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冒名顶替者必须严惩,但恶意说谎者也不应毫发无伤丨一周教育观察
文 / 陈志文
2020-07-06
冒名顶替者该严惩,买卖录取通知书配合作假的被顶替者,是否也该一起查处?

  山东通报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处理结果

  6月29日,山东省发布关于聊城市冠县、东昌府区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调查处理及相关情况的通报。通报称,6月20日,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单位组成工作专班,与聊城市、山东理工大学等有关单位一起,对聊城市冠县陈春秀、东昌府区王丽丽被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目前,相关问题已经查清,并依规依纪依法对46名相关人员作出处理。此外,工作专班正对反映山东省“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问题开展调查。(中国新闻网)

  点评:

  山东相关方面对242人冒名顶替有了初步结论:发生时间是1999年至2006年之间,主要分三种情况,1、被冒名顶替者完全不知情2、被冒名顶替者主动放弃入学资格被冒名顶替3、被冒名顶替者知情并与顶替者之间存在交易行为等情形。

  注意后两种,尤其最后一种情况应该不少,所以至今没有人站出来喊冤叫屈。冒名顶替者该严惩,买卖录取通知书配合作假的被顶替者,是否也该一起查处?

  北京今年高考考生需全程佩戴口罩

  6月29日,在北京市第13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今年北京高考考生49225人,设17个考区,132个考点。每个考区设置1至3个备用考场。今年北京高考每考场人数从30人减少至20人。严格疫情防控的要求,结合北京工作实际,全体考试工作人员考前进行核酸检验。考生全程佩戴口罩。集中医学观察考生,安排在备用考点,单人单场考试。(新华视点)

  点评:

  今年的高考,受疫情的影响,多了一个要求,戴口罩。其他地方还好,进考场就可以摘口罩了,但北京近期还不能放松,要求在考场也需要戴口罩。

  一个小小的口罩,完全可能成为考场上情绪的发泄点。

  戴口罩的确会有呼吸不畅的问题,若心情烦躁,就更容易激化。在考场上,一旦遇到难题,或者发生其他事情,我们很容易焦躁,这时可能就会把原因归结在戴口罩上:因为戴了口罩,影响了大脑供氧,影响了思绪……等等。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就很麻烦了,考场上若处理不好,就会加剧这种烦躁,甚至发生摩擦。怎么办?

  作为监考老师,可能需要一点技巧,可以考虑灵活处理,比如请示相关监考负责人,是否可以让考生短时间的调整,不必非一直戴着,有一个释放、放松。对于考生,简单说控制自己意义不大。不过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或心态:不戴口罩就能解决问题吗?是自己不会还是因为戴口罩让自己不会的?如果不戴口罩是否真能解决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不会某道题绝不是口罩的问题,口罩无非是能找到的最佳理由或者借口。如果发脾气,如果不戴口罩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就发脾气,就不戴,但实际上可能更糟糕,因为不戴口罩不合规,监考老师必须履行职责,不可避免会让你更不愉快,只能是恶性循环,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问题,甚至失去考试资格:若冲突升级就只能请你离开考场了。

  其实当我们专心进入某个状态时,很多外在干扰很容易被屏蔽,包括口罩,因此,考生不妨先按我说的调整好心态:会不会做题其实和口罩无关。在考场上真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暂时放下笔,深呼吸2分钟,让自己静一下,问自己一个问题:是口罩的问题吗?相信很多人就能平心静气了。还有一个小办法,就是这两天做题时就坚持戴着口罩,让自己提前适应一下。

  最后也给大家缓释一下焦虑。今年高职继续扩招,招生计划数基本上与报名人数差不多了,无论在哪个省市,大家都有学上,无非好坏的问题,大可不必焦虑。而试题本身,有人猜测会较往年容易一些,根据之前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透露的信息,至少不会比去年的难吧。所以,放松心态,把送分题先拿下来,就有一个还可以接受的学校了。记住,靠发脾气、不戴口罩并不能解决我们不会的题,反而会导致更糟糕,那我们就尽可能去忘记口罩吧!祝大家考试成功!

  陕西宝鸡通报六年级女孩小区坠亡 班主任被停职

  6月23日,陕西宝鸡一女童在小区坠楼身亡。宝鸡调查组通报,女童对成绩不满意,对身旁同学流露出轻生念头,学校和老师没有直接责任。班主任在批评退步学生时,对女童有拍肩膀动作,属行为失当,已责成对其停职反省。(中国新闻周刊)

  点评:

  既然调查清楚没有学校老师的直接责任,凭什么让老师停职?最近几起类似事件中,家长找媒体,到学校闹,口口声声问责学校,却从来不反省自己,不反省家庭的原因。为加强教育,去年中央特别纠偏,明确给予了老师惩戒权,如此下去谁敢用?谁敢做负责任的老师?像这样为息事宁人,不问是非,胡乱问责学校和老师,是典型的惰政,不担当,乱作为。家长胡乱攀扯尚能理解,地方政府部门如此处理,实在不能理解,应该给予谴责!

