线的教师。林某在任教期间,会让班上的尖子生去自己宿舍,让女学生帮自己按摩,并乘机对学生进行猥亵,触碰女学生胸部、臀部、性侵。(上游新闻)

  点评:

  #副校长专挑“尖子生”侵犯#很容易撬动人的神经,其实什么孩子都有可能,不分男女,不论学习好坏。

  前一段时间就有20名男生公开揭露四川某中学某著名男老师性侵骚扰男学生的事件,与此类似。更远一些,多年前,一批早已为人父的学生联名举报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著名特级教师性侵,性骚扰其所带的奥赛选手等事件。三天两头有这种新闻,刺激大家的神经,也无意间污名化了更多优秀本分的老师。

  遏制或者杜绝此类事件,这其中核心手段是杀无赦!同时也需要落实好相关制度建设,不能只是说说。前两天相关部门再次重申不能让有性侵历史的人当老师,但的确缺乏有效手段。比如是否应该建立有这类犯罪历史的人员数据库?让这些人没有活路,更不要说当老师。让我最揪心的是,明知道华东师大二附中那位特级教师因为性侵学生被开除,但家长仍趋之若鹜,把孩子送到他的辅导班。

  部分高校宣布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部回应

  2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专家评议认为清华大学等高校已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双一流建设首轮的建设时间是从2016年到2020年,今年是首轮建设的收官期,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各有关高校按照相关的要求,分别组织专家在对建设的成效进行自评。因此现在是主要依托专家阶段性的进行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估。续梅表示,经过这5年的建设,相关建设学校不断在汇聚优质的资源,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不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要进入世界的前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所以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北京市教委)

  点评:

  双一流阶段总结,各高校都召开了专家评议,对过去4年的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专家结论大部分表述为达到既定双一流建设目标。这里面有几个表述不同,同济大学表述为全面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北航为具备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中国人民大学是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清华大学 专家组的结论很明确: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对此,看到不少争议,质疑声不少,尤其是对于清华这个结论。大概意思是,双一流不是你说认定或者宣布的,是社会认可。表面上质疑似乎没有错,是一流不必自己说,需要别人说,别人认可,比如泰晤士高等教育把清华排在全球第20位。

  其实,这本就是一次专家会议,对照的是双一流建设的尺子,就如检查作业一样,明确说出全面建成,专家组应该是有充足依据与勇气的。这里就不啰嗦一堆排名榜了。同样,对于清华,也是需要自信和担当的。因为所有人都会用这把一流的尺子量你,对你评头论足,是压力,但也是动力!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清华和北大为代表的一批高校表现突出,不仅仅是各种排名上表现突出,也体现在社会声誉上。在清华我曾遇到一个美国人,是放弃了伯克利来清华的。在苏世民学院,来自世界著名大学,包括哈佛、牛津、剑桥的学生比比皆是。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进步。

  专家组大大方方地说清华全面建成双一流,也是给清华压力,清华认,也是责任担当,因为需要接受社会的评判检测,尤其是面临美国对中国的疯狂围堵,如何在卡脖子的技术上实现突破,必然成为一流的试金石。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一流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才只是进入世界一流,实现领先,突破关键技术更为艰难!不妄自尊大,但也不妄自菲薄,加油!中国一流高校!

  教育部等八部门发文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①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包括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人事工作自主权、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②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包括强化评价导向作用、强化校内激励作用、强化学校文化引领作用、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③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包括注重选优配强校长、注重加强条件保障、注重拓展社会资源。④健全办学管理机制,包括完善宏观管理、完善内部治理、完善社会监督。⑤强化组织实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营造良好氛围。(微言教育)

  点评:

  中小学校长终于有用人权了!呼吁很久的中小学人权,事权,财权终于适度下放了,尤其是前两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校长与学校在教师聘用上是没有绝对权力的。不要说副校长,一般老师聘用上也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因为权力都在基层教育局,所谓县管校聘。这次特别明确提出副校长聘用与中层干部聘用学校的话语权,也就是校长的话语权。把这个权力给学校,给校长的同时,更应该反省当初为什么会对学校与校长用人权有那么多不合适的限制?

