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推进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
2021-01-22 17:06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作为社会科学,经济学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具有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的特殊性。经济学除去一般科学意义上的质疑和发现外,还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其作为科学而存在的基础——学术范式是否存在,始终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指导中国经济学?如何总结和提炼中国经济实践的规律,把经验性特性上升为系统化的学说?如何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借鉴其有益成分,推动中国经济学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的新命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大地,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时代,把时代作为“出卷人”,把问题“作为时代的口号”。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学说体系、学术范畴的统一,从实践到理论、从观点到体系、从具体到抽象,形成道理、学理、哲理的统一。这种统一集中体现在三次系统阐释中: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应面对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8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应当坚持的基本方法、应当破解的突出难题、应当承担的主要任务、应当达到的根本目标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说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凝练了重要的学术范畴,推进了“术语革命”。再次,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经济规律,实施发展方略。一是树立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塑造新竞争优势。

  我们要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一是抓好教材建设,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教材建设。要从中国实践出发,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把深入分析上升为理论,形成系统性的学说和范畴,即“中国经济学”,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学、中国微观经济学、中国发展经济学、中国金融学、中国财政学、中国开放型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学、新中国经济史等。二是以中国经济学为主体,构建经济学教学课程体系。在上述中国经济学各门课程基础上系统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经济学课程,同时科学批判、准确讲授当代西方经济学课程,系统性地提供经济学分析、技术性和工具性课程以及数学、统计、计量、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等课程,当然还包括思政、外语、艺术、体育等素质性基础课程。不同专业和类型的经济学人才培养还应当有所区别。三是改进和完善培养方式,强调深入中国实践的同时,强调基础理论训练的严格性。对理论经济学学生培养而言,尤其是对于朝着理论研究方向发展的本科生教学而言,应当注重本科与硕士、博士阶段的有机衔接,包括课程体系上的衔接、课程内容上的衔接以及培养阶段上的持续性等。比如可以考虑实行本硕博连读方式,也可以考虑探索不同专业方向的交叉学科共同培养的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目前在经济学本科教学方面开展的具体探索主要包括“六个一”。一是建立一个中心。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改革发展研究基地”合并成立研究中心,以高水平研究带动教学。二是建设一个基地。教育部委托建立了“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系统地开展教材研究编写等方面工作。三是设立一个专班。在全校大类招生和实施本科教学“强基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的基础上,完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经济学拔尖基地在“经济学—数学拔尖人才”项目基础上,新设中国特色经济学方向并建立相应的动态考核机制,实施学业跟踪分析,在经济学院设立“中国特色经济学”方向专业班,目标是培养理论人才,实行本硕博一贯制培养。四是举办一个讲座。在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邀请全国各高校教师开设“中国经济学”公开讲座。五是建设一套教材。编写《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同时研究编写当代西方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等教材,梳理、重建工具类和方法类教材。六是落实一个项目。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推动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设立应用经济学卓越人才培养项目,改革培养方案和模式,建立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大数据实验室。

  作者:刘 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 2020-06-30 19:22
刘伟 人大.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