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6支项目组、22名院级专家评审团,新余学院、贵州理工跨校云答辩!
2020-05-19 10:51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5月17日,由新余学院与贵州理工学院合作的“网络爬虫与数据收集”PBL项目式课程线上答辩如期举行。

  疫情期间两校深度合作,开展了为期8周的线上教学,通过跨校、混组、远程协作的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核心理论的同时,分组完成复杂的商业化分析项目。30支跨校混搭的项目组经过首轮答辩后,6支队伍最终脱颖而出,进入线上答辩的决赛环节,由二十余位各高校的院级领导和企业专家进行现场评审。

 

  跨校合作 突破空间资源限制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国高校自2月17日起拉开了大规模线上教学序幕。

  如何发挥线上教学优势,使学生学习资源最大化、学习效果最优化,成为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据悉,新余学院和贵州理工学院此次的合作课程,采用了“跨校”“混组”和“远程协作”的模式,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形式,提升了学生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联动校企共同发力,结合慧科线上教学优势,通过优质、严谨的在线组织,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谈及此次课程的初衷,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胡焕然表示,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了项目驱动、讨论答辩、跨校混编合作等形式,是为了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同时起到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校企及师生联动发力、不同学生师生混合多元驱动的目的。这种教学及作业任务形式是一种创新,可为高校教学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贵州理工学院大数据学院院长肖迎群认为,这次活动不仅对教师线上线下教学能力的双重提升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国内高校在线教学起到了示范试点作用。

  项目教学 突破学生实践壁垒

  据悉,此次课程采用的是项目式教学,“网络爬虫与数据收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技术性实践课程,传统的线上教学容易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项目式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将课堂教学的核心由“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学生们的身份转变为“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通过清晰的角色分工释放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最大空间,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新余学院18级王有明同学线上展示由新余学院和贵州理工学院大数据专业学生共同组队完成的“2020疫情分析”项目

  肖迎群院长认为,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胡焕然院长强调,“项目式教学可突破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突破一个教师一教到底,突破教室小空间限制,突破班级小规模限制,突破小资源限制以至于可以利用企业作业资源,突破一个教师小资源而可利用团队的教学资源。”

  外部评审 突破教学评价单一模式

  此次课程摒弃了传统的考试答题,而是通过线上远程的形式,以项目答辩方式考察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答辩过程中,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克明,贵州理工学院大数据学院副院长杨仁增,贵州理工学院大数据学院大数据教研室主任杨剑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力,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信息学院院长姚建荣,中关村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助理钟俊飞等数十位校企评委分别给出了中肯又犀利的点评。

“爪巴虫”小组答辩中

  从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到可视化展示,学生们通过项目训练了工程应用能力,也发现了自己的短板。结合专家评审们的指导与建议,学生们吸取经验,优化、调整,力求对相关技术精益求精。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103万名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其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教和学”的变革已经成为刚需,在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在线教学从不缺席。

  胡焕然院长表示,学校当前在做的“项目答辩、竞赛”活动,就是一个在在线模式下的教学创新,是极有效果的教学模式。这为将来的教学形成一个借鉴。在线教学也许不能成为将来的常态,但这种教学的效果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为将来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提供好的范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