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筹备会议在中南大学召开
2020-07-31 22:13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2020年7月27日,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筹备会议在中南大学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吴英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中南大学副校长陈翔,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南大学本科生院全体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南大学本科生院院长何军主持,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会上,陈翔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高等教育学会和兄弟高校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他表示,承办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对于中南大学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大事,学校一定会全力以赴,确保峰会取得圆满成功。陈校长还围绕峰会的主题、内容、议程和日程等发表了个人看法。一是将“工医结合”作为峰会的创新点,努力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培养高层次的工医结合人才;二是要深刻理解上级部门最新提法的丰富内涵,确保分论坛主题的新颖性;三是在确定与会专家时,既要兼顾专家的影响力,也要兼顾专家对教育的熟悉程度,以此提升峰会的权威性和学术性;四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峰会的形式变得更加灵活一些,扩大峰会的影响力。比如,可以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佳演讲嘉宾等。
  吴英策主任重点阐述了第五届“高等工程教育峰会”主题的确定原则和思路。他表示,峰会主题既要顺应国家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变化,又要符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年度工作要点以及对工程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观点、新要求。要以“发挥大学国之重器的作用”等观点为引领,对“新工科”建设进行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努力做到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要体现工程教育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发展理念,推动工程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吴主任还就开好峰会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团结一致,真正做出一届有高度、有深度、有水平的峰会。
  何军院长介绍了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筹备方案的具体内容。与会人员围绕筹备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孙伟锋介绍了第四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的成功经验,并对做好第五届峰会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确定峰会主题为首要任务,要尽可能地根据工程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来确定峰会主题;二是要充分发挥召集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召集单位的资源进行整合,邀请到最合适的专家参会;三是要体现特色,去年的创新创业分会场采取由学生作为主讲嘉宾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因素,做好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准备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陈刚指出,峰会主题要体现学术性,同时,峰会要引导全国高校认真思考和解决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机制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清华大学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王孙禺表示,提升工程教育质量要抓好质量保障和教师发展两个重要环节。在质量保障方面,重点是加强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教师发展方面,重点是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天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梅表示,峰会作为工程教育领域的顶级大会,要起到风向标的作用,站位要高、关注要多、影响要深。同时,峰会还要体现时代性、变革性、引领性。要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既要面向未来,又要回归初心。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兰利琼认为,确定分论坛主题,一定要将教师的参与度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教师们参与的越多,论坛的辐射效果就越好。因此,确定分论坛主题时,要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鼓励广大教师主动融入峰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乔伟峰老师谈到,主论坛和分论坛的主题要相互衔接,主论坛的主题应该涵盖分论坛的全部内容。同时,要向外界阐明峰会的预期成果,充分体现峰会的高端性、前沿性。
  陆国栋秘书长在发言中表示,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新工科建设的破冰点;二是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换届的突破点;三是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结合点。峰会主题的确定要坚持“三个紧密结合”,即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的新观点紧密结合、与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今年的峰会既要对“新工科”建设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又要坚持不断创新,将“工医结合”作为分论坛的特色内容。对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今后的主要工作,陆国栋指出,今后要加快推进教师教学发展指数的发布工作,逐步构建和完善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省级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区域性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的网络式、层次式的发展格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