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守“规矩”才有发展 校园学习类APP治理的新契机
2019-06-26 16:46: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以学习类APP为代表的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诞生,代表着新的教育生态的形成,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的重要载体。如果把APP当成一个产品,每个产品都有价值观。为孩子开发的APP,要保证内容健康和信息安全,给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干净清朗的互联网学习环境。”6月25日,在未来网主办的“新思路、新发展、新作为·校园学习类APP规范发展交流会”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社长吴峥岚在致辞中表达了上述观点。
  近年来,在线教育市场迅猛发展,各种校园学习类APP已经渗透到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等多个环节。在享受巨大学习便利的同时,一些有害App 向孩子们露出了锋利“獠牙”:内容涉黄、诱导付费、游戏化、违规收集儿童隐私、传播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自2018年底至今,从中央到地方,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校园学习类App治理整顿不断推进,收到实效。
  未来如何进一步规范学习类App的发展,乃至规范互联网教育市场的良性发展,成为新的课题。
  此次交流会设置了“校园学习类App管理的‘新与难’”“学习类App如何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互联网教育科技的下半场”三场圆桌论坛,业界专家学者围绕学习类APP的问题进行深度研讨、总结规律、推广经验,为切实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清朗网络空间、助力行业良性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社长吴峥岚。未来网 赛孟琦 摄
  急踩刹车 为校园App止乱治乱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少年,虽然早早就接受了移动化的在线学习方式,但由于自身辨别和防范能力较弱。一旦App乱象未能及时有效遏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危害程度甚至难以扭转。因此,排查、整治有害校园学习App、净化少年儿童线上学习空间的任务十分紧迫。
  广东省教育厅原副巡视员、广东教育督导学会会长陈健表示,治理校园学习类App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强化政府管理。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统一、明确的管理标准,为源头上治理校园学习类APP问题提供明确指引。坚持行政监管与技术防范相结合,坚持将行政审核与市场管理相结合,激发相关产业的企业公司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广东省教育厅原副巡视员、广东教育督导学会会长陈健。未来网赛孟琦 摄
  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协商代言处副处长刘毅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重要的生活空间。团中央权益部联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69.7%的未成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比例高达87.4%,将上网玩游戏作为主要休闲娱乐活动的比例达64.2%,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40.5%。“用好学习类APP,能够对减轻老师和学生负担、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公平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分辨力不强,容易沉迷网络或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刘毅指出,在“堵”和“疏”上下功夫,将中小学学习类APP“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进入校园的APP内容在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切实体现素质教育导向。 
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协商代言处副处长刘毅。未来网 赛孟琦 摄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本中在发言时表示,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而“校园学习类App”蓬勃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及学习的应用与融合。对“校园学习类App”的规范管理应积极引导并发现一批优秀的校园学习类App。警惕将“规范”工作演化为“清理,整顿,严打”的轨道。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本中。未来网 赛孟琦 摄
  未来网常务副总编辑信天昊在致辞中表示,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对“校园学习类APP”规范管理,为青少年提供优质健康的学习工具,切实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清朗网络空间。
未来网常务副总编辑信天昊。未来网 赛孟琦 摄
  管理困难  为监管部门带来新挑战
  快步进入校园的校园学习类App数量庞大,动辄日活过万的运营使相关监管压力陡增,给有关部门提出新的挑战。在此次交流会的“校园学习类App管理的‘新与难’”圆桌会议上,多位业界专家学者也就此展开讨论。
校园学习类App管理的“新与难”圆桌讨论现场。未来网 赛孟琦 摄
  2018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为学习类APP乱象踩下了刹车,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多个相关部门也积极协同推进App的整顿工作。
  自2018年10月以来,国家网信办、教育部、全国扫黄打非办相继出台整治意见并通报了处罚情况。仅在苹果应用商店中,就有超过15000个教育类APP被进行了下架操作。在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中,有多款“问题”校园学习APP上榜,问题包括擅自收集学生用户信息、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等。
  北京、广东、江苏、四川、黑龙江等地也相继或出台相应办法,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在本土化的治理过程中,一些困难和问题出现了如:App属地管理存在两地分离情况、前期缺少登记审查、事后监管查处则“查无此人”……  
  今年6月,广东省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因其在扩大监管范围、前置审查、属地管理及动态管理机制等率先提出了具体举措而被称为“样板间”式的做法。
  就在前几天,广东教育厅还公示了首批通过审查情况的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名单。53个学习类APP进入内容审查拟列白名单,仍有53个学习类App待改进。而在动态管理机制下,列入白名单的App也并非一劳永逸。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形态变化多样,App发展日新月异,实际管理难题也不断涌现。
  在广东教育厅督导室主任科员张志立看来,存在两个方面的难题:首先,学习类App作为新兴事物,相关监管内容、体系等方面的构建仍在探索阶段;其次,互联网教育市场里涌入的企业,很多由于是从互联网公司转型而来,对于教育属性、教育政策制度的了解不够全面,还需监管部门给予大量引导、指导工作。
广东教育厅督导室主任科员张志立。未来网 赛孟琦 摄
  北京市委网信办新闻传播处王强认为,要把好校园APP的入口关和内容关,最重要的是权责部门需去建立一项良性的机制,支持学习类APP发展,同时防止其中教育内容、价值导向出现偏差。
