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长江师范学院加强“乡土情怀”教育 让毕业生下得去、扎得稳、扛得起!
2019-05-22 17:07: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百名博士带领百名大学生到百个村调研;过半毕业生选择扎根基层;“特岗教师”人数居重庆高校榜首……近几年,与其他高校不同,长江师范学院的毕业生选择扎根乡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乡村振兴”。
  这与学校加强师生“乡土情怀”教育密不可分。“新师范”背景下,长江师范学院聚焦“三区”教育发展,着力培养卓越教师,从思想“深处”、意志“难处”、能力“软处”下功夫,切实解决学生“下得去、扎得稳、扛得起”的问题。
  下得去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一路从山区来到城市上大学,我更加认识到城乡教育的差异。”长江师范学院2018届毕业生冉万杰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小怀有教育梦想的他,高考毕业后选择了定向小学全科教育专业。
  大一暑假,在“三下乡”社会志愿实践活动中,一个小男孩拿出自己很喜欢的手表送给冉万杰,让初为人师的他备受感动,于是,冉万杰下定决心,立志做一个为乡村孩子带去精彩童年的好老师。
  目前,冉万杰作为2018首届马云乡村师范计划的入选者之一,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石柱,在联心小学任教。“很多朋友对我的选择不理解,说我在农村磨灭了斗志,选择安于现状,其实我不是安于现状,而是不忘初心。”
  同样是农村出生的陈庆也选择了回乡任教,“我从小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关爱和资助,现在我想发挥所学,回馈社会,为乡村孩子带去优质教育。”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法学博士姚茂华,加入了“乡村振兴百村行”系列主题教育实践研究活动,“作为学者,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推动乡村发展,是我们这代学者的使命担当。”
  冉万杰、陈庆、姚茂华的选择是万千扎根乡村的长师人的缩影,也是该校探索“新师范”办学路径,坚守“治学促乡”、“乡土情怀”、“守望乡村”办学传统的生动注脚。
  坚定好大学生造福乡梓的理想信念,才能在乡村扎得下根。长期以来,长江师范学院深化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解决“怎么看”“怎么办”两大问题,教改成果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宣讲团”“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活动,播种扎根乡村成才之梦。
  此外,学校创办“拏云先锋班”,建立学生社区党支部,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大学生预备役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彩虹之家”学生党支部获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奖。
  扎得稳
  培养意志品质之核
  “三区”城镇化程度低、教育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动力不足,精准扶贫、生态保护、产业振兴、教育均衡发展等任务十分繁重,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薄弱区、困难区、短板区。
  坚守在这一方土地,对于当代大学师生而言,并非易事。“学校海拔较高又地处森林保护区,常年阴雨绵绵导致湿气很重,若是夏秋季节可能还会有小动物光顾寒舍。”冉万杰说。“学校离县城有60多公里,每次家访都要走上3、4个小时。”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金铃乡小学校任教的陈庆,早已习惯了“出行全靠腿”的教书路。
  作为“乡村振兴百村行”发起人之一,姚茂华博士带队黔江、秀山、巫溪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不畏严寒,跋山涉水,足迹遍及武陵山区40余县200来个村庄,撰写了系列学术论文及资政报告,为学科研究收集了可贵的样本数据。
  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长师人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学校看来,培养好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才能在“乡村振兴”中攻坚克难。
  为此,长江师范学院聚焦一流学风建设,推进“四个回归”、强化课堂管理、推行阳光体育锻炼计划、落实一日作息制度,激发学生成才的内生动力,锤炼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并且,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激励贫困学生感恩奉献、奋发自强、回馈社会。
  此外,学校紧贴乡村振兴战略,连续三年组织“乡村振兴百村行”大型调研活动,面向“三区”创办市民学校28 所, 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1500 余批次,培养造就懂农业、 知农村、爱农民的“子弟兵”。
  扛得起
  提升能力本领之要
  面对凌乱的课间操,冉万杰主动请缨,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打造了崭新的课间操面貌,并且培养了主持人团队、升旗手,组织了各类校园活动,小学校逐渐展现出了大美丽。
  如今的他,身兼数职,负责少先队、办公室、德育、关工委等工作,成为学校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
  像冉万杰一样的青年乡村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成为了百科全书式的好教师。
  这与长江师范学院紧贴“三区”需求,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堂、 一流教学管理、一流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密不可分。近三届毕业生中过半选择在“山区”就业,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同时,为了大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对接“三区”产业转型、文化振兴、绿色发展设立创新创业项目。2018 年,学生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1 项、市级项目80 项,发表论文作品438 篇,授权专利83 项,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56 人次、市级奖项1473 人次。
  并且,学校不断创新本科生导师制,组建“班导师+项目导师”的教师团队,实施“学科专业活动指导+”。近3年,在涉农学科专业和师范专业,先后选聘班导师1000 余人,聘任3000 余人次的专业教师组建600 余个项目导师团队,帮助学生扎牢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区”振兴任务紧迫、任重道远。长江师范学院秉持“治学促乡”传统,把乡土情怀作为培养子弟兵的重要精神食粮,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是该校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新师范”的典范之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620913984 2019-12-27 15:13:00
教育部 2019-06-19 1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