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攻克新工科建设“三大瓶颈” 重庆邮电大学打造ICT人才培养高地
2019-05-21 15:22: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近年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始终置于各项建设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从“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人工智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提出和实施,迫切需要一大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高地,肩负着重要责任。
  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重庆邮电大学精准定位、探索构建,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化领域的学科专业布局,打造“专业+信息技术”的特色化、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了一套以创新能力培养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聚焦大数据智能领域  构建一批新兴工科专业
  作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实施高校,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主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ICT人才的新要求,聚焦大数据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加快了新建工科专业的建设步伐。
  2018年,重庆邮电大学实现了“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邮政工程、医学信息工程”5个智能核心类专业的首届招生。
  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该学院招生计划516人,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6人。
  此外,该校还计划今年内新增智能制造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日臻形成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新体系。
  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表示,“要顺应信息类工程人才培养需要,助力‘一场所、两高地’建设,必须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扎实推进新兴工科专业建设。”
  对现有工科专业提档升级 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此外,重庆邮电大学对照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经济的基本特征与新工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发挥信息技术特色与优势,注重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完成对现有工科专业的提档升级。
  目前,该校已完成对学校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24个现有的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
  其中,该校结合学校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相关学科办学情况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及“新工科”特点,总结出“办学模式”创新不足,“协同培养”方式单一,“政产学研”融合度不深等问题,通过梳理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中心资源及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体系结构,对专业进行全面改革。
  去年年底,重庆邮电大学获准立项成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该校的工业互联网学院获准立项建设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成为该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又一重大突破。
  攻克新工科建设“三大瓶颈”问题 
  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全国各高校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新模式,以培养时代需要的“新工科”人才。
  面临普遍存在的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工程实践条件资源和教学体系内涵建设“三大瓶颈”问题,重庆邮电大学针对性的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成立了由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学术组织、地方政府及产业园区等67家单位组成的董事会,携手575家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校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成立“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于2011年进行了集成电路大类招生,培养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专门人才。近几年,该学院的毕业生还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也说明该校对微电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创新“新工科”办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此外,该校打造了以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实验中心”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的ICT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基于多年来对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重庆邮电大学在“新工科”建设中,构建以ICT融合创新的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模拟训练与实战锻炼层次,打造个性化发展支撑体系,以多元化能力培养为导向,探索建设了ICT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协同创新养成体系”,以课堂教学贯穿到科技创新实践,以校企合作大平台为支撑,形成了不同教育教学场景的多模态教学协同的ICT创新人才培养架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41693823 2020-05-11 20:52:00
SRC-1141693823 2020-02-22 23:13:00
SRC-1620913984 2020-01-13 10:16:00
SRC-1141693823 2019-12-27 1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