北京市网信办新闻传播处王强在圆桌环节中分享观点。未来网 赛孟琦 摄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网络治理与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谢永江认为,家长的监护、监督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家长对于学习App的了解和应用可能还跟不上新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发展脚步,但家长又要担负起对孩子的监护责任,要花更多时间去学习了解,才能更好指导学生去利用新的技术学习。”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网络治理与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谢永江。未来网 赛孟琦 摄
  颠覆传统 学习类App赋能教育教学
  不断加码的监管将使得学习类App对教育教学更好的赋能。对学校而言,这意味着教学和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合规后的学习App如何更好凸显赋能教学的功能,一线的教师、教学管理者还有哪些痛点需要App帮助解决……诸多问题也在“学习类App如何助力学校教学创新”圆桌论坛上引发嘉宾们的思考。
学习类App如何助力学校教学创新圆桌论坛现场。未来网 赛孟琦 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主任李玉顺表示,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已经到了教育信息化2.0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向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最显著的特征。而这一人才模式的培养最终都要落地到学校教育教学场景里,在学生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中。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主任李玉顺。未来网 赛孟琦 摄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于世洁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要思考学校、学生、家长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借助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手段,开发出学习类App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效率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于世洁。未来网 赛孟琦 摄
  在广东实验中学,学习App的应用使得学校初步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该校副校长黄涛显然对学习App还有更多期待,“希望学习App能够提供教师校本研修、课堂智慧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集成数据平台,这个平台,为学校进行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这是学校比较大的需求,也可能是一个比较高的奢望。”
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黄涛。未来网 赛孟琦 摄
  洋葱数学创始人CEO杨临风从学习类App企业方的角度出发,认为,“做企业也好,做产品也好,讲究产品核心定位,讲究用户核心价值。校园学习App只有促进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为学校体系作出贡献,产品价值自然会体现。整个市场行业里就有你的地位,就需要你。”
洋葱数学创始人CEO杨临风。未来网 赛孟琦 摄
  回归教育本质 走好互联网教育“下半场”
  这次针对校园学习类App大规模的监管治理,对企业和行业而言都是一次震荡。但眼下的阵痛,换来的是校园学习类App领域、甚至是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的长久规范和良性发展。以这次集中整治为契机,是时候对整个在线教育生态的发展进行一次彻底的反思。
  在此次交流会的“互联网教育科技的下半场”圆桌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高潇怡认为,“互联网+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趋势,那么它必然对青少年、对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会深刻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产品的涉及需要符合教育理念,需要有更多教育视角的监控、评估和规范,真正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
互联网教育科技的下半场圆桌论坛。未来网 赛孟琦 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高潇怡。未来网 赛孟琦 摄
  不难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快速繁荣的背后,是科技伦理、网络数据安全等问题的显露。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裴玮,用互联网教育涉及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举例,“监管部门关注的问题,重点是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百姓合法权益的,比如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包括信息内容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学习类APP针对的用户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其实他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更弱。可能涉及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可能是家长和同学的信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核心的监管也应该是教育。”她认为,既要用包容审慎态度对待新兴业务,但也要划好底线。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裴玮。未来网 赛孟琦 摄
  未来网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巩帅表示,在线教育发展中的几个矛盾不可忽视。“一个是快与慢的问题。教育是一个慢活,但是互联网介入之后,它要求效率,是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好,当效率走到一定的极致的时候,那就被质疑出只是为了一个提分的工具,而对整个教育却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另一个是从教育企业怎么把慢功夫做长久的角度,企业要对投资人负责,它要盈利,它要各方面的指标,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又是这种奉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这么一个法则,他在扩张的过程中,它势必要经受两边的一个考验,就是你既要快往前跑,做的事都不能太快,这个度其实是内部的矛盾。”
未来网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巩帅。未来网 赛孟琦 摄
  赛伯乐教育产业基金合伙人程子婴也表示,教育行业高度关系民生,对于进校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校园学习App,一定要把握国家政策思路,合规合法的去设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投资机构,都会跟被投企业去强调这一点。
赛伯乐教育产业基金合伙人程子婴。未来网 赛孟琦 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250204529 2019-12-19 1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