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2020-01-09 10:2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通识教育或者博雅教育的核心就是对自由人的教育。这个自由人是从什么方面得到自由呢?是从物质和精神的束缚下得到自由,而真理使人自由。

  应该说传统教育都是通识教育,在中国也一样。当然,因为传统社会的知识、学科分工不是太发达,所以通识教育既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对社会精英的教育方式。与通识教育相比,专业教育出现得要晚很多,欧洲的专业教育出现应该不早于16世纪,中国就更晚,是科举制废除后才出现的。专业教育跟科学不是一回事,科学在古希腊就已经产生了,大家知道亚里士多德创造了很多门科学,但那时候的古希腊教育是通识教育;古希腊罗马讲的自由七意包含七门学科,但也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发展是近现代知识体系发生变化的结果,这是在方法论上对精确性的追求,这两个特点我认为存在一些根本性的联系。研究者对精确性的追求使得他们把研究对象局限在一个狭小的领域,研究者会用定义概念的方式人为地划分出一个可以满足这种精确性要求的领域,这些研究领域会相互交叉,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道术为天下链的问题。

  专业化教育的高度发展使得传统通识教育受到了很大冲击: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不断细化使人们在当今的学科分野下很难掌握一门以上的知识;另外一方面,即便人们降低通识教育的标准,也很难界定出一个自由人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和程度,通识教育因此往往被等同于藏识教育,可见专业教育的时代,通识教育面临着一种被边缘化的危险。但专业教育显然并不能替代通识教育,这不仅是因为通识教育包含了常识教育的一面,使那些接受专业教育的人能够享受一种健康正常的生活,能够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至于在专业领域之外处处碰壁;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社会通识教育意味着专业教育的超越,意味着受教育者视野的开阔,因而是一种对灵魂的教育,是人的自我完善,使人能够远离名利场中的嘈杂喧嚣之路,最终学以成人,这些都是专业教育无法实现的目标。换言之,专业教育培养的是专家,通识教育培养的是人,就此而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存在根本的区别,通识教育是大众文化的解读剂。

  专业教育是否就与通识教育水火不容呢?当然不是。首先,我们需要把专业教育与知识的专业化区分开,知识获取只能以专业的方式开始,但教育却不应该被限制在专业的范围之内,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在科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来看,专业是学科的划分,因此科学并不是太高尚的称谓,只不过是分科之学。这是由人的认识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人只能从特定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也就是说,人不可能像上帝一样拥有一个带立足点的认识基础。虽然世界本身是一个整体,有统一性,但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一部分一部分来进行,这只是认识的起点,并不是认识的目标,认识的目标要上升到事物整体。这样一种对生物的认识,传统上是哲学的领域,但是就连哲学本身也摆脱不了事域的限制,现代哲学更是体现出明显的特点,就是从某种特定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基础出发,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包括哲学在内的任何知识,都有超越自身,从部分认识上升到整体认识的任务和使命。就此而言,一种局限于专业而不能超越专业的知识实际上仍然是不完整的知识。但专业知识本身包含了自我超越的可能,也就是说一个特殊的专业研究、自然和人事的某一个特殊方面也提供了一种理解宇宙研究的视角,如果研究者从这个视角出发又不局限于这个视角,就实现了对专业的超越。

  当然我们当前的处境与这种理想的状态相距甚远,现代知识受到各方面的逼迫,比如说金钱、竞争、对极端和进步的追求;因此,很少有研究者能够从部分回到整体,从物回到人。人类能否放慢对科学研究的步伐?能不能对技术说不?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其次,教育也存在从部分上升到整体的问题。知识只能一门一门教,一种好的教育制度不能满足于向学生传授一些相互隔绝的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触类旁通,一通百通,融会贯通,否则就是庄子所说的“趋势”。我们这个时代,要让专业教育超越自身成为通识教育,的确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为人类的知识本身就处在分裂的状态。这不仅体现在关于人的知识和关于物的知识是分裂的,而且关于人的知识也是相互分类的,比如说政治学和经济学对人就有相当不同的认识。知识不能超越自身,教育当然也就很难超越自身。反观古希腊时代,一个秩序井然的宇宙,人在其中占据中自身的位置,这种天人合一的知识体系是通识教育的前提,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前提,所以当时的人们才会把发现宇宙的根本原则作为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从目前的知识状态来看,我们似乎只能把建立这种整全性知识的任务交给未来的人,也就是现在的教育对象,然而为了建立整全的知识,他们自身就要受到整全的教育,这好像是一个解不开的结。

  不过,目前我们有两件事情可以做:首先因为通识教育并不排斥专业教育,甚至必须以专业教育为出发点,所以通识教育与现代大学的教育体制完全可以相互兼容,只要我们的教育者在进行专业教育、在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做准备的同时,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超越,注重引导学生对整全知识的追求,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我们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其次,我们手头上还是拥有丰富的通识教育素材,那就是各个领域的经典,人们之所以把读经典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原因就在于古人的知识虽然不那么深刻、精准,但它们拥有一种关于这个世界的整全性的了解,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古代知识的简陋而轻视它们,而是要立足深化和拓展它们,努力发掘它们所包含的智慧,重构它们所展现的统一的世界图景。人格统一性的前提是世界的统一性,古典思想能够让学习者思考自己在宇宙万物当中的位置,从而获得一种相对健全的人格培养,因此阅读古典是当下通识教育的替代方案,甚至还是一种相待可取的方案。

  总之,在一个专业教育的时代,通识教育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12-07 18:20
SRC-1167626272 2017-10-18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