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从虚假大学到“江南第一学府”再到“文理医三足鼎立”,复旦大学的发家原来得益于它!
2019-11-26 09:59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高校进行了数次院系调整,许多名牌大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包括北大、清华、交大、南大(中央大学)、浙大等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学。

  但在这其中,却有一所学校受益巨大,那便是复旦大学。得益于院系调整,复旦大学从一个上海滩上默默无闻的三四流大学一跃成为全国高校巨擘,创造了大学成长历史上的神话和奇迹。

  这段传奇的成长史究竟是怎样的呢?小编带大家来探一探。

  复旦大学最初建立于1905年,由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立,当时它还是一所私立学校。早期的复旦大学的名气并不大,名声也不太好,拥有一段可以称之为“黑历史”的过往。

  据说,1949年以前,复旦大学是一所标准的虚假大学。当时的公立学校直接由国家资助,所以教育资金非常充足,而复旦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就像如今的创业民企,缺资源缺资金,只好大量贩卖文凭,被上海人鄙夷地称为虚假大学。

  获得新生

  1949年5月27日,上海迎来解放,复旦大学也随之获得新生。当天,复旦学生立即集合,配合人民解放军,乘汽车进入复旦校园。当时还是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的音乐指挥家司徒汉指挥学生们演唱《解放区的天》。

  复旦经济学院老教授张薰华曾回忆道:“正式接管那天,就是在这座老校门前,围满了复旦师生。校门洞开,复旦从此成为一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学。之后,还有许多复旦学子走出这扇校门,投入解放全中国的行列。”

  1949年6月20日上午,复旦师生汇聚在校门口,热情地把军代表迎进校园,校门口高高挂着“欢迎军管会来领导我们”“庆祝接管”等欢迎标语。当天,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复旦大学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50年5月8日下午2点,复旦大学第二十四次校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复旦校庆日最终定为5月27日上海解放日。这一举措,获得了高层的肯定,复旦大学也明确了当时自己的立场。

  迎来腾飞

  复旦大学真正迎来腾飞的时刻,便是1952年的学科大调整。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式、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

  而当时的上海,在高校布局上需要一个综合性大学。圣约翰被关闭后(1952年院系调整时,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全部被裁撤),没有第二个学校可以选择了,于是复旦大学接收了圣约翰、浙江大学等学校的文、理、法学科,一跃成为上海最著名的高校,并延续至今。

  从1952年8月至9月底,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圣约翰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等高校的有关系科陆续与复旦大学合并,具体是:

  院系调整使复旦大学整合了全国几十所高校的相关系科,集中了江、浙、 皖、沪地区基础学科最著名的一批专家学者,中文系有沪江的朱东润教授,历史系有沪江的蔡尚思教授、周予同教授,数学系有浙大的苏步青教授、陈建功教授,物理系有浙大的卢鹤绂教授、交大的周同庆教授,化学系有浙大的吴征铠教授、交大的顾翼东教授,生物系有浙大的谈家桢教授。真可谓群英荟萃,大师云集。

  此外,复旦的图书仪器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增加。图书馆的藏书数量达到解放前的4倍,理科各系实验室大为扩充;生物系拥有160余台显微镜;化学系的实验室由3个增加至9个,可容纳200人同时做实验;物理系的仪器扩充了9倍,有专供教师使用的X光实验室、原子核物理实验室等。

  通过院系调整,复旦不仅大大加强了基础学科的实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沪地区一批优秀人才,一跃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顶尖大学,在解放初期享有“江南第一学府”的美誉。

  强强联合

  上个世纪末,以1998 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为标志,我国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高校合并运动。据不完全统计,1990 ~ 2006 年,我国共发生了431 次高校合并,涉及院校1082 所。

  而在这其中,很多重点医科大学都和国内重点高校合并,俨然实现了一次强强联合。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改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事实上,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拥有雄厚的历史底蕴,也是上海市首所通过211工程预审的高校,本次合并对复旦大学实属强强联合,自此以后,复旦发展成为文理医三足鼎立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无论是50年代的大调整,还是90年代的大合并,都有其时代背景与特定需要,而复旦大学则在历史的进程中完成了大跨越。

  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号:eoleoleol)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袁玉凝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9-20 19:17