  除了人权,还有教学等事权,这个政策对于发挥优秀校长个人能动性,个人能力,推动学校建设有重要意义。当然,还需要有监督。过去是管死了,但完全没有监督,可能就会乱,容易陷入另外一个极端。

  这次放权,可能和大家感受不同,很多人并不认为中小学校长没有权。事实上,很长时间里,在中国最有权力和影响的不是大学校长,是中小学校长,比如我们不一定知道某大学校长的名字,但一定知道某附中校长的名字,为什么?可能涉及招生了,这个权力需要平衡好。

  初中生刺死霸凌者获刑8年

  2014年4月30日,李小东等人在校殴打陈泗翰两次,放学后又将其强行拉到校外“单杀”,结果一死一伤。幸存下来的陈泗翰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刑8年。这个罪名让陈善坤夫妇无法接受。他们始终认为儿子是“正当防卫”,并打定主意要申诉到底,还孩子一个公道。而陈泗翰的自责从未停止过。走出未管所的那一刻,他没有开心的感觉,只感到一种“解脱”。他很想忘掉过去,却不知该如何重启人生。(澎湃新闻)

  点评:

  对于青少年在校园被恶霸欺辱围打时,是否可以不要用放大镜去看是否防卫过当?是否可以都判定为正当,比如无罪?

  面对这种围殴的场景,我们到底怎么办?难道就只能逆来顺受,或者报告老师?但往往并不真正解决问题。

  对于青少年这种情景下的防卫过当,是否应该从法律层面重新定义?就如当年那件轰动全国的反杀案。

  光明时评:SCI论文撤稿居世界首位,缘因公开惩罚机制不足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报告,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与居首位的美国旗鼓相当。但是,中国SCI论文撤稿数量却远高于美国。

  撤稿观察网站标注的撤稿原因多达82种,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出版机构调查”“同行评审虚假”“文章重复”“抄袭”“数据错误”和“图片重复”。近三年中国SCI论文共有1397篇被撤稿,其中因为剽窃所致的撤稿有547篇(39%),由错误所致的撤稿有330篇(24%)。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之外,因为伪造同行评议和作者署名问题导致的撤稿分别是116(8%)和84篇(6%)。(光明网)

  点评:

  对于杜绝论文舞弊,这个观点非常对,一个是真的严惩,杀无赦,一个是联动惩罚。让论文舞弊会断了自己生路,谁还敢?

  遗憾的是,我们的文化信奉“杀人不过头点地”,比较排斥重罚,比如股市上市公司造假上百亿利润,也不入刑,只是罚款60万。刚刚调整的制度也只是罚款最多到2000万,又如何起到警示威慑作用?

  东北大学一新生入校三天后死亡,警方:已排除他杀

  9月15日,东北大学大一新生方某入校三天后在宿舍内死亡。25日,方某家属告诉新京报记者,15日上午6时40分,家属接到学校通知,方某在宿舍内死亡,可能是因为心肺问题。家属称,方某的高考前体检与大学入学体检均无问题,没有家族病史。东北大学校长办公室一老师回应称,此事学校正在调查处理,调查结果会有官方通告,其他情况不方便透露。(新京报)

  点评:

  如果家长都这么恶意猜测,指责学校,学校可能就没有办法办下去了。

  理解家长的悲痛,更为逝去的生命叹息。但各种意外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比如猝死!警方已经排他杀,一个宿舍的同学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静待法医给出答案。

  如果因此指责学校的安排,包括军训安排,那应该怎么安排?待在家里岂不更安全?不军训不是更好吗?

  每年新生开学,都会遇到这类意外事件,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这绝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最后,被污名化的一定是学校,比如家长说学校冷漠,甚至袒护之类。前两天就刚刚发生了一起,无端猜测同宿舍同学加害,猜测学校袒护、掩盖。悲痛理解,但无端猜测,甚至污名化的确要不得。否则学校每接一个孩子都需要签下生死状。

  想提醒更多孩子们,规范作息,加强锻炼,先不说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起码,不要让父母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