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王果胜:“双一流”战略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变与不变
2019-11-02 11:25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11月2日,“双一流”战略下的行业特色高校发展对策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论坛是“新中国高等教育70年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之一,是第54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显著的行业背景、专才型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对集中的学科分布等特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在70年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做出了积极卓越的贡献。

  2017年9月21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确认公布,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学科单一的高校纳入了“双一流”建设名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相近且集中,与行业紧密联系,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力。在新时代下,在建设“双一流”战略下,行业特色高校该如何应对,如何发展?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海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并作精彩发言,分别从水利、林业、电力、石油、矿业等方面分享交流学校经验。

  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果胜作了主题为“以质量革命为核心的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计划”的报告。他提出,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领会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新使命、新担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发展、实践能力。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要加快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也出台了“双一流”建设的配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由数量增长转向质的增长。

  王果胜介绍,今年正好是中国地质教育110年,我国地质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七个阶段:

  建国前40年,是一个初创和艰难发展的40年。

  建国以后,1949年到1966年是迅速发展的17年,应国家发展的要求成立了一批行业性院校,这个阶段,行业院校包括地质类院校都得到了很好发展。

  1966到1976年是被破坏的10年。

  1977至1991年是恢复改革发展期。

  1992至2001年是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期。

  2002至2013年是质量提高科学发展期。

  2014至今是新常态与“双一流”建设期。

  这七个阶段,地质教育基本上分为了三个阶梯,第一个阶梯是1950至1976年,第二个阶段是1977至2000年,第三个阶梯是2001年至今,每个阶梯都有一个规模到质量上的提高,各发展阶段之间都是质的飞跃,2013年全国高校地质类各层次在校生达到约13万人。

  谈及地质教育现在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王果胜表示,地质教育发展与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在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保障、大型基础工程建设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地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步入了理、工、文、管多方发展的阶段。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健全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都为地质大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成立,提出一核要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支持;两深是引领深地探测、深海探测国际科学前沿;三系是要建立自然资源监测技术体系、国土空间优化管控技术体系以及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

  地质行业内部发展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一些自我挑战,包括供给侧结构调整、地勘行业出现断崖式下滑等。有地质工作理念和内容重大转变的挑战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的形成需要拓展地质新领域,还有我们高校自身的在新常态下对质量的要求,以及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育过程、成果转化方面的一些新挑战。

  他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坚持质量发展,目前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了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地质一流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坚持特色立校,变的是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确立大资源观、大地质观,还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坚持以本为本”。

  王果胜介绍,近些年学校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能力体系:以理念为先导,凝聚教育教学共识;以学科为基础,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以队伍为核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资源为平台,增强教学保障能力;以管理为抓手,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另外学校对本科教育很重视,为了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学校的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制定了10项工程30项举措,为全力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提供行动指南。近年已在全校上下掀起了进一步在“双一流”建设框架下怎么进一步建设一流本科的工作风潮,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地贯彻和推进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