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95%以上
2017-07-28 14:26: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顾昕昕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和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计划》),正式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7月28日上午,中国教育在线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了解《二期计划》的总体情况。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介绍,《二期计划》要求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到95%以上,将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将显著扩大,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也将全面提高。

  要实现95%的目标,关键是要以区县为单位,落实“一人一案”,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通过特教学校就读、普通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注意做好教育安置。据介绍,三种方式中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对于招收五名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要求建立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二是采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方式,对中重度残疾儿童试试义务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三是采用送教上门方式,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对送教上门的学生要纳入学籍管理,加强人财物保障。

  吕玉刚司长进一步介绍说,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残疾人对学前教育、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此《二期计划》也推出了相应支持措施。在残疾人儿童学前教育方面,重点是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在特教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增加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孩子的特殊幼儿园。在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方面,主要是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各省(区、市)集中力量至少办好一所面向本地区招生的盲人高中(部)、聋人高中(部)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特教高中资源不足的地市在特教学校增设高中部。此外,在残疾人高等教育方面也要继续稳步发展。要在招生数量、增设专业以及校园环境改造、学业和生活的支持与帮助方面加强工作。

  据了解,陕西省2015年就将义务段特殊教育生均经费提高至6000元,三年来共投入专项资金 8900万元。同时,据吕玉刚司长介绍,在实施一期计划时,各级政府也都普遍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为此,二期计划中特别强调了“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的原则,要求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优先支持特殊教育,并针对特殊教育实际专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具体来讲,有三项新的特殊政策:一是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年度预算。二是各省(区、市)要根据残疾学生类别多、程度重、教育成本高等特点,在制定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时,重点向特殊教育倾斜。三是要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优先资助残疾学生,提高补助水平。

  特教教师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最后,吕玉刚司长对《二期计划》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也进行了介绍。为了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二期计划》主要提出了六个重要举措。一是加大特教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并在师范类专业中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二是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准入制度。到2020年,所有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均应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还应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均应包含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相关内容,提升新入职普通学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能力。三是继续推动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特教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强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四是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落实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适当倾斜。五是在职称评聘体系中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分类评价标准。六是关心特教教师身心健康,改善特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