  首次系统提出“四个评价”: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

  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首次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21世纪经济报道)

  点评:

  教育评价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功利文化的挑战,一个是诚信文化的支撑。如果不解决后者,就无法解决综合评价的客观公正,这也是大家喜欢“数数”评价学生、老师、学校的原因。无法解决前者,就难以解决“应试”为代表的功利化做法扭曲评价本身。你树什么尺子,我就追什么尺子,比如留学中介行业的背景包装。而且,更多时候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怎么办?

  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留学生可在清华北大暂时学习

  美国时间6月30日,康奈尔大学宣布秋季学期计划,并公布国际学生可以在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当地大学暂时学习。所有中国公民和持有中国绿卡的国际学生由于疫情无法返校, 可以申请入读以下7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凤凰网)

  点评:

  被康奈尔录取的同学,可以就近在清华北大等7所高校就读了!近日康奈尔公布国际生秋季教学计划,因为签证或其他原因无法返校的国际学生可以选择Study Away,在国内有合作的高校就读。具体更详细的细节还没有公布,但7所学校名单公布了,都是很有实力的高校,清华北大都在列。有意思的是,除了著名大学外,还有首都师范大学位列其中。上一个康奈尔还可以体验清华或者北大的生活,很不错的福利!

  查询学历得先填毕业院校?学信网回应

  近日,有网友称,现在在学信网查学历需要先输入毕业院校。不少网友对此提出质疑,如果被冒名顶替了,怎么知道自己的“毕业院校”?对此,学信网7月1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表示此次升级为2019年5月实施的一项升级信息查询安全机制的举措。(中新网)

  点评:

  其实冒名顶替案的第一功臣是学信。2006年建立学籍库,2009年开通查询服务,发现了有重名重身份证的学籍,于是启动了追查。这也是为什么06年之后几乎就没有假冒顶替案发生的重要原因,大家此番误解了学信。

  山东苟晶事件调查结果公布 15人被处理

  7月3日, #山东苟晶事件调查结果公布#,经过调查,苟晶1997年未填报志愿身份成绩被冒用。苟晶1997年高考成绩达到济宁市中专(理科)委培录取分数线,但本人未填报志愿,其个人身份、高考成绩等被邱小慧冒用。苟晶1998年高考成绩达到济宁市中专(理科)统招录取分数线,本人填报志愿并服从调剂,被录取到湖北黄冈水利电力学校上学,系按程序正常录取,不存在其当年被他人冒名顶替上学问题。根据调查情况,邱小慧、邱印林等15人被依规依纪依法处理。(中新网)

  苟晶回应夸大其词质疑:事情没有落到你们头上

  7月3日山东省发布苟晶事件处理结果与苟晶之前描述的有很多出入,有网友质疑“两次高考都被顶替”存在夸大成分。对此苟晶在3日晚直播中回怼网友“就算是我夸大其词了,你又损失了什么?”(新浪新闻)

  点评:

  苟晶的事情明白了:第一年考上委培中专,苟放弃了,于是被人顶替。第二年苟晶还是考上一个中专,并不存在顶替。所有参与作假的,一个都跑不了,这里面又出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比如公安户籍部门伪造户籍,这是最硬的一关,感觉处理太轻了!不过还有一个值得关注,苟晶揣着明白装糊涂,存在恶意说谎。第二年不存在所谓顶替,不知道她说谎目的,但的确也耗费了一些社会资源,更主要的是不能鼓励说谎,是否也应该给个谴责之类的?苟的说法误导了很多人,当年是标准分,满分是900分,所以苟那个分数大概就是一个刚刚及格的分数,只能上一个高中专。也就是说,苟晶没有自己说的那么优秀。

  之后她在直播中回应质疑:“就算是我夸大其词了,你又损失了什么?”,我大概明白苟晶为什么撒谎了,一切撒谎目的是要流量,如此没有底线与羞耻,我们还能说什么?不过提醒一下,不是夸大其词,是说谎,我们至少可以谴责苟晶撒谎!

  深圳各级各类学校期末考试取消

  7月2日,深圳市教育局经研究决定,除高考、中考、学业水平考试(初、高中)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组织期末考试。已经开展期末考试的学校,不得公布考试成绩,不得进行排名。(广州日报)

  点评:

  深圳紧急取消考试被证明属实,网传的理由大约也属实,怕孩子们考不好受打击刺激,甚至走了极端。不知道是该表扬还是该反对?政府的决策会有很多无奈,但每一位家长需要明白,这点打击或者挫折都不能承受,未来还能指望什么?其实疫情带来了一次绝好的成长机会,淬炼孩子的机会,人生总是崎岖坎坷的,至少不会那么平顺,希望家长与社会各界不要错用了这次机会。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