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保障教师惩戒权,中国教育不能缺了规矩!
文 / 陈志文
2019-07-1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此次中央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教师惩戒权的问题,引发关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此次中央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教师惩戒权的问题,引发关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惩戒,中国教育不能缺了规矩,不能缺了惩戒!

  以下是去年我曾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此时看来恰逢其时。

  重庆公交车因过站乘客殴打司机引发极端恶性事故,震惊了全国人民。各地类似事件也不断被曝光,几乎天天都有人要求公交司机按自己的意愿停车。同期,广西几个不足14岁的少年竟然殴打一位智障老人取乐,并将录影放到网上炫耀。再联想到近期不断发生的各种高铁霸座事件,我们也许突然发现,为什么身边会有这么多违规、违法,肆意妄为而不知耻的人?

  虽然说这类人还是少数,但的确需要全社会深刻反省这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反省背后更深的社会原因。一个显性的原因当然是社会治理过度讲和谐,缺少了惩戒,如果有严厉的惩罚,恐怕没有几个人敢这样干。但另外一面,我们可能需要多想一步:为什么这些人往往都气势汹汹,或者恬不知耻,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错的?

  若从教育角度做一点反省,则可能这些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如此,缺少规矩,只有自己的利益,导致其肆意妄为!

  在刚刚过去的毕业季,英国牛津大学学监发邮件提示学生注意毕业典礼中的规矩,因为多个毕业生着装不符合规定而被推迟参加毕业典礼。一位女生更是被告知不得毕业,因为她着装“露肉”,朋友临时给她穿上一双袜子后,才得以参加毕业典礼。牛津学监下发的这份提醒邮件列举了以下违规的例子:待毕业学生未穿长裤或黑色的袜子,未穿深色的鞋子,未穿黑白服装。

  不知中国的家长看到这些要求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因为一双袜子,或穿着暴露而没有毕业证,没被同意参加毕业典礼,估计中国家长与学生都会不依不饶,媒体舆论也一定口诛笔伐。

  但并非只有牛津大学是这样。日前,一位剑桥毕业的同学给我看她的毕业典礼照:正装单膝跪在校长面前接受毕业证书。她说,典礼前每个人都实际演练过一次,但她还是非常紧张。

  其实何止大学,培养了19个英国首相、英国最著名的中学——伊顿公学的规矩也非常严苛。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同荣誉的学生需要穿不同的衣服以示区别,即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且体罚仍然是这所学校的惩戒手段之一。

  2015年,BBC雇佣5名中国人模拟中国学校拍了一场真人秀节目,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批判中国教育的热潮。当时伊顿公学的前教务总监在社交媒体上说,如果这几位老师来的是伊顿公学,就不会有这种冲突了。换句话说,伊顿公学要求很严格,甚至比中国更严格,学生也很自律,学习很努力。

  “小霸王”李天一当年从美国一所中学退学,回国不久就出事了。其退学详细原因不得而知,但我几乎可以肯定涉及违反校纪。他上的这所位于明尼苏达、有100多年历史的学校,有着非常繁琐严苛的规矩。在日常管理上,学校实行红白卡制度,3张白卡换一张红卡,3张红卡在身就会被开除。而其中一些给红卡的行为,在中国甚至达不到请家长的级别。

  2012年,我在旧金山转机时买了一份时代周刊,无意间看到一篇讨论体罚的报道,我才知道,美国还有19个州在法律层面是允许和支持体罚的。

  那时我突然醒悟,自己也被“骗”了。

  中国教育在近几十年的前进与改革中,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对学生过度强调了所谓的尊重、自由,过度讲天性、个性,缺了基本规矩,多了娇纵。在中国,体罚已经被我们描绘为最野蛮落后的教育方式,被完全禁止;而其他惩戒手段也被归于“变相体罚”,几乎禁绝了。于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荒唐的一幕幕,学生可以各种违规甚至辱骂、殴打老师,但老师却不能也没有任何手段惩戒这类学生。

  日前在河北某县,一位班主任在课堂上批评学生时,被这位学生摁在地上暴打一通。但因为是未成年人,也还在义务教育阶段,这名学生不能被开除,最严厉的惩罚只是回家反省。老师住院治疗还没有结束,这位学生已经结束反省回到学校上课了。

  很多的霸王、无赖实际就是这么从小被保护大的,被娇宠大的!以至于成年后仍然只有自己的利益,没有大家的规矩、社会的规范。

  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与其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制度关联的,不是独立存在的。同时,也是有着复杂的体系共同维系的,更是有前提条件的。

  比如他们更重视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而不是功利选择,其前提是物质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同理,对于学生个性的尊重也不是无条件的放纵,比如学生喜欢什么不过多强迫,但在规矩面前没有例外,都是强制性的。对学生尊重的同时,对于老师的尊重更是没有条件的,是必须的。中国很多小留学生被国外学校开除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顶撞老师。

  即便是公立学校对学生没有体罚,但其他惩戒措施仍然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关禁闭——在严重违反校规时,如打架,会根据违规程度不同关到一个没有任何人的屋子反省;老师虽然不能体罚学生,但可以请校警把你拖出课堂,保证不影响其他人。同样,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是有其他惩戒措施相匹配的,对于一些严重犯罪,绝不会因为不足14岁或者16岁就放弃惩罚。

  一位驻外的参赞夫人曾经给我讲过她在美国的经历。她儿子入读当地一所公立学校,不久就因违纪被罚站,罚站场合有点类似我们的周一升旗大会。听说这一消息时,她怒不可遏,觉得这是美国啊!怎么可以这样?她找校长质疑学校的这一做法,甚至提到涉嫌歧视。但校长告诉她,这是学校的规矩,因为她儿子屡次违反校规,必须加重惩戒,如果再进一步将会被关禁闭。

  类似的案例非常多,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只从点滴表象入手,如盲人摸象般表面化、标签化地理解西方教育,没有原则地强调个性、天性,一味鼓励表扬而没有惩戒,把粗鲁没有教养当个性。

  岂不知,人的进步与社会化本来就是去天性、有效管控自己的过程,一个人是否优秀也在于此,而不是由着自己、放纵自己的天性与欲望。若真如此,我相信很多孩子更喜欢玩游戏而不是学习,更强调自己想怎么样,而不是遵守规矩。这种对西方先进教育简单化、标签化、浅薄化的认知在几十年中不断扩散蔓延,误导了众多家长,也误导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

  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与理念下,普遍出现了对孩子过度娇纵,家长一味强调孩子的天性、个性,而忘记规矩的现象;学校教育中也过度强调表扬、鼓励,缺少规矩,少有惩戒,甚至排斥惩戒。

  于是,“熊孩子”越来越多,这些人长大了,也必然是“熊大人”,甚至会成为超出我们想象的、不知耻的违规违法者。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